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術教育論文

  美術是一門造型藝術、視覺藝術。在美術教育中,美術是一個基礎性因素,離開了美術不可能存在美術教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實物投影儀美術教育論文

  一實物投影儀對於小學美術教學的作用

  有心理學理論指出,人之所以會對某件事物產生興趣是源於這種新奇事物和這種實物獨特的形式對人產生的刺激。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斷髮展,其中的實物投影儀對教學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於美術教學來說其實用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實物投影儀的多種功能十分適合美術教學。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在進行美術教學的時候會有很多的演示過程,但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則會因為視線的遮擋而使得有一部分學生無法看清演示過程。但使用實物投影儀可以將演示過程直接投射在幕布上,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看清出老師的演示過程。美術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會展示一些實物的形象,但是由於某些實物的形象會隨著時空的變化而產生變化。但是通過實物投影儀可以很好的解決這種問題。使用實物投影儀可以將一些操作步驟進行分解,從而使得教學時間不受先後次序不足的限制,可以讓老師更加靈活的安排教學計劃。實物投影儀具有放大的功能,對於一些需要展示細節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對這些細節之處進行更仔細的進觀察。實物投影儀,顧名思義可以進行實物投影。在美術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會進行實物展示,但是在沒有實物投影儀的情況下,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仔細的觀察清楚實物是很困難而且也很耗時的。但通過實物投影儀的實物投影功能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全方位的觀察實物,而且還能節省許多教學時間。通過實物投影儀可以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互動,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實物投影儀的投影片製作簡單,而且可以反覆的在教學中使用,這樣可以節省教師的備課時間,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可以讓教師能夠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其他的教學問題。實物投影儀相對於其他多媒體設施來說的操作十分簡單,對於我們這些美術教師來說掌握起來相對簡單,並能很好的進行應用。

  二巧用投影,優化美術教學

  ***一***巧做投影片,有助教學

  投影片的畫面簡潔、清晰、可儲存時間長,製作好後攜帶方便,可是教師的教學活動準備更加快捷。在整個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中的教學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是繪畫、欣賞和手工製作。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使用實物投影儀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繪畫類的課程中使用自制的合適的投影片配合教學可以是教學效果更加。例如在教學小學二年級的《五彩的煙花》時,自己動手設計製作一組記憶畫抽拉片,片底是一條熱鬧的小巷。用多媒體放出喜慶的歌謠。這時移動抽拉片,螢幕上出現五顏六色的煙花在天空綻放的情景。小孩們彷彿在小巷中奔跑嬉鬧。學生們會在心中構思:繁星點點的天空、五顏六色綻放的煙花、往來奔走的人們、嬉鬧的小孩……學生們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從不同的角度描繪節日中的喜慶畫面,表現出了學生們對於生活和對祖國的熱愛。在講解色彩知識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顏色是有原色混合而來的。此時製作出三原色除錯原理旋轉片:用三張同樣大小的圓形透明膠片,將前兩張各平均分成4份,分別圖上紅、黃、藍三種顏色,留下最後一份透明部分第三張同樣留下四分之一的透明部分,其餘的地方圖上不透明的色彩,平時不用的時候各透明部分重合,圓片中間用一顆按鈕固定。使用的時候,在實物投影儀上轉動圓片,就能顯示紅、黃、藍這三種原色,繼續轉動圓片,當兩種原色重疊時,就能夠在螢幕上顯示各間色之間的變化。例如:紅+黃=橙,黃+藍=綠,藍+紅=紫。教學的過程中在讓學生上臺青紫動手演示,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手能力,還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投影片中使用複合片可以使得美術教學過程更加的合理。美術課堂中有些演示過程不可能幾筆就能到位,比如在教鉛筆淡彩這種技法,學生要看到最後的效果才能體會到那種透明的,酣暢淋漓的淡彩語言。因此事先可以把整個操作步驟做出來,裝訂成複合片,這樣既可以減少演示的時間,更好的突出重難點,同時也給學生留下了充分的練習時間。在課堂上教師也有精力著重解決重難點,更好的指導學生。這種方法可以說是一勞永逸,做好的片子不僅可以用於這節課,也可以用於其他平行班的教學。由此可見良好的教學過程固然能直接發展學生的認知、技能和一時的興趣,然而只有完成美的美術作業才能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和學習動機,而這正是促進以後美術學習的強大心理動力,也是促進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實物投影提高教學效率

