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分式教案

  分式是指有除法運算,而且除數中含有未知數的有理式。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中分式教案

>

  初中數學分式教學反思

  經歷了三週多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掌握了分式的有關知識***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質、約分、通分、分式的運算、分式方程和能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應用題等***,並且獲得了學習代數知識的常用方法,感受到代數學習的實際應用價值。但是,“分式運算”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感覺不差,做作業或測試時卻錯處百出,尤其在分式的混合運算更是出錯多、空白多、究其根源,均屬於運算能力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應特別關注這一深層根源,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尋找相應對策。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教學中的發現

  1、本章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類比、猜想、嘗試等活動學習分式的運演算法則,發展他們的合情推理能力,所以教學時重點應放在對法則的探索過程上。一定要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在觀察、類比、猜想、嘗試當一系列思想活動中發現法則、理解法則、應用法則,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以培養學生的代數表達能力、運算能力和有理的思考問題能力。可是我在知識的傳授上並沒有注重探索、類比法則,而重在對分式四則運演算法則的運用和分式方程的運用上,沒有抓住教學的關鍵環節恰當的選擇教學方法。今後要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

  2、問題

  ***1*** 分式的運算錯的較多。分式加減法主要是當分子是多次式時,如果不把分子這個整體用括號括上,容易出現符號和結果的錯誤。所以我們在教學分式加減法時,應教 育學生分子部分不能省略括號。其次,分式概念運算應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後進行加減運算的順序進行計算,有括號先做括號裡面的。

  ***2***分式方程也是錯誤重災區。一是增根定義模糊,對此,我對增根的概念進行深入淺出的闡述,⑴增根是分式方程的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⑵增根能使最簡公分母等於0;二是解分式方程的步驟不規範,大多數同學缺少“檢驗”這一重要步驟,不能從解整式方程的模式中跳出來;

  ***3***列分式方程錯誤百出。

  針 對上述問題,在課堂複習中從基礎知識和題型入手,用類比的方法講解,特別強調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與列整式方程一樣,先分析題意,準確找出應用題中數量問 題的相等關係,恰當地設出未知數,列出方程;不同之處是,所列方程是分式方程,最後進行檢驗,既要檢驗是否為所列分式方程的解,又要檢驗是否符合題意。

  二、教學中的重建

  1、教學方式問題

  分式的運算***加、減、乘、除、乘方和混合運算***是代數恆等變形的基礎之一,但是不能盲目的加大運算量與題目的難度,重點應放在對運算過程推理的理解上,把分式的基本性質做到靈活運用。再則,對課本上關於分式的具體問題一定要重視,並關注學生在這些具體活動中的投入程度,看他們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其次看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的思維發展水平能否獨立思考?能否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否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而發現新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內容問題

  ***1***分式的知識都有分數類比而來,但類比之後要注意分式知識的重建,不能停留在分數的理念上,尤其分式的分母不能為零、分式方程的有關知識要與分數區分開來。

  ***2***既然類比,並不是每節課都要有情景導航,過多的情景反而弱化了本節課的內容,會導致學生重點的轉移。

  ***3***知識的運用上可以順序運用,比如分式方程的解法,不妨先由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然後再轉入去分母的解法,讓學生明白比例的基本性質其實也是去分母的一種。

  三、教學觀念的再認識

  1、使數學問題成為數學教學創新的載體

  ***1***在引入新概念或新問題時,把相關的舊概念及舊知識聯絡起來,確立信任學生的觀念,大膽放手讓學生把某種情境用數學方法加以表徵;在接觸新的知識點時,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思維空間,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自主的構建新概念以及如何去分析問題.在辨識概念和解決問題時,鼓勵學生質疑.

  ***2***在解題教學時,改變傳統的解題訓練多而雜的做法,加強目的性。注意滲透解題策略。

  2、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課堂的組織者、發現者、和引導者。

  3、開放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營造平等、相互接納的和諧氣氛,要及時提出具挑戰性的新問題,這些問題要具思維價值,併為創新做出示範。並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要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同時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問題,提倡課堂師生的交流和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因為交流可令學生積極投入和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通過交流,不斷進行教學資訊的交換、反饋、反思,概括和總結數學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