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術教學論文

  美術教學中的創作理念主要是指在美術教學中應該遵循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思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

  摘要:小組合作在美術教學中起到積極的作用,是當前教學中新興的一種教育模式,能夠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課堂氛圍的提升。美術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課程,小組合作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審美觀念和探索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應用小組合作的美術課堂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美術課堂;小組合作;教學理念

  隨著農村人們生活水平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對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美術教育作為對小學生進行美育的關鍵課程,在教學中受到的重視也逐漸增大。在美術課堂上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地提高,還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按照一定的標準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然後通過小組內或者小組間比賽等形式來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對於美術的教學需要美術教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落實新課改後的規定,給小學生帶來全新的美術課堂。在現實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小學生對美術課不重視、上課不認真聽講、安排的作業不能及時完成等情況,給美術教學帶來嚴重的影響,這種情況的產生是由於美術教師教學方式落後、教學思路模糊、教學理念不明確導致的。小組合作在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較廣,由於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相對較差,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豐富美術教學內容,但是在實際分組合作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一些事項。首先,美術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瞭解他們的性格特徵和學習習慣,做到分組搭配合理,學生水平不會相差太大,人員搭配合理才會發揮小組的最大作用。其次,對小組成員分工要合理,具有明確的目標,每人負責一項內容,有管理者,有策劃者,小組內成員互相制約和幫助,做到不浪費資源。最後,小組合作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要經常性地更換小組,增強學生的新鮮感,也有利於班集體的發展和建設。總之,對於小組合作學習,美術教師要進行充分的驗證和準備,爭取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將對小組合作學習在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研究。

  一、通過美術基礎知識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小學生畫畫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要從一筆一劃開始,如果繪畫基礎打不好,那麼小學生就不會在美術上有更高的造詣。有的美術教師認為只有幼兒園裡才會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其實這樣的思想是完全錯誤的,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具有發展性和創新性的教學方式,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小學生建立合作學習機制,為學生形成合作意識做好鋪墊。美術教學不能忽視基礎,無論是顏色的搭配,線條的挑選,還是冷暖色的調節都要教給學生技巧,引導學生完成美術基礎學習。比如,在教小學生用橡皮泥創作作品時,由於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會給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進行集體創作,小學生在集體中會發揮聰明才智,通過討論產生更好的創作思路。小學生對於美術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很多學生認為美術學不學都行,反正自己也不想以後成為畫家,其實學生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學習美術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陶冶學生的情操。

  二、抓住重點教學內容,鍛鍊學生的合作能力

  美術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都是小學生比較頭疼的地方,美術教師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小學生繪畫技巧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繪畫當中。在學習美術過程中,當學生提出一般性的問題時,我會讓其他同學回答,合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當學生提出比較難理解的問題時,我會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因為集體的力量大,最後教師再給學生做出正確的解析。學生的互助合作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時期具有創新理念的體現。美術課要多給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機會,因為優秀的美術作品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可以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刺激學生的視覺,讓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農村的學生得不到太多的美術鍛鍊機會,條件相對城裡較差,很多學生的美術水平不高,更加需要美術教師多給予引導和支援。小組合作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運用,因為它具有簡單、便捷、高效等特點,小學生也特別喜歡小組合作,因為他們認為分組以後思維更加活躍,擺脫單一枯燥的學習氛圍。

  三、循序漸進的激發學生合作互助的學習習慣

  合作互助學習為小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溝通平臺,學生喜歡分成小組以後的學習方式,這樣可以讓他們得到發揮個性和鍛鍊能力的機會。對小學生的教導要注重方法,要循序漸進,給農村小學生廣闊的發展空間,將小學生的潛力和天賦充分挖掘出來,為學生將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努力。學生要想在美術方面有新的突破,就要學會傾聽,學會分享。美術課較多的時間都是在繪畫,由於農村小學生的愛好不同、水平不同,所以對美術知識的掌握速度也不同,美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逐步培養小學生的能力。比如在手工製作課上,為了讓小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我會對學生進行分小組學習,手工課是最能體會到分小組學習的,如果能夠恰當地進行分組,就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製作效率。如果分組不當,就會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安排小組合作要有目的性,不能隨意地進行分組,分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四、組織美術課外活動,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由於美術教學的課時量有限,小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的拓展,所以美術教師要經常組織美術課外活動。作為對美術課堂的延伸,美術課外活動極大地激勵小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豐富多彩的美術實踐活動使小學生實現從初步的認知到動手實踐,為學生的美術基本功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到戶外或者操場上寫生,在寫生的時候根據小學生的水平進行分組,最終每個小組選出一幅最佳的作品,與其他小組的作品進行對比,選出最具有創新性的作品,經過一學期的訓練,學生會基本掌握寫生的正確方法。通過在美術課外活動中鍛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會大大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吸引學生的繪畫興趣。可以成立美術課外興趣小組,定期組織繪畫比賽或者其他競賽,發揮學生的優勢。學校也可以組織更多的課外活動,比如美術作品展或者美術講座等,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美術學習中,將中華民族的優秀藝術傳承下去。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在美術教學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風氣。同時,小組合作學習在培養農村小學生團隊協作精神方面也具有優勢,很多農村小學生希望得到平等的待遇,他們非常珍惜得到的來之不易的鍛鍊機會。美術課堂讓學生分小組學習順應了新課程標準的規定,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美術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學習專業技巧知識,創新教學理念,將美術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促進美術教學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靜.關注美術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企業家天地:中旬刊,2013***5***.