  美術課想要學好,需要學生多觀察、多懂腦、多動手。在做做、畫畫、捏捏、剪剪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實物投影儀的實物投影功能進行示範,效果遠遠比直接演示的效果好。以往的教師在進行手工課示範作業時,往往因為空間狹窄、視野障礙、前後銜接不連續等原因,許多的學生都無法清晰且完整的看到演示過程,因此造成了一部分學生不會做或者有一部分學生不願做。使用投影儀可以很好的解決這種問題,學生通過螢幕上的畫面可以將老師的整個演示過程清楚的呈現在學生眼前。同時學生們還可以上臺進行演示,或者是將自己的作品進行演示。通過演示讓學生自己講解、評價,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低中年級學生關於剪貼畫的課程比較多,在進行示範的過程中,如果將以些剪好了的形狀拿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挨個挨個的看會耽誤很多的教學時間,而且視覺效果也不是很好。但是通過實物投影儀,教師可以將每一個示範過程都在螢幕上演示出來,讓學生能夠清晰的看到每一個操作過程和細節。然後再利用投影讓學生上臺進行演示,從中瞭解學生的學習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的情況,從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糾正。當教師在使用實物投影儀進行教學的時候,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思維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如:與國畫相關的課程中,由於國畫特別強調意境,因此在構圖上十分的難於掌握,直接使用語言進行講解時學生聽起來會顯得特別的抽象。例如在講梅花的畫法,可以事先收集一些梅樹的枝葉和梅花的實物,當堂進行示範,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構圖的全過程,讓學生了解國畫構圖的方法,並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舉一反三,直接到投影儀上來擺放,使學生很快的就能掌握國畫的構圖方法。在這個基礎上再講解墨分五色、中峰著筆、側峰著筆、逆峰、收筆、飛白、著色等技法,會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在書法課中,也可以直接在片基或玻璃上演示起筆、落筆、收筆及字的間架結構等技巧。以前即使讓學生圍在老師的周圍也很難看得清楚這些技法,而反射在投影幕布上,整個過程可以說是一目瞭然,解決了學生構圖中的難點。同時也讓學生能夠了解到中國畫的寫意的境界

  ***三***使用實物投影儀讓學生更能受到美的薰陶

  對於欣賞類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利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各種作品,然後與老師的講解進行結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更能夠得到美的薰陶。美術教育更多的注重的是對學生的審美教育,而不是那些繪畫技巧、書寫技巧等一類的技術性教育。提高學生對與藝術的鑑賞能力一直是美術教育工作者在積極探索的課題。在小學美術課中欣賞的內容佔了很大的比例,但是教材中為學生們用來欣賞的古今中外的各種名畫和一些優秀的習作,卻因為版面的問題讓很多細節都沒有能夠表現出來,最後讓學生們無法品味畫中的精華部分。最後導致了許多學生對教材失去了興趣。特別是向中國畫中的水墨韻味,西方油畫中的色彩滲透銜接這些比較抽象的東西,老師們即使化再多的功夫也很難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很難將其中的精華講解清楚。但是如果使用實物投影儀將所要欣賞的小畫面進行放大,學生立刻就會被螢幕上的畫面所吸引,通過畫面可以讓學生產生較強的感受和共鳴。此時吉奧薩在對學生進行講解,就能夠讓學生受到較強的藝術感染。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有的學生還能夠將自己對畫面的感受表達的十分出色。例如在教學《梅花》時,如果直接只是用語言講解如何用中國畫的畫法畫梅花,具體作畫的步驟如何,如何去欣賞中國畫。學生們會覺得十分的抽象,很難掌握到真正的知識。這時可以通過實物投影儀投放一些比較出名的關於梅花的中國畫,有這種十分詳盡的圖片可以極大的觸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然後讓學生們講一講看過這些名畫之後的感覺,這樣有助於陪養學生們對待事物的自主意識。然後在根據學生們的回答的情況進行點撥、提示。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還能夠培養學生們欣賞中國的能力,同時也鍛鍊了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中使用實物投影儀以點帶面

  美術可中的不管是剪紙、泥塑還是畫畫、書法等,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有一個步驟。雖然在教學的過程中並不需要面面俱到,但是卻不能離開老師的親自指導和示範。有的操作的工具並不是某一種其他的什麼工具就能夠替代的。例如說國畫,總不能用鉛筆就能夠畫出來。傳統的演示都是一群學生圍著老師看,這樣能夠看清楚老師作畫過程的只有幾個站在最前面的學生。如果是粘在黑板上豎著畫,老師又不能畫好,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使用實物投影儀後,可以將老師的整個作畫過程全程的展示在螢幕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看清楚老師的作畫過程。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老師的示範過程下有所提高。其實不止是隻有國畫課的示範過程才可以用實物投影儀進行示範。對於美術教學中所有的需要示範的課程來說都可以用實物投影儀來進行示範,這樣做才能夠讓所有的學生都看清楚老師的示範過程。

