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教育論文

  大學培養優秀而健全的人才要依靠優秀而健全的大學教育,而這其中數學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教育價值澄清理論啟發

  摘要:現代公民應具備獨立思考、理性判斷的能力。牛津大學校長盧卡斯提到大學從事的是人的教育,大學應該培養學生理性判斷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大學生應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對眾多觀點的思辨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點。但伴隨網路媒介等平臺的傳播與普及,大學生中的低頭族越來越多,他們對於轉載與閱讀的網路文章缺少辨識與思考。價值澄清理論主要幫助學生澄清其自身的價值觀,經過深思熟慮,最終從多元化價值觀中做出自己的選擇。借鑑價值澄清理論的教學理念,能夠引導大學生逐步學會思考,提高其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定程度上達到大學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價值澄清理論;大學教育

  在大學課堂裡,面對提問一味翻看課本的學生很多,當在課本找不到答案時,他們回答“我不知道”;網路上一篇篇被大學生轉載的文章,是否都被大學生們充分的閱讀和思考?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現在的大學生缺乏創造力,缺乏社會實踐經驗,還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種種現象和評價讓大學生在社會上的影響逐漸降低。究其原因,大學生缺乏的是辨別是非、獨立思考的能力。英國牛津大學校長盧卡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過:對學生來說,大學最重要是教會他們如何思考,如何學習,當他們步入社會,可以在工作中迅速地學會具體技能,這也是世界一流大學應具備的四個條件之一。大學應該是這樣一個場所,在這裡能夠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清晰的頭腦、想象力等諸如此類的個人品質,這些品質是一個人獲得成功所必需的。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呢?價值澄清理論隱含的教學思想以及發展學生思考和理解人類價值觀的特徵對於我們提高大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一定的借鑑和啟發。

  一、價值澄清理論

  價值澄清理論是指在人的價值觀形成過程中,通過分析和評價等手段,幫助人們減少價值混亂,促進同一價值觀的形成,並在這一過程中有效地發展學生思考和理解人類價值觀的能力。這一理論主張,價值觀的形成不是灌輸而是通過澄清的方法,在評價過程中實現的,是通過選擇、讚揚和實踐過程來增進富於理智的價值選擇的。哈明和西蒙曾指出:價值澄清法的主要任務不是認同和傳授正確的價值觀,而在於幫助學生澄清其自身的價值觀。它是一種使人經過一個明智的過程來獲得相應價值的教學策略。價值澄清理論中價值形成的基本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選擇、珍視、行動三個階段。選擇階段包括自由選擇、從多種可能中選擇、對結果深思熟慮的選擇;珍視階段包括珍視與愛護、確認;行動階段包括依據選擇行動、反覆的行動等。其中選擇階段,自由選擇主要讓個體根據自己的價值觀行事,從多種可能中選擇,給個體提供多種可能,自己思考利弊,最終權衡利弊做出選擇,在這個過程中,和團體動力學有些類似,都是個體參與了選擇、決策的過程,要對自己的選擇和決策負責,從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個體對自己選擇的堅持性,並最終付諸行動。

  二、採用價值澄清理論教學的可行性

  ***一***大學生要做一個理性的人

  理性的反面就是“迷”信,“迷”就是無思,沒有思考。現在社會物質主義、娛樂至上、消費主義盛行,個體處於資訊社會,加劇了人的原子化和世界的碎片化,“無緣社會”、“低頭族”、精緻的利己主義紛紛出現,社會整體缺乏對理性主義的追求。很多個體被娛樂分解了,被資訊左右了,娛樂說什麼,大家紛湧而至,沒有去做過判讀,媒體一報道,紛至沓來的批評等,很少有個體去認真思考背後的原因、反映了什麼問題、是否合理等。因為從來沒有一個達成共識的完美黃金時代,這些被稱作後現代的社會現象,遮蔽了很多問題。

  ***二***價值澄清理論的前提滿足

  使用價值澄清理論進行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需要滿足兩個前提,即:***1***個體處於充滿互動的價值觀的社會中,這些價值觀深深地影響著他們的身心發展;***2***沒有一套公認的道德原則或價值觀。網路社會,大學生接觸外界資訊的途徑很多,在人與人的互動、人與網路的互動等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念圍繞在大學生周圍,會讓其變得迷茫;而且在當今社會,對錯需要大學生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去判斷。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社會現象等的思考,逐步形成獨立思考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價值澄清理論所隱含的教學思想就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它注重個體的參與,在面對多重選擇時,通過個體的各種判別最終做出選擇。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鼓勵個體自主做決策,自己思考,並對自己的行為及決策負責,有助於個體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比較適合現代大學課堂的教學要求。

  ***三***價值澄清理論鼓勵大學生對自己負責

  價值澄清理論涉及四個方面:關注個體離不開的生活,如情感等;接受現實,首先接受學生所有的思想、觀點,在此基礎上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探討;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接受學生的一切,並不代表贊同,此時鼓勵學生對多種選擇進行思考,珍惜已有的,並作出更好的選擇;提高個人潛能,在個體從多種選擇中作出決定時,能夠引發起對自己人生價值不斷思考,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有助於個體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與發展。