  [2]羅杏美.淺議美術學科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的德育滲透[J].華章,2011***19***

  範文二:初中美術教學實施“學講計劃”思考

  摘要: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美術課程沒有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導致一些學校的美術課堂出現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現象,學生美育發展缺失。長此以往,會使美術教學偏離應有的軌道,一味地追求授課的結果,而忽略了充滿活力的教學過程,使一些學生失去鍛鍊的機會,課堂逐漸僵化,失去了初中美術課堂應有的活力。怎樣運用“學講計劃”的教學理念進行高效教學,激發初中生的美術學習潛能,便是文章探索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學講計劃;初中美術;激發潛能

  一、“學講計劃”概述

  “學講計劃”是指以“學講方式”進行教學。“學講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全程自主學習,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自主學、合作學、質疑學、“講出來”和“教別人”的學習方式,邊學邊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著力教授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實施“學講計劃”的目的是促進教師向專業化的方向成長,追求最佳的教學效果,實現“和諧、高效、開放”的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的成長。“學講計劃”不僅能讓教師體會到傳道授業解惑的成就感,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二、實施“學講計劃”美術課堂的原因

  以往的初中美術課堂大多采用講授法,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一些學生不重視美術課,不聽、不想、不說、不畫,一些學生應付了事,感興趣的課就多聽點、多做點,反之就少做點。總體來說,在初中美術課上,學生思想較為拘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的學生較少且聲音較小,學生的美術作業構圖小、用筆輕,教師的作業評價大多隻看到學生作業的缺點,很少看到優點。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美術學科知識的熱情不高。這樣的美術課堂是低效的,不利於美術教學。雖然每種教學模式都有一定的弊端,但筆者認為“學講方式”的教學模式利大於弊,十分欣賞這種教學模式。“學講方式”的教學模式不僅要求學生學進去,還要能夠講出來,它能喚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講方式”的教學模式以掌握重點、突破難點為目的,以小組合作為手段,學生在自講、對講、互講、演講、評講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三、在“動”中激發學生的潛能

  為了上好學講課,筆者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積極且認真地備課。一開始筆者教授的是自編課《在砂紙上畫柳樹》,現在想來,當時的想法很有創意,但教學設計有點“花”“大”“空”,不切合實際,沒有重點,未能帶領學生深入地探究在砂紙上畫柳樹的方法,接著筆者又用學講模式上這節課,教學效果較好。

  1.創設情境

  要想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美術的積極性,課前情境創設很重要,適當的情境創設能夠讓學生內心有所觸動,從而迅速進入美術課學習狀態。這裡的“情境”包括物理情境和心理情境。為了上好《人物動態速寫》一課,筆者課前在教室牆壁上貼出了不同性別、不同角度、不同姿態的人物動態速寫作品,學生以後,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也想擁有教師的繪畫本領。筆者提前把教室課桌排列成適合學生進行小組互動的形狀,整堂課上,筆者一直面帶微笑,以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美術知識,學生的心情更加放鬆,更加勇於表現自己。

  2.引入課題

  引入課題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想第一時間參與新課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被調動起來,便會精神抖擻地進行學習。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課應是“鳳頭,豬肚,豹尾”,即一堂好課的引入就像“鳳頭”,一定要能夠吸引學生。這個“鳳頭”至少兩方面都要十分精美。一方面,教師的形象、語言等要美。肖林元說:“一個老師打扮最漂亮的時候,就是上課的時候,想讓學生上課精神抖擻,教師得先精神抖擻,教師走進教室要神采奕奕,心胸寬廣。”另一方面,引入設計要巧妙。除了緊扣主題外,還要能夠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只有學生有了好奇心,才能夠對知識產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探究的慾望,才能夠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結語

  通過實施“學講計劃”,筆者發現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每位教師都應該站在學生的身後引導、指導、服務學生。每位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他們是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教師要幫助學生將其潛能挖掘出來。因此,筆者決定繼續在“學講計劃”的道路上探索,爭取讓美術學科成為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助力。


美術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