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美術教學論文

  美術作為一門在提升學生審美價值觀方面效果顯著的學科,應當在學校教育中佔據重要的位置。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和高考壓力的逐漸增大,高中美術教學開始受到高中教育者的重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中美術電腦繪畫的電腦設計教學分析

  摘要:新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講究凸顯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注重學生個體的需求及其主體性作用的凸顯。在社會發展迅猛的今天,創新是不變的話題。創新代表著思維具有獨特性,是事物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更是學生有效學習的一種展示。高中生對於現代媒體藝術系列中的電腦繪畫•電腦設計比較感興趣,文章論述通過開展創新的高中美術電腦繪畫•電腦設計教學,引導學生更好地分析美術作品、創新制作美術作品,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開闊學生的想象思維等,這有助於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可以說,創新視野下的高中美術電腦繪畫•電腦設計教學,具有很強的探究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創新;高中美術;電腦繪畫;電腦設計

  美術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倡導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藝術的本質、特性和文化內涵。如今,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我國教育由過去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新背景下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注重的是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提出的主要要求之一。高中美術電腦繪畫•電腦設計學科本身是豐富多樣且靈活的,形式和內容更不是唯一的,這就給學生的思維、想象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教師可以運用學科的優勢,啟發和引導學生開展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粗略地談談創新視野下的高中美術電腦繪畫•電腦設計教學。

  一、以問題來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高中美術電腦繪畫•電腦設計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設計不同於其他藝術形式,它注重的是創新與受眾對設計的需求。沒有創新的設計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義。高中美術電腦繪畫•電腦設計的教學目的不在於培養學生成為設計師,而在於讓學生掌握學科的基礎性內容,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活化自己的思維範疇和模式。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採取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師邊講邊操作,學生被動地聽,接受知識;師生互動也只是簡單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課堂形式較為呆板。創新視野下的課堂教學是靈活的、動態的,學生有足夠的主動權。鑑於此,筆者認為,教師應首先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為基準構建教學活動。“學源於思,思源於疑。”疑問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最佳途徑之一。在教學中,筆者嘗試通過問題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有意識地設定問題,引發學生產生不同的觀點,進而開啟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在學習書籍封面設計的教學內容時,筆者首先讓學生分析、總結書籍的結構是什麼,進而提出一系列問題:書籍的封面都有哪些內容?你喜歡什麼樣的書籍封面?什麼樣的封面設計能夠給人視覺上的衝擊力,吸引大眾的眼球?這樣層層遞進,誘發學生自主地展開思維。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會得到啟發。這樣一來,整個課堂動態、有效,不僅學生的自主效能夠得以體現,而且其自身的技能和素養也會得到培養。

  二、以興趣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興趣是促使學生產生某種行為的最佳動力。一般來說,學生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就會主動探究,而在探究的過程中自然也就流露出個體的思維和意識,這些因素中就可能包括創新意識。高中生有著獨立思維的能力,其思想也漸趨成熟,對事物的選擇更是有著自我決定的意識。鑑於此,筆者嘗試以激發興趣的方式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在高中階段,學生面臨高考,需要思維上的放鬆、視覺上的衝擊等,電腦繪畫•電腦設計以其內容靈活、豐富多樣、沒有侷限、資訊具有前沿性等特點,無疑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眼球。對此,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該學科的優勢引導學生開展一些“小發明”“小創造”系列活動,促使學生產生創新意識。如,在書籍封面設計教學中,筆者在學生基本掌握一定的設計技能之後,開展開放性的“小創造”活動比拼,即讓學生自己設計海報,內容、版式不限。高中生對於海報、時尚等前沿資訊是很感興趣的,紛紛通過報紙、雜誌、網路等渠道收集相關資訊,之後發揮想象力,運用電腦技術設計多套不同內容組合、色彩搭配的版式,每位學生的思維都得到了活躍。筆者趁勢向學生滲透:這門課程的關鍵在於創新,有新的東西才能夠吸引大眾的眼球,也才能夠有所發展。同時,筆者讓學生回過頭看自己收集的素材,感受創新的重要性,讓其潛移默化地形成一定的創新意識。

  三、開放教學,強化學生的創新精神

  高中電腦繪畫•電腦設計教學在於讓學生了解設計的基礎性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創新視野下的教學更是將創新看得很重要。學生的創新需要一定的空間,如思維的想象空間、自我發揮的空間等。要想有創新就不能夠有限制,對此,筆者認為教師應開展開放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拓展創新思維、強化創新精神。電腦繪畫•電腦設計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會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如繪畫的工具、內容等。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一般對於教學採取統一標準,即統一安排繪畫工具和繪畫內容,過於注重對學生電腦繪畫技術的強化而抹殺了學生的個性,忽略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繪畫工具、材料本身是靈活多樣的,使用不同工具、材料其效果也會不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開放性的教學講究的是異曲同工,即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選取繪畫工具、材料等,描繪自己心中的世界,表達自己的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等。學生作為個體本身是不同的,那麼其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會不同。這樣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了電腦繪畫•電腦設計教學的樂趣,另一方面也給予了學生髮展自我的空間,實現了創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滲透創新精神,等等。如,在“小創造”設計活動中,有位學生用油畫棒和布、線、羽毛、塑料、樹枝、玻璃、木片相結合創作了一幅動畫版的校園。筆者對這位學生進行了一定的獎勵,並鼓勵其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敢於自由創造,強化學生的創新精神。新世紀是知識經濟發展迅猛的時代,更新換代很快,而支援事物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關鍵因素在於創新。教育作為特殊的領域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改革。高中美術電腦繪畫•電腦設計學科是豐富多樣、靈活的,其形式和內容更不是唯一的。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認為很有必要探究創新視野下的高中美術電腦繪畫•電腦設計教學,即倡導教師採取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給予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不限制學生,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促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創造能力,最大限度地推動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穎,朱雪,嚴舒旻.計算機繪畫.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徐琨.電腦美術設計教學與實訓.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

