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模板範文

  語文教學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性教學,從小學開始就設立了語文這門學科,直至大學甚至更深層次。在小學階段,由於學生正處於知識的認知階段,語言表達能力尚未發育成熟,具有很高的擴充套件性和提升空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範文一:通過對主人公形象分析,提高低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內容提要:本文圍繞“通過主人公形象分析,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闡述了五種操作的具體方法:結合文中詞、句,揣摩主人公形象特點;利用課文配圖,由表及內觀察、感受主人公形象;表演文中形象,深切感知主人公內在形象;整體感知文字,全面揭示主人公形象特徵;加工創作文字,讓主人公形象更加鮮活。

  論文關鍵詞:閱讀理解能力,形象分析,低年級學生

  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是閱讀教學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單純的對內容的理解,學生從中受到的教育其實是多方面的。在這樣的理解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到作者所描繪的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體會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美好豐富的感情,這對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增長他們的見識,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的道德品質和辨別是非的能力,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在小學低年級,課文主要以記敘文為主,佔到所有課文的80%左右,這些課文中都一定會出現某一或幾個形象作為文章的主人公。因此,抓住文章中的主人公進行形象分析,勢必會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這一課題,我已開展近兩年時間,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高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在課堂上,我主要採取以下方法對學生加以訓練:

  一、結合文中詞、句,揣摩主人公形象特點

  語言所承載的人文思想感情內涵,是寓於語言之中的,學生在理解、感悟語言的同時,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章的重點語句,讓學生品讀,使學生領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妙,體會到作者的感受,從而使他們對語言文字產生興趣。

  該環節是在初讀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返回課文對具體語句進行仔細斟酌,進一步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領悟能力,並在對語言領悟中加深對課文思想感情、觀點態度的體會。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認真地圈注,由淺入深地精讀,入情入理地思悟,要以學生的自思自悟為主。作者會借主人公的表現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我們可以通過對主人公的言行舉止去領會作者的意圖,從而真正理解課文內容。在分析主人公形象的過程中,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會隨之提高。我在課上重點在以下幾方面訓練:

  1、抓含主人公語言的句子

  寫人的文章,作者會傾注愛憎分明的情感。寫人的文章離不開事,而事情又是通過人的語言,內心活動表達出來的,要體會人的思想感情,必須理解人物的語言和內心活動。

  《小獅子》一課的第六自然段是小獅子對大樹說的話,我讓學生在“說”字之前加一個修飾詞,表示出小獅子怎樣地說出這番話。學生們加的詞很豐富,如:驕傲、神氣、得意、自豪……加此之後,我再讓學生們去讀小獅子說的話,很明顯,學生們一下子就讀出了小獅子自以為是、好吃懶做的態度。課文的第七自然段是獅子媽媽對小獅子的話,我同樣讓學生在“說”前加一個修飾詞,表示出媽媽會怎樣地對小獅子說話,學生們所加的詞塑造出了不同形象的媽媽,學生們有的加生氣,有的加嚴厲,有的加嚴肅,還有的加耐心。就在揣摩兩位主人公語言的同時,學生真正瞭解了文章的主題:要有自己的本領,才能成為真正的獅子。

  2、抓含主人公情緒的句子

  《比本領》一課的結尾處寫道:“梅花鹿和金絲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我讓學生在“笑”前加一個修飾詞來表示兩隻小動物怎樣地笑了。學生們有的加不好意思,理由是:因為它倆都知道自己剛才的做法太不明智了;有的加開心,理由是:因為它倆都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很高興;有的加友好,理由是:因為它倆體會到了合作的快樂,今後還會有共同合作的機會。就在一加、一析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豐富了自己的詞彙量、提高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力,還明白了課文教給我們的一個成功的重要的方法:合作。