  ***四***具體做法

  不論什麼專業、什麼課程,其課堂教學都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結合課程特點,給大學生討論的空間,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會與不同意見的人進行溝通、協商,逐漸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同時也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對於同一問題可以給學生提供多種選擇空間,然後讓他們做選擇,最後不一定非要得出正確的答案,只要學生講得有道理都可以接受,在學生互相聽取對方觀點的同時,讓他們自己討論,然後做出選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具體細節可以根據自己的課程特點,結合價值澄清理論的步驟等去施行。

  三、大學課堂採用價值澄清理論教學法的優勢

  ***一***它可以構建一種輕鬆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大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老師充當傾聽者,改變過去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同時思考可以為學生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讓學生自然而然思考的問題,無趣的學習也就變成了積極的研究探索了。

  ***二***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尊重學生。接受學生所有的思想、觀念,在此基礎進行探討與辯論,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將這種尊重傳遞給學生,讓他們在以後的工作中也能尊重他人。

  ***三***培養大學生不斷思考的能力。遇到問題不要急於下結論,要反覆辯論,反覆思考,最終對自己做出的選擇負責。教育的目的是以“能力”為核心,不是一味地進行簡單、機械的灌輸,要讓學生學會思考。採用價值澄清理論的教學方法,還需要任課老師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否則對於課堂的引導可能會差強人意,最終課堂討論進行不下去,時間一長,學生在課堂上就不會配合,就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希望高校所培養的大學生面對任何事物都能學會思考,正確對待人和事,能夠承擔起他們該承擔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樑瀅.引導大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J].內蒙古採集學院學報:綜合版,2008,***3***.

  [2]焦亞新.價值澄清理論在課堂隱性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4***.

  [3]閆春娥.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分析及教育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7,***33***.

  [4]賈惠芬.教書育人德育為先[J].中國教育學刊,2014,***6***.

  [5]吳卿豔.論以人為本的大學教育理念[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5,***3***.

  範文二:現代資訊科技創新大學教育論文

  摘要:總之,現代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大學教育從多種角度進行分析、探究、實踐,並且更加深入的認識到大學教育創新的本質和價值,並研究創新出大學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方式,從而促進資訊時代大學教育的發展創新,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其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創新性人才。

  關鍵詞:現代資訊;技術創新;大學教育

  一、現代資訊科技下大學教育創新的影響

  ***一***使大學教育觀念得以轉變

  部分高等院校一直延續著傳統的教學模式,並且認為學校課堂是實施和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徑。但資訊時代的發展,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校課堂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資訊的唯一途徑。學生可以利用網路獲取不同區域內的知識資訊,並且利用網路快捷的傳播優勢,不斷傳遞具有正能量的思想文化。大學教師還可以利用網路技術開展遠端教育,使學生可以自由的選擇接受教育的時間和地點,不用再受學校和課堂教學的約束,而是隨時都能夠接收到專業知識。並且資訊科技教學採用的是開發化和大眾化的教學形式,使教學過程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二***創建出了新型的教學模式

  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大多是以教師為教學的中心,常常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一直處在被動的學習地位,嚴重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導致學生一旦脫離教師的指導,就無法對知識資訊進行學習和探究。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人才,大多是知識性人才而非應用型和創造性的人才,對未來社會的建設發展也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而現代技術的應用,不僅能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還為學生提供了先進的認識、分析、探究知識的工具,並著重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的只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利用網路平臺及時的為學生解決疑問,講解重點、難點[2]。並且組織學生積極的對學習內容,自主的進行探究和實踐。現代資訊科技,不僅有利於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提高工作效率,還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工具,也使學生成為資訊科技教學課堂真正的主人。現代資訊科技對推動大學教育創新有獨特的優勢,它能夠將傳統的課堂灌輸式教學,轉變成為現代化的遠端教學模式、自主學習模式、合作探究模式等,不斷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進步與大學教育的創新發展。

  ***三***有助於培養更多創新性人才

  資訊時代的應用型人才,除了要掌握紮實的理論知識、學習技能,還要具備對所學知識資訊進行加工、處理、靈活運用的能力。要想成為創新性人才首先就要形成創新性的思維,其中包括邏輯推理、批判意識、發散思維等方面的思維能力。現代資訊科技為大學的素質創新教育提供了優質的教學情境和條件,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具有開發性、自主性、協調性等特點,不受教學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學生可以隨時與教師和學生進行學術交流[3]。並且學生還可以利用資訊科技的優勢,不斷進行實踐探索、模擬實驗,把傳統課堂上的不可能變為可能。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也推動了大學教育進一步的創新和發展。

  二、結語

  總之,現代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大學教育從多種角度進行分析、探究、實踐,並且更加深入的認識到大學教育創新的本質和價值,並研究創新出大學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方式,從而促進資訊時代大學教育的發展創新,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其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創新性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構建反思:1995~2005李曼麗;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07-10

  2、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定位研究蔡基剛;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