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醫藥文化與養生

  天人相應,五行相依,醫藥相配,治養相協。這些看似簡單的原理,卻蘊含了幾千年來中醫藥治養與養生文化的精髓。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中醫藥文化養生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藥文化與養生

  中醫文化偉大而源遠流長,至少有5000年以上歷史。與其相比,現在西醫學是建立在顯微鏡下的***顯微鏡歷史不過300年***,個別西醫專家貶低中醫缺乏科學性,不能定性定量,這是不理解中醫內涵的表現,中醫的核心是哲學,體現的是一種陰陽平衡、五行和諧的再生哲理。

  中醫看病追求的是“扶人體正氣,調人體平衡;平衡則健康,失衡則生病”、身體某個部分發炎,產生了病菌感染,人整體失衡導致區域性氣血瘀滯所致。對此,改變人體內環境氣候,把人體調理平衡,病菌自然也就會失去生存的條件,會被人的免疫力***正氣***所自然消滅,病就會痊癒。中醫的這種思維方法,已越來越被西醫學界所重視。

  西醫治病追求的是殺菌,體現的是一種對抗、戰爭的思維。使用抗生素消滅病菌,病是可以治好,但世界萬物有矛必有盾,病菌在被殺死的同時會產生抗藥性,發生變異,可變異成更毒的病菌。結果是西醫在消滅病菌的同時,也可能在培育著新一代更強大的病菌,同時阻止健康細胞的正常增長髮育。

  中醫養生法

  周禮上說:“樂以食。”也是說:在食的時候聽音樂可以幫助消化,因為耳朵一聽到音樂,胃即開始運動,有助消化,夏季夜短,晚餐最好少吃,怕不容易消化。

  飲酒可陶治性情,疏通血脈,也容易招風敗腎,爛腸腐脅,所以還是少飲為妙,飽飯之後,尤其不可喝酒。

  酒質不可粗劣,飲酒不宜快速,恐怕傷肺,肺是五臟之精,尤其不可損傷,酒醉未醒,口內大渴的時候,不可飲水及喝茶,水多會進入腎臟,成為停毒之水,造成腰冷,腳重加重膀胱的負擔,並且會引發水腫和消渴等疾病。

  關於喝茶,上時皆不宜多飲,因為茶令下焦虛冷,不過飽食之後,喝一兩杯也無妨,因為茶能消食,肚飢忌喝茶,晨起飲空肚茶容易傷腎,最要忌避。

  坐臥的地方如覺有風,要趕快避開,不可勉強忍受,尤其是老年人,身體衰弱,易受風邪,開始不甚沉香時間一久必然成疾,因此就是在暑天,亦不可當風取涼和醉後扇風。

  從前有人苦患頭痛,彭祖看見他睡的地方有個洞正當腦後,叫他塞住,以後就不頭痛了,所以俗話說:“神仙難擋腦後風”,就是由此而來的。

  飲食清淡,令人神爽,多則傷臟腑,酸、辣、鹹、苦、甜叫五味,酸味多傷脾,辣味重傷肝,鹹味多傷心,苦味重傷肺,甜味多傷腎,這是自然之理,初傷不覺得,久傷累積成患。

  凡人看久了傷精損血,坐久了傷脾損肉,臥時長了傷肺損氣,行多了傷肝損筋,立時長了傷腎損骨,所以孔子說:“居必遷坐。”就是這個道理。

  中醫飲食養生

  1、飲食有節***節有規律、節制的意思***

  ①食勿過飽,宜七八分飽,尤其晚餐要少吃。

  飲食稍歉則不傷脾胃,有兩碗飯的食量,則吃一碗半可也,有一碗的飯量,則吃半碗可也,如此行之,脾運自健,才能有效吸收水谷精微和發揮強大的免疫功能,吃至十分飽必傷胃氣,超過十分飽,吃撐了,則五臟六腑全傷。所以希望營養充足的人反而應該少吃飯,小孩也不例外,古人所謂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和寒。然而人固有的貪慾心很重,要做到七八分飽其實很難,故進食勿作享受想,亦不宜挖空心思烹調美食,若作享受,必然多食傷胃,所食之物即使至精至美,至此亦變成廢物,腸胃一傷,百病由生,故佛家有言"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即把飲食當作服藥想,不挑食,以對治貪圖口福的念頭。還有一個方法,提前想好七八分飽的量,吃完後,決不多食一口。

