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風險碩士論文範文

  市場經濟環境下,公司要持續、健康發展,就要遵紀守法,就需要加強對法律風險的控制和防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法律風險碩士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中小企業勞動管理法律風險及防範

  摘要:中小企業在解決社會剩餘勞動力、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在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面臨一系列的勞動管理法律風險,集中體現在制度缺失、執行缺失、執行不力導致的勞動管理法律風險.從制定並完善規章制度、設定並改進各種機制、進一步加大執行力度三個方面著手,治理與防範中小企業勞動管理法律風險.

  關鍵詞:企業勞動管理;法律風險;防範措施

  1中小企業勞動管理法律風險

  對於任何企業而言,其最關心的就是企業風險問題以及利益問題.企業風險大致可以分為商業風險及法律風險兩種,從某種意義上講,商業風險也是法律風險,還有相當一部分商業風險最終就是通過法律風險體現出來,從這一角度分析,對於企業而言,法律風險是其經營管理過程中最為常見、發生率最高的一大風險,如不客觀、全面分析企業所面臨的法律風險,及時採取相應的預防及應對措施,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甚至會使企業面臨倒閉厄運.以風險的來源為依據,可以將中小企業勞動管理法律風險劃分為外部環境法律風險以及企業內部法律風險兩大類,其中,外部環境法律風險主要指的是因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政策及法律環境等因素而給企業帶來的法律風險;企業內部法律風險具體指公司自身設立、內部運營過程中伴隨而來的風險.相比於外部環境法律風險,企業內部法律風險是企業自身能夠掌控的,所以企業內部法律風險是防範的重點.對於廣大中小企業而言,所面臨的勞動管理法律風險大致可以歸結為以下幾方面.

  1.1制度缺失導致的勞動管理法律風險

  相關制度規範不嚴謹、不完整或者不規範,從而導致的企業勞動管理法律風險.實踐中具體表現為:***1***所制定的部分勞動規章制度由於法律效力欠缺而不能作為對勞動爭議類案件進行處理的法律依據;***2***所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本身存在與現行法律相沖突之處,而導致企業民事賠償責任;***3***企業沒有依法制定勞動規章,使得勞動爭議出現時無章可循;***4***所制定的勞動規章程式不公開、不合理,不合理的程式多表現為缺少勞動者的參與,因此制定出來的規章往往難以為眾多勞動者接受,造成執行困難,難以發揮勞動規章應有之義.

  1.2機制缺失導致的勞動管理法律風險

  ***1***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勞動合同管理,有必要從企業實際出發,設定專門的內部勞動關係管理機制,否則在勞動合同訂立、履行、變更、解除、終止以及集體合同、勞務派遣以及非全日制用工等方面由於缺乏專業機構及人員把關而使企業面臨風險;***2***目前不少中小企業並沒有依法設定專門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缺乏勞動爭議調解機制,使得大量勞動爭議沒有有效的疏通機制調解途徑,最終導致勞資矛盾激化,增加爭議解決成本;***3***企業沒有建立起集體協商制度,使得眾多勞動者處於弱勢地位,難以集中反映自己的心聲,勞動者相關權益被侵害時,無法得到及時、便捷的幫助與救濟.

  1.3執行不力導致的勞動管理法律風險

  在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實踐過程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企業儘管已經制定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但在實踐操作過程中,並沒有真正落實到位,例如違反相關規定向企業新招納的員工收取各種名義的押金或保證金.此外,執行不力還體現在企業規章制度的執行主體不合格與執行程式不合理、不合法的情形.