  3、抓含主人公舉止的句子

  《雨後》中出現:“小哥哥使勁地踩著水,把水花兒濺起多高”,在這裡補充的訓練是讓學生把“使勁”一詞替換一下,試著加其他合適的詞語。學生有的加同義詞:用力、賣力;有的結合語境加:興奮、快活;還有的把兩方面結合起來說:用力而開心。在加詞的同時,不僅訓練了學生同義詞的替換,檢查了他們的詞語積累、運用情況,還幫助學生感受到了小哥哥當時快樂無比的心情,從而走進了人物內心,和文中人物有了心與心的碰撞,為學習課文奠定了很好的感情基調,也為學生理解課文做好了鋪墊。

  二、 利用課文配圖,由表及內觀察、感受主人公形象

  由於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更容易接受直觀形象,所以,我們可以藉助文中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它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觀察主人公的畫面

  《可愛的娃娃》一課中有一幅配有珍珍偷走娃娃走在大街上的圖畫,為了讓學生理解文中第四自然段所表達的意思,我讓學生觀察圖中珍珍的樣子,說出這個樣子表現出了她什麼心情。學生們加的詞有:緊張、害怕、擔心、窘迫、痛苦……分析過後,學生讀第四自然段時,更能讀出那種緊張氣氛了。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正因為學生明白了作者所表達出的情感,所以才能讀出體會出的感情。

  2、觀察與主人公相關人的畫面

  《不懂就問》一課中配有一幅孫中山問老師問題的畫面,我讓學生觀察周圍同學的表現,學生們能通過畫面上每一個同學的具體表現說出他們的緊張、害怕、吃驚。我追問道:“周圍同學的這些表現更能體現出孫中山的……”學生麼立馬補充道:“鎮定、勇敢、自信、敢想、善思……”觀察周圍同學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主人公孫中山,同時,也教會了他們反襯的方法。學生在觀察、感受人物表情、行為的過程中樹立起了孫中山的形象,理解了課文所表達的意思,

  三、 表演文中形象,深切感知主人公內在形象

  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的感覺和知覺,對那些表情達意比較深的詞句,可讓學生做一做,演一演,將學生帶入角色的意境中,使學生在體驗中加深理解。小學生的特點是模仿力強,他們善於模仿、樂於模仿,更善於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於創設這樣的表演情境,為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就會積極有效地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在活躍的氣氛中更好地理解語言。尤其是故事情節精彩的文章,《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著作家的靈感、激情和思想,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為學生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教學中可以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讓他們與這些角色同喜同悲,這樣,學生內在的情感與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鳴,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學生的再創造中得到延伸,學生學習語文的時空得到了拓展,學生創新的潛質也可以發揮了。

  我覺得語文閱讀教學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養。才能真正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新課堂中,老師應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讓學生真正地與文字對話,與文字交流。課堂中,我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去與文字直面交流。

  1、表演主人公

  學習《楊樹之歌》一文時,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是文中的大葉楊,說一說會唱些什麼個人們聽。學生們的表演慾望很強,一會兒工夫就想出了許多動聽的歌詞:小寶寶快長大,快為人們做貢獻;老爺爺可真棒,是個下棋高手呢;老奶奶真開心,說的都是高興事……學生們都樂意把自己變成大葉楊,所以,自然而然體會出了大葉楊的快樂、善良、無私。

  2、表演與主人公有聯絡角色

  學習《稱象》一文時,我讓學生扮演曹操,當看到兒子稱出象的重量後,會說些什麼。學生們的表演真可謂是到位,有學生學著曹操摸鬍子的樣子說到:“曹衝真是年少有為,連大臣們都想不出的辦法,你都能想出來,好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學生其實是在與文中主人公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抒發自己的情感,也體現了對課文的理解。

  3、表演與主人公對話的任意角色

  在學習《我必須去》時,我讓學生扮演爸爸、同學、老人們,這些不同角色分別與李丹對話。學生們在不同角色的轉換過程中,充分體會了李丹的誠實、守信,從而深刻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在表演中,學生對文字有了獨特的思考、感悟,把文中所表達的意思真正的化為了己有。因此,語文課堂成了師生互動、作者、讀者交流、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蹟、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火把的是一個個具有啟發性、挑戰性的問題……