  三小結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使用實物投影儀對於小學美術的教學示是十分有利的。實物投影儀的各種功能都很適合需要進行大量演示和展示的小學美術教學。通過實體投影儀可以有效地節省教學時間和各種教學材料,使用實體投影儀是美術課堂中的重要教學手段。教學過程中製作的各種投影片可以反覆的進行使用,這樣有利於節省教育資源。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實物投影儀進行各種示範時,能夠讓更多的學生都能夠看清楚。對於需要實物展示的課程來說,避免了將實物拿到學生手中進行傳遞的麻煩,有效的節省了教學時間,更有利於留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練習。但是教師應該認真的研究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和教學目標以及內容提前構思好投影片的內容形式,把握好投影與教學的關係,遵循適時、適量的原則,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增大容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範文二:高等美術學院美術教育論文

  一、現代美術教育專業課程構成與設計

  現代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設計應以現代中小學美術教師綜合素養的建設為基礎,以推動中小學美術文化的普及,推動中小學生人文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完滿為核心價值目標。本科四年的美術教育專業,美術師範生所要學習的課程應包括基礎文化知識類課程,普通教育基礎理論類課程,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類課程,美術理論與專業實踐類課程,藝術文化素質拓展類課程等五個部分。

  1.基礎文化類課程應涵蓋基礎人文學科和部分自然科學學科的文化常識。它是作為教師素養的基本保障和學習鑽研更深層的藝術教育以及美術文化的基礎。一般大學都會開設諸如大學語文、大學外語、哲學基礎、現代計算機基礎與應用等文化課程。這些課程一般不作為學生專業技能的主體學科而開設,應該在具體內容和程度上合理配置。

  2.普通教育基礎理論類課程是教育類專業的通修課程,包括教育學、教育政策與法規、教育心理學、教師口語、現代教育技術研究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是所有教育專業學生的基礎理論與素養的保障,也是學生獲取教師資格證的必修課。

  3.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類課程是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第一大核心專業課程。它具體包括:美術教育史、美術教學方法論、美術教學實踐***或美術教育見習與實習***、現代美術教育研究與論文寫作等。往往在美術學院的教育專業中很多學生並沒有把這些課程當作專業核心課程來看待,更多的是把它們籠統的歸類為文化或理論課程,這是本質性的錯誤。造成這樣的認識究其原因根本來自於學科教育中對這些課程的性質、作用以及價值的忽視。加上美術學院大的教學環境中對美術實踐類課程的推崇與側重,也是使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加強對這些課程的核心地位的引導也是專業課程建構中的重要環節。

  4.美術理論與專業實踐類課程是美術教師美術專業素養的基礎。它的地位僅次於美術教育類課程,是美術教育專業課程構成中的第二大核心。對於它的構成應具有現代發展的課程觀念,應具有包容意識和綜合意識。其中美術文化理論課程應包括:美術史、美術概論、美學***或藝術哲學***、美術批評、現代美術研究、藝術比較學等。其次,美術專業實踐類課程可以因不同的校本資源來合理配設。建議開設課程包括:造型基礎***以現代開放的素描實驗為基礎***、色彩基礎***色彩知識與主觀色彩表現實踐***、自由繪畫***自覺的、自主的、非特定媒介的繪畫實踐***、現代媒體藝術、綜合藝術實踐***以社會生活與現實為背景,開展總體的、綜合的、多元的視覺表述、藝術策劃***等。另外,傳統的書法、國畫、油畫、工藝設計、版畫、雕塑***或陶藝***、水彩、水粉、攝影等可以以選修的形式開設,具體的內容則以鑑賞和基礎技法訓練為主,點到為止。

  5.藝術文化素質拓展類課程是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得以滋養與豐滿的途徑。各學校應結合自己的辦學基礎開設相關的拓展課程以供學生選學。在這個板塊中綜合類大學相較於美術學院更顯得得天獨厚。建議所開設課程應儘可能的寬泛和豐富。可開設的課程如:藝術人類學、藝術市場學、音樂鑑賞、現代藝術傳播與媒體研究等。對綜上這些課程的課時配比需依據美術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以及各學校資源的整合、綜合利用的整體考量之後來設計。建議在第一部分基礎文化類課程中做到文理相容,理論性與應用性相結合。在第二部分普通教育基礎理論類課程中,儘可能做到對先進的教育理念與經典的教育理論綜合闡釋,相容幷蓄使其具有包容性。在第三部分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類課程中,應儘可能多的展示國內外最優秀的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研究與調研、總結相結合。在第四部分美術理論與專業實踐類課程的設定中,應以前瞻的眼光來看待發展中的美術文化,以作為素質教育要求下的中小學生的美術需求為出發點,以美術教師綜合的現代美術能力的培養為目標來設計。在第五部分藝術文化素質拓展類課程的設計中,應充分的考慮到現代美術教師應具有的藝術文化素養的廣博性和可延展性。具體到每個課程板塊的比重,因第一、第二部分為國家調控課程,已基本固定。第三、四、五部分的課程內容應至少是等分的比例。其中第三部分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課程的比例應保持2:3左右。第四部分則較為複雜,建議美術理論課程與美術實踐課程的比例為2:1;美術理論課中傳統美術文化與現代美術文化的比例應保持2:3左右;創造性、實驗性美術實踐課程與傳統技法實踐課程內容的比例至少保持1:1的比例,甚至2:1。在美術實踐課程中民間美術的研究與實踐內容應占到其總內容的1/4左右。現代美術資訊的收集與整理,創造與管理也應該在所有課程中有所涉及。第五部分藝術文化素質拓展類課程應兼顧到傳統與當代、理論與生活實踐相互補的原則。如此設計與配比是基於對現代美術師範生的自身素質的需求而考慮。總體設計理念是立足當代美術文化的多元性與包容性,以美術的發展為前瞻,以美術文化的傳統為滋養。也只有具備了當代意識的美術教師,才能在美術傳播中緊密的聯絡生活,發覺現實世界的審美本質。