  2中小企業勞動管理法律風險的防範應對措施

  2.1制定並完善規章制度

  對於廣大中小企業而言,要想有效控制勞動管理法律風險,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及現實需求出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科學可行的規章制度,並結合具體的實踐情況對其進行及時改進與完善.企業勞動規章具體指的是企業依據現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的,在企業內部範圍內應用的,主要圍繞企業勞動過程的組織及勞動管理的具體實施等相關事項所制定的規則.以交易活動參與方在主觀層面所受的影響為依據,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依託於勞動主觀贊同意願所構建起來的契約規範的約束,是“契約規範說”的主張;一類是依託勞動規章固有的法規範的性質而對勞動者施加的約束,與勞動者的意志同意與否無關,是“法規範說”的觀點.縱觀當前我國廣大中小企業在制定勞動規章制度方面所存在的法律風險,之所以會產生這一系列風險,一大主要原因就是中小企業沒有對這一問題予以足夠的關注和重視,沒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符合企業實際情況及現實需求、科學可行的規章制度,這一行為本身就不符合現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根據«勞動合同法»,各個企業,不論規模大小,都應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內部規章制度,這既是法律賦予企業的一項重要權利,同時也是企業應當承擔的一項基本義務;除此之外,«勞動合同法»還分別從實體及程式兩個層面做出具體規定,規範企業制定勞動規章的內容、程式、許可權等問題,這將企業規章的制定納入了法治軌道、對依法制定出的企業規章賦予了法律的認可與保護.廣大中小企業首先應當從思想觀念上對依照法律法規制定企業規章制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有充分的認識,立足於企業實際情況,設定有關企業規章制度的制定與修訂的實施細則,從一定意義上講,這就是企業制定規章制度的程式法,並確保將其真正落實到位.以此為基礎,積極調動企業勞動者廣泛參與制定過程,制定出反映勞動者訴求、符合企業與市場發展需要、與«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範相協調一致的企業規章.

  2.2設定並改進各種機制

  首先,鑑於勞動合同管理對於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各中小企業應立足自身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發展需求,設定專門的企業內部勞動關係管理部門,如果對此需求並不大,也可以根據具體需要,指派專業管理人員即可.企業所設定的勞動關係管理部門或者指派的專門負責勞動合同管理工作的人員,在企業內部機構設定方面應具有獨立性,以企業勞動關係專門管理者身份存在,直接對企業決策機構負責.如果企業自身能力允許,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定專門的法律事務部門,對於規模有限的小型企業而言,可以採取與律所等具有專門法律知識的機構採取外部合作的方式進行勞動管理.企業勞動合同管理部門應切實履行自身職責,切實把控好企業勞動合同管理關係,嚴格以國家現行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政策為依據,及時、規範的開展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續簽、變更、終止以及解除等相關法律事務,提高企業勞動管理法律風險抵抗能力與法律素質.其次,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勞動爭議解決機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益完善,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不斷加劇,廣大中小企業勞動關係的複雜性程度也相應提升,然而在實踐中,不少中小型企業並沒有成立專門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無法及時對勞資矛盾進行解決,面對不斷增長的勞動矛盾,儘快構建起企業內部勞動爭議調解機制勢在必行.調解是法律中明確規定的一項法律制度,對於及時處理企業勞資矛盾、協調勞資雙方關係、維護社會安定、帶動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要以現行法律法規為依據,幫助、引導廣大中小型企業設定勞動爭議解決機制,組建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對於中小型企業密集區域,要在當地政府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協調之下,積極開展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及完善工作.最後,在企業內部搭建勞動矛盾溝通協調機制.對於廣大中小型企業而言,勞資矛盾不可避免的存在,解決勞資矛盾的最基本,同時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儘快構建起制度化的溝通協商機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益完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程序的穩步推進,勞資雙方之間在利益方面聯絡的緊密性程度也相應提升,只要雙方開展深入的交流、溝通或者是有效的談判機制是能夠處理好勞資矛盾與衝突的.

  在廣大中小企業當中構建起有效的勞資交流與溝通機制,一方面,是對企業員工重視與尊重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還可以在第一時間明確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當前時代背景之下,廣大中小企業搭建高效勞資矛盾協調與溝通機制,進一步開拓溝通途徑,具體要關注以下幾點:***1***用現代化雙向溝通機制取代傳統的由企業領導層向下屬釋出命令的單向溝通機制,確保企業領導層在向其下屬釋出命令的同時,下屬可以有足夠的方式與機會向上級進行意見反饋,維護企業領導層與基層之間溝通與交流的順暢性,確保企業勞動管理工作中的動態及有價值的資訊可以及時準確的傳遞給企業領導層及相關決策層.***2***積極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與溝通.在中小企業內部構建交流溝通機制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企業管理層與各部門主管、部門主管與基層員工、管理層與基層員工以及基層員工相互之間開閘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溝通創造便利條件,讓員工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被企業所尊重和重視的,企業管理層是願意傾聽員工心聲並且鼓勵員工積極提出自己的意見與建議的;對於企業管理層而言,這種交流與溝通機制也是極具價值與存在必要的,有助於管理層及時準確的獲取企業在勞動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不足與動態資訊,為決策的科學性及準確性提供有力支援與保障.***3***注重發揮勞動者集體協商機制的完善.相對於資方,廣大勞動者在現實中常處於弱勢地位,地位的懸殊往往不能保障協調、溝通機制的有效發揮,並且勞動者分散的訴求難以統一.因此,注重勞動者集體協商機制的完善,發揮勞動者團體的力量,平衡與資方的力量對比,協調統一勞動者訴求.