  四、 整體感知文字,全面揭示主人公形象特徵

  閱讀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對於閱讀材料的感知往往是較為整體的。一篇文章讀下來,總有一種感覺或印象特別清晰。為使整篇課文的閱讀落到實處,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讀書、思考、交流,既要保證整體閱讀的充分型和目的性,又要注意交流的寬泛型和針對性,並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樣以學定教,能極大地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熱情。整體感知是閱讀教學的基點,也是閱讀教學的起點。

  在學習寫人或寫事的文章時,我會給學生留這樣的預習作業:你認為文中的主人公是個什麼樣的人,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能夠有目的、有意識地讀文,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會繼續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碰撞,他們會在討論中達成共識,找到共鳴。學生會更準確地把握文中語言,在文字中提煉資訊,從而閱讀能力中所要求的提取資訊的能力,利用資訊形成解釋的能力,合理使用資訊作出評價的能力也在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在學習《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課時,有學生說二小很狡猾,因為他騙了敵人,把他們帶到了我們的埋伏圈。立刻有學生反駁道:“應該是聰明,不能是狡猾,狡猾是貶義詞。”學生在談論中,明白了詞性,同時,也理解了二小是個機智、勇敢的孩子,真正體會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五、想象、創作文字,讓主人公形象更加鮮活

  想像是指人腦中已有的表象,經過改造和結合而產生的新表象的心理過程。想像是形象思維的中心環節,想像深入到思維,才能有完整的創造思維。因此想像的發展有利於創造思維的形成。正如須愛因斯擔所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閱讀學習中,想像力欠缺的學生往往對文字的情景理解不具體、不深入,不易形成清晰、深刻的個性體驗,而想像力豐富的學生,思維活躍,創造力強,學習效果明顯。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大膽放手讓學生加工創作文字,從而讓每一位學生彰顯出自己的個性。

  在學習《雨後》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訓練:文中出現:“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你還可以說快樂得怎麼樣?這是進行得後補的練習。學生們的答案很豐富,大致可以歸為三大類:***1***、仿照課文填寫,如:快樂得好像天使一樣、快樂的好像吃了蜜一樣;***2***、補充上表情,如:快樂得眉飛色舞、快樂得笑容滿面***3***、補充上動作,如:快樂得手舞足蹈、快樂得蹦了起來……然後,我又給他們出示:時間,誰,在哪,玩得怎麼樣。讓學生把整句話說完整。整個練習內容,是對課文的整體概括,也是對文字內容的加工、創作,它既訓練了學生的表達,還發散了他們的思維,給他們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因此,學生深深地體會出了課文中所表達出的快樂場面,再讀課文時就自然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了,同時,也表達出了自己富有個性化的語言。

  以上幾種方法是我對通過分析主人公形象,提高低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課堂上的具體實踐方法。實踐中,我努力營造輕鬆活潑的氣氛,建立民主和諧的人際關係,保護和激勵孩子的創新萌芽,立足於學生自身的獨特個性和體驗,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一課題,尊重每個學生所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心感受;尊重學生別於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獨特方式;它也為每一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展創造了空間。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研究及策略分析李詩群東北師範大學2009-05-01

  2、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丁小倩中央民族大學2015-05-10

  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範文二:探索小學語文的個性化閱讀

  論文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

  一、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教師主導不可少。閱讀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並不是一味地要教師放棄對閱讀活動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導作用,關注學生的閱讀審美經驗。由於學生自我經驗的侷限性,個性化閱讀中不免會有一些不正確的理解,甚至是荒謬的地方,對學生的這些體驗,教師則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給學生敞開心扉說想法的空間,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從中瞭解學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給予引導糾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如學習《愛迪生》時,有學生認為愛迪生很傻,在火車上做實驗,車長打聾了一隻耳朵,硫酸差點燒傷眼睛也還做實驗。教師就應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明白愛迪生為什麼在如此困難的環境下還堅持做實驗,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此外,在閱讀活動中,還可引導學生勇於質疑,不迷信閱讀文字和教師,多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提高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質量。

