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現代一般統稱為詩歌。它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古代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詩歌鑑賞的表現手法,一起來看看吧。

  詩歌鑑賞的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寫景抒情的詩詞: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遠近著筆、著眼視聽、動靜結合、以動***聲***襯靜、繪聲繪色、虛***寫情***實***實像、實事、實境,寫景***相生、樂景哀情、以景結情等;

  詠物言志、詠史懷古的詩詞:常常借外物表達自己的人格,化無形為有形,象徵***比喻***、託物言志、鋪陳、對比***揭示對立面,突出形象***、反襯等;

  邊塞征戰的詩詞:渲染、烘托、比興、以小見大、象徵等;

  即事感懷的詩詞:移情於景借景抒情、樂景哀情以景襯情、避實就虛移筆於人、直抒胸臆、對比、反襯、烘托、曲筆***正話反說***、抑揚對應、聯想、想象、用典、鋪墊、照應、伏筆***暗示***等。

  詩歌常見的表現手法示例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如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城,無處話淒涼。”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對亡妻的懷念之情。“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前兩句寫景,後兩句直接抒發在這樣的環境裡產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面前產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託物言志和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作者通過對某種景物的描寫來抒發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人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鬆月夜窗虛。”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華的流逝,種種哀情都借迷濛空寂之景表達出來,含蓄委婉,餘味無窮。

  借物抒情或託物言志***象徵***就是作者在對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過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來抒發感情、表達志向和意願的一種抒情方式。在我國古代詩歌中,鬆、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以及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等等都是詩人常常藉以抒情言志的物件。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全詞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慘遭遇,喻託作者報國無門、屢受排擠與打擊的不平心境。

  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中包含著作者對春雨的“喜悅”之情。

  3.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如王勃的《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最後兩句寫山上望見實景,映襯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風蕭瑟,黃葉飄飛來襯托自己的悲苦。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詩人敘事時只寫淫樂不寫敗亡,這種以景結情的手法餘味無窮,耐人尋味。

  4.鋪排。

  鋪排即《詩經》表現手法中的“賦”,它指的是對事物的特點不厭其煩的多角度地進行鋪排陳述。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誇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蘭芝的美,更表現她的從容鎮定。

  5.渲染。

  渲染就是通過對環境、景物或人物的行為、心理描寫、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的一種表現手法。如:《雨霖鈴》上片描寫送別的環境,作者濃墨重彩,極力渲染一種淒涼的氣氛,加重了離愁別恨。“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首聯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

  詩歌鑑賞常用的6種答題模式

  1.對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鷓鴣天代人賦***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分析:這首詞描寫了一位思婦,即一位內心充滿“離恨”與“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滿了“離恨”,明知視線已被青山遮斷,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著樓上的闌干***欄杆***遠望,足見其情之痴絕。

  2.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層含義+深層含義。

  題菊花***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分析:滿院菊花在颯颯秋風中開放,似乎帶著寒意,散發著幽冷細微的芳香,蝴蝶也難得飛來採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而統觀全詩,詩中的菊花寓意是當時社會上懷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讚賞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遭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志要徹底加以改變。

  3.對所抒發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過什麼+抒發***寄寓、揭露***什麼感情。

  漁歌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通過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淡、悠然、脫俗的意趣。

  4.對詩歌意境的體味回答: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麼樣的感情。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寫秋晚山景,描繪了山中秋雨過後清朗明淨的月夜:鬆間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漁舟,有機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靜、淡遠的秋色晚景圖。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寫秋晚山景,藉以表達作者對純樸安靜、放縱山林生活的熱愛。

  5.對關鍵字的品位回答:詞語含義+手法+表達作用。

  玉樓春***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分析“鬧”字:“鬧”字以動寫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的濃烈氣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機勃勃的美妙境界。

  6.對錶現手法的賞析回答:手法+表達作用。

  關河令***周邦彥***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淒冷。佇聽寒聲,雲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分析:這首詞表達的思想感情:融情於景。本詞上闋先寫薄暮悽清之景,孤獨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長鳴傳來,不見雁影,營造了一種悽清的氛圍。下闋的“孤燈”與上片相呼應,孤寂悽苦之情自然流露於詞的字裡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