  2.3進一步加大執行力度

  針對當前中小企業勞動管理實踐當中所普遍存在的執行不力的問題,要進一步加大執行力度,將企業所制定的規章制度真正落實到位;組建專門的監督檢查小組,負責對具體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建立完善、合理的懲處機制,發現存在違反相關勞動管理規定、企業規章的行為,要及時給予懲處,加強企業規章的法律地位與效力.

  3結語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步發展,民眾法制觀念的日益強化,尤其是«勞動合同法»以及«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的相繼出臺,企業職工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顯著提升,特別是對於廣大中小企業而言,在勞動管理方面所面臨的法律風險明顯增多,主要表現為制度缺失、執行缺失、執行不力導致的勞動管理法律風險.基於此,應當從制定完善規章制度、設定並改進各種機制、進一步加大執行力度三個方面著手,防範與治理中小企業勞動管理法律風險,為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高傑.私營企業和諧勞動關係構建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1.

  [2]蔣雲貴.我國社會轉型期企業法律風險預警機制及對策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2.

  [3]任明.企業合同風險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7.

  [4]李飛.中央企業境外投資風險控制研究[D].北京: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二:國際貿易中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

  摘要:法律是人規定,也是運用於人的。所以,加強企業員工的法律知識培訓,提高企業的整體員工的法律素養,對加強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建設是不可或缺的。

  關鍵詞:國際貿易;法律風險

  一、國際貿易中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的特點分析

  國際貿易中的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不同於一般的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因為它既是國際的也是企業的,具有國際貿易的法律防範體系和一般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的共同屬性。

  1.1國際貿易中法律防範體系的基本特點

  國際貿易中牽扯到不同國家之間的商業交易,涉及不同國家之間的法律問題,所以國際貿易中法律防範體系最明顯的是多元性和兼顧性。多元性就是不同國家之間的法律規定不同,要融合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建立一致的法律基礎。其次就是多方面兼顧不同國家的人文習慣,尊重合作夥伴。

  1.2一般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的基本特點

  一般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有滲透性、系統性、可操作性三個主要的特點。所謂的滲透性也就是融合性,具體來講就是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與公司固有的管理體系之間的相互滲透性和相互融合的程度。這就需要考慮商業利益的一致性原則,只有當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與公司固有的管理制度之間達成一致的協調性和融合性時,才能真正發揮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的作用。不然的話,所謂的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只是一紙空文,毫無意義。而系統性就是說要合理運用系統科學理論,讓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與其他各部門之間很好的配合。操作性就是說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要與企業的巨集觀願景和近期目標相吻合,與企員工素質相結合,保證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二、國際貿易中企業常見的法律風險防範體系表現形式

  由於美國的次貸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國際貿易中,不管是跨國公司之間的市場交易,還是國家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商業交易,從交易本質上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在這種變化的影響下,國際貿易中企業法律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具體的表現形式是多樣化的。以下筆者將從公司合同風險、公司智慧財產權、公司人力資源保障三方面,來分析和闡述國際貿易中企業常見的法律風險防範體系。

  ***1***公司合同風險防範體系。在國際貿易中企業法律風險首當其衝就是合同,合同是企業與企業合作的最基本原則和法則。合同的最主要目的是讓合作雙方的合作公正合理化,也是合作雙方保證自身合作利益的有效工具和手段。所以,建立良好的公司合同風險防範體系是很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規範合同內容以及合同的簽約管理流程,這是降低訴訟,實現公司利益最大化的重到手段和途徑。

  ***2***企業智慧財產權防範體系。企業智慧財產權和企業的產品專利是一個企業的核心,如果一個公司不能保證自己企業的智慧財產權和產品專利不受侵害,將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樣,如果沒有正規的法律程式,造成對其他公司的智慧財產權和產品專利有所侵犯的話,則很可能被起訴,這也是得不償失的事,不僅對公司的利益有損,同時給企業的聲譽造成不良的影響。企業智慧財產權防範體系的具體表現在,自己公司核心競爭力的不被動搖,保護自身的智慧財產權不被侵犯,同樣,免於被其他公司起訴,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韓國的三星公司和美國的蘋果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