  ②定時定量***脾主信,信者信用,守時守量即為信***

  其一,定時。吃飯決不可餓了再吃,要須按時進餐,守時則人體按時提前分泌消化液,以充分完成消化吸收的功能,不守時則分泌混亂,大大減弱消化力,故喜零食者最能破壞消化功能。

  其一,定量。明白天人相應之理,即能明瞭飲食養生之理,太陽初升,人之陽氣開始升發,消化力增強,可進早餐,中午陽氣最旺,消化力最強,可進中餐,過午則陽氣漸弱,飲食宜清淡減少,或少進稀粥而已,故晚餐絕不宜高脂肪高蛋白之厚味。在佛學裡認為早上是天人吃飯,中午是佛菩薩吃飯,下午是畜生吃飯,晚上是餓鬼吃飯,三餐已是最多,晚餐少吃或不吃更好,善養生者往往過午不食,而能體力強健,延年益壽,決不可少食多餐,而且晚餐少吃睡覺會很香,多食傷胃則睡眠質量下降,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少食多餐看似有理,其實胃氣不得靜養,最能傷脾,猶如一匹長途跋涉,身有重負的老馬,已經疲憊不堪,主人不知卸下重負,暫停休息,反而執鞭催進,此馬終將累死,悔復何及。

  ③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即以植物蛋白為主,少吃或不吃動物蛋白,肉食難消化,脾胃易傷

  現在的動物都用激素餵養,吃了還容易消耗人的元氣,產生虛火。素食雖然缺少部分動物蛋白,但這部分動物蛋白人體並不需要,正如牛、馬、大象儘管素食,一樣身體強壯,最具耐力,而且素食動物性情溫順,人若素食也往往會心氣平和,心智聰慧,古人所謂"食谷者巧"。而且動物被殺害時的仇恨之心會分泌毒素凝於血肉之中,印光大師所謂殺時恨心,其毒非輕,故長時肉食必至中毒,此決非聳人聽聞,如女人生大氣後哺乳,輕則嬰兒生病,重則死亡,已屢見報道,還有女人孕後生大氣,可致胎死腹中,故婦德尤以柔順為美德,於自身、於家庭,乃至於國家都有無窮利益。許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膽囊炎等等,都與吃肉有密不可分的直接或間接關係,如能改為素食便是超過於一切藥物的最好療法,不但不化錢,還能省時省錢。然而人們往往珍惜半夜排隊花錢所得到的專家號,而不珍惜最容易得到同時又最有效的方法,正如空氣對人類至關重要,由於不花錢,所以幾乎沒人珍惜它。詳見周永杉老師的《新世紀健康與飲食》視訊或參閱《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一書。

  ④不吃零食,不吃加餐,不食涼冷之物,包括涼開水,水果也最好不吃,實在要解饞可用開水湯過或微波爐加熱後再吃,也可做成水果羹。

  即使夏天40度高溫也不吃涼冷之物,胃腸消化功能需要一個相對恆定的溫度,冷物降溫即能破壞消化系統功能,人體就會調動氣血恢復本有溫度,如是久久,元氣受損,大傷脾胃,形成脾胃寒證,飲冷不但傷脾,亦能傷肺,以肺脾同屬太陰,本是一氣貫通,久之則能傷腎,有人喜歡早起一杯涼水涮腸子以為養生之道,實為害人不淺之極大謬論。又有人以為夏天不吃涼物無以解暑,其實冷物礙胃,使氣血凝滯,消耗元氣,往往越吃越燥渴,大家可以去體會一下,喝溫水能加速新陳代謝,有解暑止渴的作用,所以夏天喝溫水會更舒服。同時,我們不難發現,夏天很少有人熱出病來的,反而是涼出病的,如吹空調,吃西瓜,喝冰鎮啤酒等,有人戲稱空調、冰箱、風扇、水果為四大文明病,誠哉斯言。

  青少年在青春期多發的青春痘,實際就是因內傷所導致的面板病。因為在青春期以前,孩子由於經常吃冷飲,或暴飲暴食,對脾胃克伐過度。而在青春期時陽氣最足,所以,胃中的寒邪被陽氣驅趕,循經脈而上泛於面部,出現發斑泛疹,就是青春痘。青春期沒有青春痘的人,一定是元氣不足的人,因為沒有寒邪的人是極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