  二、現代高等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課程實踐研究

  明確了美術教育專業課程組織的方法與原理,還應該對不同的美術課程實踐有一定的理解和認知。課程的實施包括課程定位、課程研究、課程實踐、課程總結與評價四個部分。

  1.課程定位是課程實踐的基礎。每一門課程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具有不可替代的設計目的。特定的課程針對受教者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同時也促使受教者在某一方面得到完善與發展。每一門課程與其他課程都具有關聯性,相互聯絡、相互補充、互為基礎。認識每一門課程的目的、意義與價值是進行課程實踐的開始。在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課程中所羅列的美術教育史、美術教學方法論、美術教學實踐***或美術教育見習與實習***、現代美術教育研究與論文寫作課程就具有關聯性。其中美術教學方法論是美術教學實踐的前提和指導。美術教學實踐是美術教學方法論的具體應用與檢驗。美術教育史是理論與實踐知識的補充,現代美術教育研究與論文寫作則是所有這些課程的總結與深化。這幾門課程的安排也應由淺入深,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總結。

  2.課程研究是針對不同課程的具體內容、秩序、組織、知識點、難點、重點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對課程的深入研究是課程實施的關鍵和保障。比如在美術理論課程中,美術史的內容就應該有所側重。因為課程時間的限定,合理分配教學內容就成為一個新的課題。對於非藝術史論專業32課時的西方美術簡史授課內容裡,西方傳統美術文化與現代美術文化的內容合理的比例應該是40%比60%。而在中國美術簡史的教學中,32課時的教學時間裡對中國傳統美術文化與現當代美術文化的比例則應該是70%比30%左右才更合理。在美術實踐課程裡,自由繪畫的提出和設立則意在模糊傳統的國畫、油畫、版畫等狹隘的畫種界限。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工具媒介,自覺的尋找適合自己的藝術造型語言。從而自由的吸納更多元的美術技巧,創造更為原創的、豐富的視覺資訊。

  3.課程實踐是對課程的具體實施和體驗。不同的美術課程實施的方法存在極大的差異,沒有絕對的正確與標準。教師在課程實踐的過程中應保持主導的地位,參與與旁觀相結合。理論性課程建議以學生課外的資料收集、整理,加課堂討論為主。教與學雙方提出問題以學生自主研究並解決問題為目的。美術史類的課程則建議以比較美術的方法來展開。實踐類的課程也由學生自己提出方案,學生個體獨立實踐與集體小組實踐相結合。教師適時地旁觀與指導整個過程,但不能生硬地左右學生的實踐成果。

  4.課程總結與評價是課程實施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理性的思考課程實施中的具體問題與客觀的界定課程得失的重要環節。評價則包含兩個部分。一是對課程實施的評價,另一個是對課程中學生學習的評價。建議課程實踐中及時記錄相關資訊和整個過程。課程結束時總結得失,並記錄下學生的學習感受,思考存在問題並解決問題。對課程中學生的學習評價則應該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既對學生在本課程學習行為的開端與整個過程以及學習結束為終止的所有表現如實的記錄。以學生本人的學習態度、學習進展的程度來綜合評定其學習成績。美術教育課程的設計、構成與實施並不能如此簡單的歸納與梳理便得以完整和清晰的。它基於對現代教育理念、國情特色與人文素質發展的需求而來,這些因素相互矛盾、互相磨合且互相妥協。

  三、結語

  課程的構成與實施更是基於對美術教育教學的想象而來。這種想象本身不可避免的帶有某種理想主義的色彩,也帶有實用主義的成分和本質。對於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研究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因為美術文化本身還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所以這種探討註定只有開始沒有終結,而永恆的變化與發展的理念本身也成為它的核心內容。發展中的美術、發展中的美術教育、發展中的人文素養總構成流變的美術課程體系。適時地、合理地順應發展的世界現代文化則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相對的永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