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論文的範文

  美術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中學美術教學中的美術語言使用技巧和方法

  近年來,很多美術教育工作者都十分廣泛的使用“美術語言”這一詞語,對它的定義我國教育部在2001年7月頒發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試驗稿***》中是這樣表述的:“美術語言,即造型藝術的基本構成因素,如點、線、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質、機理等,以及將造型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樣和統一,對稱與平衡,節奏與韻律,對比與和諧等。”

  一、現階段我國中學美術教學中美術語言的教學情況

  我國大部分的中學美術教師都能夠積極的把美術語言引入到教學當中,相信美術語言對於美術教學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可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當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1.一些美術教師在美術語言教學方面的觀念比較陳舊

  從教學目標來看,還有一些教師不能夠深刻的認識美術本體價值,一位學者曾這樣說到:“我們的教學基本上忽視甚至放棄了看懂這一感受和欣賞‘美術語言’的極端,試圖達到運用水平”。從教學方法上看,很多美術教師的教學方法都比較單一,沒有興趣探索各個課型的美術語言教學方法,認為美術課就是在課上看看、做做、玩玩,迎合中學生的喜好,具有明顯的娛樂化傾向。從教學評價上看,沒有比較明確的顯性知識和技能目標,多數評價都流於形式,缺少實效性的評價,美術語言的教學評價也就無從談起了。

  2.中學美術語言教學的實施相對落後

  從教科書方面來看,自從新課改實施之後,中學的美術教科書版本非常多,可是在各個不同版本的教課書當中,編者都有意的迴避對美術語言的解讀,不能系統性的安排美術語言知識,因而就使很多美術教師和學生都誤以為美術語言知識不重要。從課程內容的設定上來看,現在各個學年段的美術語言教學還沒能夠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內容體系,更有很多美術教師下大力氣搞綜合課,加入了過多的非美術的因素,使得美術本體式微。而從課程資源的開發方面來講,各種課型的美術語言教學的案例開發比較滯後,阻礙了美術教學的順利開展。

  3.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美術教學當中,很多教師憑藉著自身的主導地位,這樣就會使得活動的預設程度太高,用教師的自我分析來代替學生們的獨立思考及實踐。繁瑣的教學分析和活動佔用了大部分時間,所以學生很少有時間在美術課堂上進行美術語言的實踐,因而就很難對學生的情感態度、知識技能、價值觀等產生比較良好的後續影響。

  二、中學美術教學中的美術語言使用技巧和方法

  1.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重點培養中學生的美術語言思維

  中學美術教師必須對新課標的內涵進行重新的解讀,從而提高對美術本體知識的認識。相應的美術教師必須打破傳統教學觀念束縛,勤于思考,不斷進行學習,更新知識體系,勇於實踐,從而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相應的美術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有效學習美術課中的美術語言知識,更要教誨學生在以後的學習及生活當中有效的應用美術語言知識,從而實現學以致用。

  2.重視中學美術語言教學的系統性及有效的評價

  赫伯·裡德對美術課業曾經有這樣一種論述:“如果在幼兒階段,這些活動可以稱為‘遊戲’活動,在小學階段稱為設計,然後在中學階段合而為建設性課業。”相應的中學美術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遵循相互銜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充分認識學生掌握相應的美術語言知識要經過一個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要把美術語言教學的目標當作顯性的目標納入到相應的目標為度,教師可以運用各種評價方式,引導中學生使用相應的美術遠遠對某些美術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從而有效鞏固其所掌握的美術語言知識。

  3.創新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

  首先,教師要引起中學生的學習意向。美術教師在匯入相應的新課程是所設定的情境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啟用狀態中的思維更容易使學生在美術語言認知和情感方面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在充分料及教科書相應內容的基礎上,美術教師還要積極聯絡學生們的實際生活及身邊的事物,從而增強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能力,這種形式學生也更樂於接受。

  其次,明確相應的學習內容。美術教師可以嘗試著把美術語言和文化主題進行巧妙的聯絡,這樣學生就能夠在感受人文性的同時,學習到相應的美術知識。此外,教師還要儘量讓學生對接觸一些具有現代代表性的美術作品或者流行的影響,從而體會美術語言的豐富性,感受美術本體的藝術魅力。

  最後,調整學生學習的形式。美術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實際的生活及學習當中把學到的美術語言進行運用,有效引導學生利用實踐、觀察、研討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去發現美術知識、獲得知識,最終解決相應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探究美術語言的熱情,更可以積極的培養學生們的中東探究、自主學習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結論

  美術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更能夠有效的薰陶其性格,促進其健康心理的形成。美術語言教學在中學美術教學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應的美術教師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並採取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進行美術語言教學,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篇2

  淺談中學美術教學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本文從“創設和諧的情感環境,以愛心施教;精心選編教學內容,緊密聯絡生活,加強動手操作;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論述瞭如何在美術 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中學 美術教學;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在中學美術教學中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調動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激發創造性思維,提高審美理解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學生的終身發展非常有用。下面是筆者的一些淺薄認識。

  一、創設和諧的情感環境,以愛心施教是中學美術教學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自由民主的學習氣氛,靈活多變的學習方式與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有密切的關係。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實施。