  ***3***公司人力資源法律保障體系。很早人們就認識到,21世紀的競爭之人才的競爭,沒有優秀人才企業就不可能在競爭如此強烈的社會中存活下去。公司人力資源法律保障的主要目的和主要表現,在於最大化企業利益的同時最大化員工的利益,認真遵守以及貫徹勞務法律法律的相關規定。為企業的人力資源建立一個公正的平臺,充分發揮企業所有人員的潛力,共同為企業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而努力和奮鬥。

  三、國際貿易中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的建構措施探究

  為了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在國際貿易中避免國家和企業的利益受損,彌補我國企業在法制假設上的不足,建立完整的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對我國企業來說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作。本文將從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加強企業領導的法律風險防範意識,完整企業內部的責任體系和監督體系,加強企業員工的法律知識培訓等方面,就國際貿易中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的建構措施做簡單的探究和闡述。

  3.1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

  在國際貿易中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的建構,一般遵循的原則有五個。第一,合同的合理性原則。企業的商業合作以及商業交易就好比是一場大型的遊戲,是遊戲就得有遊戲的規則,只有在一定的遊戲規則下,遊戲雙方才能開展遊戲,公平競爭。在企業的商業化合作和商業交易中,合同的作用和遊戲中的遊戲規則是處於同樣的地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有在合理合法的合同下,合作雙方才能進行公平的合作和交易。第二,以預防為主的原則。國際貿易中時刻存在著法律風險,不能等到問題出現的時候再去解決,而在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建設的時候就要本著以預防為主的原則,把所有可預見性的風險全部扼殺在搖籃中,不給它們喘息的機會。第三,靈活運用的原則。所謂的靈活運用原則就是在法律風險的防範措施中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到隨時調整管理策略,實現動態化的管理。第四,標本兼治的原則。標本兼治的原則就是要不斷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合作,多管齊下,達到全面治理、深層次治理的目標,而不僅僅是實施隔靴搔癢式的防範策略。第五,整體覆蓋的原則。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建設是涉及公司所有部門的,是一個整體性的行為,而不是某個部門的工作,所以在制定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時一定要以大局為重,有整體性的思維,不是僅僅針對某個點和某個面。只有認真貫徹和執行這五個基本的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建設原則,才能制定完整完善的風險防範體系,在國際貿易中減少國家和企業的利益受損。

  3.2加強企業領導的法律風險防範意識

  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的建構,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加強企業領導的法律風險防範意識。因為我國大部分有能力、有資本進行國際貿易的企業都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本身在法律上佔了很大的便宜,但這僅是在國內的市場交易上,但是在國際貿易中,很多企業的領導抱著一貫的思維,法律風險從來不考慮,或者是考慮的非常少,這樣導致了企業沒有完整完善的法律風險防範體系,在大型的國際貿易中,讓國家和企業的利益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損失。所以,在建立完整的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時,加強企業領導的法律風險防範意識是很重要的一步。

  3.3完整企業內部的責任體系和監督體系

  法律風險的產生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企業內缺少完整的內部的責任體系和監督體系,沒有了內部的責任體系和監督體系,產生的法律責任就不能不能明確到個人,沒有人負責,久而久之,誰也不怕出問題,因為誰也用不著承擔責任,這樣導致了企業法律風險防體系很難建立起來。因此,完整企業內部責任體系和監督體系,對建立完整完善的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有著催化劑的作用。

  3.4加強企業員工的法律知識培訓

  法律是人規定,也是運用於人的。所以,加強企業員工的法律知識培訓,提高企業的整體員工的法律素養,對加強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建設是不可或缺的。國際貿易中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的建構是國際貿易中保證國家利益以及企業利益的根本所在,現在雖然有很多的企業已經漸漸開始研究如何在國際貿易中建立完整的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這不僅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磨練,更需要企業領導和企業員工共同的配合和努力。這顯然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所以國際貿易中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的建構是一場持久戰,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完成得更好。

  參考文獻

  1、上市公司法律風險、審計收費及非標準審計意見——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馮延超; 樑萊歆審計研究2010-05-28

  2、中國企業赴美國上市的法律風險和對策邱永紅法學論壇201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