  [3]丁兆海,丁翠紅,杜軍.電腦美術設計.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4]周文彪.生活創新教育.新世界出版社,2013

  範文二:高中美術素描教學的方式及藝術

  隨著人們意識的提高,素質教育成為培養學生藝術修養、認知水平的主要方式。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素描的基礎地位是公認的,在高中美術課程中,素描教學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素描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及造型能力,為高中學生創意設計提供了新型的思維方式,因此,有效的教學能夠使學生自身潛能最大程度的發揮。下面,就高中美術素描教學方式及藝術進行試析。

  一、明確高中美術素描教學的目的

  美術有不同型別、不同風格,但不管是那種型別風格,素描都是基礎,只是在造型上有不同的側重。因此,在高中美術素描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現實主義原則,樹立素描作品是展現客觀物象[1]。在對學生進行指導和教授時,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對物象的感受和認識,通過減弱、加強、取捨、概括等素描藝術處理,表現出在一定光影環境下的物象,根據客觀物象產生主觀感受,並受到客觀物象的限制[2]。高中學生的美術教學中素描訓練目標是將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觀察能力、認識能力及表現能力,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用寫實的手法,根據客觀物象表現物象的真實性。

  二、高中美術素描教學的方式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輪廓結構和整體的認知結構和整體認識是高中美術素描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整體是觀察物體的基本法則,是便於比較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調整體意識,從而加強學生對畫面的把握,使學生具有全域性觀,引導學生學會將需要展現的繪畫主體控制在繪畫範圍內,在對區域性進行處理時要考慮整體性,進而清晰的表現出主體物在畫面的空間結構、主體和個體的關係[3]。如果學生能夠正確掌握整體,那麼就會使自己作品的質量得到提高,使作品具有畫面感。學生在掌握整體方法後,會提高素描基礎,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輪廓結構是指在素描過程中,要將事物的輪廓結構描繪清楚,防止造成似是而非的情況,要與美術素描第一階段理論中鑽研輪廓結構有所區別,要做到形象明瞭、要點鮮明、比例準確、構圖恰當[4]。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對輪廓結構準確的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嚴格要求自己,養成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在指導學生建立整體與區域性關係前,教師首先要明確整體與區域性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只有深入刻畫區域性,才能體現整體的豐富性。教師要引導學生髮現每個區域性都是整體,是區域性構成了整體,促使學生在學畫過程中考慮事物的整體性,從整體出發,調整畫面,從而提高物象的整體性。在研究整體的同時,注意結構,結構是對畫面內在的表現,引導學生注意結構的恩日用,從表及裡分析物體的內外結構,使畫面看起來自然完美。

  1、在教學中將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做到循序漸進

  欲速則不達是中國一句古話,在高中美術素描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進行教學工作。長期目標是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有長遠的工作計劃,而短期目標不言而喻是短時間內工作計劃,因此,將高中美術素描分階段學習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只有在不斷的重複中掌握素描知識,技能、基礎,才能在後期將複雜的物體完美的展現在平面上。高中美術素描課程是基礎課程,是一個系統的學習過程,只有長期的練習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不同的步驟貫穿在素描學習的每一個不同步驟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素描學習的不同階段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由淺入深進行教學,把握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心理活動,在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引導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讓學生分析畫面,通過長期的素描練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畫面的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結束後為學生布置短期作業,鍛鍊學生的構圖、寫生能力,結合速寫、想象、記憶,從而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高觀察力和理解力[5]。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表現力

  在高中美術素描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對物象特點的深入挖掘,使學生髮現新事物,從而刺激學生的表現慾望,提高學生的創作激情。在素描訓練中,除對物體的基本描繪外,還要進行藝術再現。學生的繪畫內容是物象的一部分,是整個畫面的組成部分,要想時畫面具有表現力,就要對錶現元素進行細緻的刻畫,包括概括、顏色、線條、畫面的構成、畫面組織。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特點、慾望,從而找出適合學生學習素描的方向及表現方法,同時要提醒學生,基礎實在表達個性之前,只有打好基礎,才能將個性融入其中,使畫面完整。

  3、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鑑賞力

  鑑賞力的構成離不開是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在高中美術素描學習中,一幅作品的優劣取決於學生對事物觀察的程度和對事物認識的深度和廣度,而對事物的認識恰恰是學生的藝術修養及繪畫水平決定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看畫展,引導學生多學習課外知識,包括文學、美學、歷史等,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素描流派,以及流派的主張、發展等。此外,還要對國外大事的作品風格進行研究,但在研究中要保留自己的風格。通過知識面的拓展,提高藝術的鑑賞力、創造力和想象力。總之,在高中美術素描教學中,要明確教學目的,把握教學方式,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因材施教,通過美術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陶冶學生情操,培養綜合素質的人才。


高考美術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