  學生主體尤為關鍵。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留給學生自由選擇的“度”。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閱讀興趣,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在個性化閱讀中激發興趣,體驗快樂,形成獨到見解,發展閱讀個性,提高閱讀水平。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寫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教學時可讓學生自主選擇描寫某一季節的自然段來讀,這樣把長課文化成短課文,學生更容易閱讀和理解課文內容,學起來就不會感到吃力,更願意學。又因學生知識水平不一,興趣、愛好、表現也不同。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用自己認為最佳的方法進行學習。當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閱讀時就會學得主動、自覺、輕鬆、愉快,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無奈。當然,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體驗,也必然希望和別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所以要規避單一的師生交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交流方式,或和老師交流,或找好夥伴交流,還可回家和家長交流等。在不同的交流中,觀點相互碰撞,增進理解程度,就實現了對課文全面、深入的理解與掌握。

  二、 營造良好個性氛圍

  改變傳統閱讀課上教師喋喋不休的講述背景、介紹作者、分析課文等方式,千方百計營造寬鬆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要留足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學生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才能積極去思考、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如學習《桂林山水》一文,當學生選擇學習灕江的“水”這部分時,老師問:“你準備怎樣去領略灕江水的特點呢?”學生提出了好多好辦法:有抓重點詞句欣賞,有讀文看圖欣賞……然後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欣賞灕江水的特點。這樣,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讀書效率也高。

  三、尊重個性體驗交流

  個性化閱讀還需建立師生、生生之間進行平等的對話互動氛圍,摒棄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閱讀與交流形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建構師生、生生平等對話意識,使學生在一種自由和諧的氛圍中深入體驗,暢所欲言,發表見解,張揚個性。在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或朗讀,或爭論,或動手操作,或進行遊戲表演,調動多種感官,全方位地感受並理解閱讀材料所包含的資訊與含義,從而獲得獨特的體驗,生成和創造新的意義。比如《海上日出》,引導學生感受海上奇特而壯觀的景象,如果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描述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日出景象,或口述、朗讀,或根據海上日出的錄影資料,設定一個遊覽情景,讓學生當一回導遊,寫一首稚嫩的小詩,畫一幅海上日出圖……這些個性化的交流就可能啟用學生各具色彩的智慧,選擇其一,自由演繹,盡情展現個性,從容釋放潛能。

  四、情感融入個性的對話

  任何讀者對文字的理解都不完全等同於作品原來的意義,不同讀者面對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義都不可能完全一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讀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個動人的情節時,往往會熱淚盈眶或黯然神傷。那是因為閱讀者帶著強烈的閱讀主體的個性特徵,閱讀時融進了自己獨特情感、理解和體驗。因此,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與文字進行個性化對話,重視學生情感的融入,讓學生愉悅地讀,快樂地讀,從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心靈交匯,產生共鳴,讓學生享受到審美的樂趣。如讀了屈原,就會感到自己的卑微;讀了陶淵明,就會感到自己的勢利;讀了李白,就會感到自己的狹隘。這種對“卑微、勢利、狹隘”的自責心理,就會與文中屈原、陶淵明、李白的“高尚”、“淡泊”、“豁達”產生“反觀”效應。學生在文字中有聲、有色、有思想、有韻味的語言世界裡流連忘返,透過美的語言窺見了美的心靈世界。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會發現自己變了,變得比昨天更智慧、更善良、更寬容,變得比昨天更復雜也更單純,更聰明也更天真。

  當然,學生個性化閱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錯誤。教師不要輕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學會“容錯”,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讓學生意識到“與其重複一句正確的話,還不如試著說一句錯誤的話。”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進而造就他們寬廣的胸襟,民主的性格。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於雪芹內蒙古師範大學2013-05-21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姚秉含聊城大學201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