  1、 尊重與真誠。

  人皆有自尊心,處在成長期學生的自尊心更為敏感,更需要得到教師的細心呵護。儘管學生在先天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及情感意志上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樣的弱勢群體更渴望得到教師關注的目光,教師在對待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只有在充分尊重他們人格的前提下給予耐心和真誠的幫助,才能從根本上轉化他們。

  2、理解和交流。

  筆者把教學過程演變為師與生、生與生相互交流的過程,密切注視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移情換位,思其所思、憂其所憂、樂其所樂,學生的熱情一旦被激發出來,他們便不會再把學習看作一種負擔。

  課堂上筆者以蘊涵豐富資訊的體態語言與學生交流,每天走進教室之前,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即使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也決不將這種消極情緒帶給學生,帶著自然溫和的微笑向學生問好,用愛的語言去觸動學生的心靈,學生也必然會以高昂的激情作為回報。作業的批改過程也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陣地,在批改作業時給學生一些恰如其分的評語,時不時的以褒揚的語氣給學生以鼓勵,師生之間心與心的距離在不知不覺中又拉近了。

  3、期望和賞識。

  賞識學生就是信任學生,要對於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作表揚和肯定。教師一句由衷的讚美能給學生帶來無窮的信心和快樂,在課堂上應營造寬鬆、愉快的氛圍,學生在課堂上問題回答的出色、一次設計的成功,如果這些都能得到教師的肯定和欣賞,學生就會由此受到極大的鼓舞,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沒有也不可能有對於真理的追求。”教師只有把“言教”、“身教”和“情教”相互結合,使用飽含感情的語言激發學生產生情感體驗,從而為創新教育作好準備。

  二、精心選編教學內容,緊密聯絡生活,加強動手操作是中學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和重要手段

  1、精心選編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教學中,我根據本地、本校的具體情況,將課本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再設計,選擇有利於激發學生求知慾、觸動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內容。

  如在第13冊第七課《大家動手做條龍》中,教材展示的是用一次性的廢舊紙杯做龍。我根據本校的情況就地取材,用玉米杆、牙膏盒、竹子、礦泉水瓶、易拉罐等,用適合的連線或插接方法制作,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分成四個小組,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動手。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使優等生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鍛鍊,差等生得到幫助,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並以一首《龍的傳人》樂曲的插放貫穿始終,使學生的情緒一直處於興奮的狀態下,使課程發展得更順利更流暢,也容易激發學生創作的熱情及製作的慾望。

  在這一課中,既發揮了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的思維得以開拓,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鍛鍊。

  2、緊密聯絡生活,在趣味中喚起創新意識。

  美術教學我選擇學生身邊的最熟悉、最喜愛的題材作為課堂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緊密聯絡學生經驗。

  比如我在第十四冊第五課《寫意蝦的畫法》的教學中,在此之前我在金魚缸裡養了六隻蝦,在上本課的前面五節課的最後五分鐘,都讓學生來觀察蝦的活動,一步一步加深對蝦的印象,上這一節的時候,我又通過多媒體演示蝦的生活規律及各種特徵,演示墨、水、顏色在宣紙上的變化規律以及毛筆的運筆頓挫和中鋒、側鋒的變化規律,然後讓學生討論它們之間的聯絡,接著我根據構圖原理,展示大量風格以蝦為內容的範畫。最後根據作畫步驟,讓學生創作一幅以蝦為題材的中國畫。在這一課中,我通過大量資訊,讓學生直觀地比較,讓學生在討論中發現規律,用繪畫實踐去證明自己的發現,學生動眼、動手,更要動腦。課堂氣氛活躍,最後作業也很有個性。學生在探索中學習了知識,也培養了自己的創新能力。

  3、加強動手操作,淡化技法訓練,在活動中啟用創造靈感。

  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儘可能的多讓學生積極動手操作,任其在自我探索的活動中發掘創新的靈感。同時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我儘量保護學生獨特的個性,並給予其自由發揮的環境和空間,鼓勵學生立足於自身實際,將自己的內心世界以獨特的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同時對他人的作品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學生才敢於大膽質疑、勤于思考,善於從不同角度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三、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評價的科學合理,可以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美術教學評價應使不同先天素質、不同智力水平和個性特點的學生,都能通過對美術的學習實踐活動得到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和自豪。從而樹立起學習美術的自信心,促進學習的自覺性。評價要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才能和具有個性的表達方式,注意保護和發展每個人的獨特性和興趣愛好,幾十張作業就會表現出幾十個不同面貌和特點的畫面,一千個不同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為教師,切不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美術作品,不能用“乾淨整齊”和“象”與“不象”來作為評價的標準。否則學生會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失去創造中的自由意識。

  學生階段是思維認識活動的最活躍的時期,他們熱情大膽,在他們身上創新意識往往處在潛在狀態,需要不斷挖掘。這就需要教師因勢利導,及時發現,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其形成寶貴的藝術個性和創造素養。

  綜上所述,在中學美術教育中,如何培養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時代提出的新的要求,更是中學美術教師的歷史使命。時代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給我們中學美術教育改革和發展提出了良好的機遇,在這大力倡導創新教育的今天,中學美術教育教學更應該發揮出它所具有的獨特作用。無論是教學情感環境的創設、教學內容的選材,還是教學方法的實施,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應該圍繞著服務於學生創新能力這一重要目標。中學美術教師只有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才能為國家的未來培育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 劉芳主編 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

  [2] 《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心理素質》 劉芳主編 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