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常見實用的記憶方法

  我們在記憶的時候,記憶不同的知識要採用不同的方法,通過與別人就學習材料進行爭論探討以強化記憶的方法,這種方法多用於記憶較難的材料。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方法有助於記憶。下面由小編給你帶來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方法1、集合相關記憶法

  把與記憶物件相關的內容集合在一起記憶的方法。記憶的鞏固是以對記憶物件的注意、理解和暫時聯絡的牢固建立為基礎的。把與記憶物件相關的內容集合在一起,會加深對這些內容的理解,引起注意使記憶物件豐滿起來,形成深刻的印象,從而收到良好的記憶效果。

  以記姓名為例。現代社會的交往中記住對方的姓名很重要,然而孤立地記名字,常常會遺忘。如果將姓名連同與其相關的材料如職業、職務、工作單位、個人愛好、家庭住址、專長、性格甚至簡歷等等集合起來一起記,那麼這個人就豐滿起來了,在腦子中的印象就深刻了,他的名字及其他材料會牢固地記住。再如記憶外語單詞,孤立地記一個單詞單薄單調,容易忘記,若將這個生詞連同它的詞性、用法、意義、變化等集合起來記,印象會深刻得多,而且使知識得到擴充套件。

  方法2、歸併記憶法

  把發生在同一年代的歷史事件歸併在一起進行記憶的方法。歸併記憶法不只是為了記住幾個事情發生於同一年代,也是為了建立回憶聯想點,靠回憶聯想點牢固記住並回憶出這些事件。

  如蔡和森生於1895年,倫琴於1895年發現X射線,孫中山在1895年領導乙未廣州起義,把發生在1895年的幾個事件一起記憶可以使它們相互聯絡起來。當想不起蔡和森的誕生年代時想到X射線的發現或孫中山第一次領導起義就可以回憶起1895年這個歷史年代了。

  方法3、列表記憶法

  把所記憶的材料或事物排列成表加以對照、記憶的方法。此法可以廣泛應用於各種知識的記憶。表者明也,表的作用在於提綱挈領地表列事物,以便一目瞭然地看清事理;可以把分散、零碎的材料組織起來,從整體上掌握記憶物件;可以把所要記憶的材料互相比較和分類,以便更清楚地看到表列內容的聯絡和區別的特點,從特徵上記憶物件;還可以把先後學習的材料順序排列、系統組合,從規律上掌握記憶物件。因而,列表記憶法是自古以來就被廣泛地採用而且記憶效果甚佳的記憶方法。

  司馬遷在《史記》中用了《三代世表》、《十二諸侯年表》等十表,目的就在於方便比較記憶。馬克思在晚年作了一部很詳盡的世界史年表,恩格斯把它定名為《編年史》,用以把分散的材料組織起來,方便記憶。魯迅做《賈氏譜大要》表,使《紅樓夢》中賈家諸多人物的複雜關係一目瞭然,十分好記。有許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善於將相關的材料列成表格一齊記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方法4、爭論記憶法

  通過與別人就學習材料進行爭論探討以強化記憶的方法。這種方法多用於記憶較難的材料。爭論記憶法符合人腦活動的規律,爭論時雙方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全神貫注地聽取對方的意見,積極思維,評判對方,闡述己見,因而對學習材料有深刻的理解,能從不同角度分析並建立聯絡,使這些內容在大腦中留下極深刻的印象,並且便於回憶聯想。爭論中原先記憶不準確的地方會被揭露,得到糾正,從而形成正確的記憶;原來正確的記憶則受到檢驗應用,從而更加鞏固和深入。爭論中還可以開闊視野,並通過"勝敗"的強烈刺激加深印象。

  採用這種方法需要端正動機,為了理解記憶而不是為了逞強出頭;需要端正態度,要堅決反對錯的,不鑽牛角尖,不固執己見,尊重真理;需要方法對頭,不要跑題而要深入。很多人都是從爭論中獲得裨益的。愛因斯坦本來不會"黎曼幾何",正是同好友的學習討論爭辯中懂得並掌握了這門知識,從而為他後來發現相對論打下了基礎。

  方法5、紅色標記記憶法

  對非記住不可的重點內容用紅色彩筆在書上或筆記中做上標誌的記憶法。這種方法一般在聽講或複習時使用。把記憶的重點內容作記號標出,可以引起大腦注意,加深記憶的印象。用紅色尤其可以喚起注意力,突出這些內容的重要性,同時獲得非記住不可的動機,往往取得較好的記憶效果。

  使用此法需要準確地確定重點內容,否則如果全是重點一片紅就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如果重點存在偏差,又可能會漏掉有用的而記住太多用處不大的知識,得不償失,事倍功半。

  方法6、轉移記憶法

  本來記住的材料或事物一時回憶不起來時,避開絞盡腦汁的硬想,把思緒轉移到所要回憶的內容的周圍去尋找線索,最後達到對所記憶內容的回憶的方法。這種方法多用於精神比較緊張的時候。一個人若是回憶不出所需要的材料或事物,如果絞盡腦汗硬想,常常越想越急越緊張,致使頭昏腦脹而無結果。這時有效的方法是轉移注意力,暫時停止直接回憶,而到所記材料的周圍去尋找線索,等到抑制自動解除,由新的線索獲得聯想、啟發,就能回憶出所要記憶的內容。

  如一個人丟了東西,心中著急,東西丟在何處?硬想也想不出來,這時不妨轉移一下,想想自己怎樣到這裡的,在這之前又在哪兒,到什麼地方去過,由時間的過程推展到空間的移動,再由種種周圍狀態誘匯出遺失物品的場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