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亞健康養生

  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亞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臨界狀態。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亞健康養生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亞健康的主要表現

  1.心病不安,驚悸少眠:主要表現為心慌氣短,胸悶憋氣,心煩意亂,惶惶無措,夜寐不安,多夢紛紜。

  2.汗出津津,經常感冒:經常自汗、盜汗、出虛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發紅,舌苔厚膩,口苦、咽乾,大便乾燥、小便短赤等。

  4.面色有滯,目圍灰暗:面色無華,憔悴;雙目周圍,特別是眼下灰暗發青。

  5.四肢發脹,目下臥蠶:有些中老年婦女,晨起或勞累後足踝及小腿腫脹,下眼皮腫脹、下垂。

  6.指甲成像,變化異常:中醫認為,人體軀幹四肢、臟腑經絡、氣血體能資訊層疊融會在指甲成象上稱為甲象。如指甲出現卷如蔥管、相似蒜頭、剝如竹筍、枯似魚鱗、曲類鷹爪、塌同癟螺、月痕不齊、峰突凹殘、甲面白點等,均為甲象異常,病位或在臟腑、或累及經絡、營衛阻滯。

  7.潮前胸脹,乳生結節:婦女在月經到來前兩三天,四肢發脹、胸部脹滿、胸脅串痛,婦科檢查,乳房常有硬結,應給予特別重視。

  8.口吐粘物,呃逆脹滿:常有胸腹脹滿、大便粘滯不暢、肛門溼熱之感,食生冷乾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適,口中粘滯不爽,吐之為快。重時,晨起非吐不可,進行性加重。此時,應及時檢查是否胃部、食道有佔位性病變。

  9.體溫異常,倦怠無力:下午體溫常常37-38°C左右,手心熱、口乾、全身倦怠無力,應到醫院檢查是否有結核等。

  10.視力模糊,頭脹頭疼:平時視力正常,突感視力下降***非眼鏡度數不適***,且伴有目脹、頭疼,此時千萬不可大意,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是否有顱內佔位性病變。

  中醫調養亞健康的方法

  1.藥物內治調養

  以中醫辨證施治思想為指導,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理論為依據,應用中藥方劑內服的手段,對亞健康、慢性 病、傷殘者進行調養治療,以促進患者身心康復。具體可從辨證調養、補虛疏壅、依體質特點調養三方面著手。

  2.藥物外治調養

  這是指以中草藥煎煮、搗爛或燃煙之後,通過對患者的全身或區域性進行燻蒸、浸浴、貼敷等以實現康復的一種調養方法。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機體感受溫熱的物理作用和藥物對經絡的直接作用,以流通氣血、調節陰陽、調動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達到治病調養的目的。

  3.飲食藥膳調養

  藥食同源。飲食藥膳調養是指有針對性地選擇食物,或以各種食物與藥物配伍組方,應用不同的烹飪方法制成藥膳,長期服食以達到治病養生的一種方法。食物和藥物都有寒、熱、溫、涼四性;辛、甘、酸、苦、鹹五味,具體應用時,也要遵循辨證用食的原則。

  4.起居調養

  中醫學認為,在日常生活中起居有常,生活有規律,能調養人的形體和精神,使形神合一,陰陽和諧,從而健康長壽。正如《內經》所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反之,就會導致體弱多病。

  5.情志調養

  通過一定的手段激起病者某種情志變化,以達到控制其病態情緒、促進身心康復的一類方法。中醫學認為,情志之病必以情治,針藥難效,正所謂“心病還須心藥治”。《內經》中提出“悲勝***制約***怒”、“恐勝喜”、“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怒”等,情志調養就是利用這種情志之間相互制約的關係以避免情志致病,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並要積極配合文娛、音樂、香薰等其他療法。

  6.鍼灸調養

  以傳統的經絡學說為依據,以中醫學的臟腑、氣血、陰陽、補瀉等理論為指導,運用一定的操作器械***針或艾炷***,通過特定的手法,在人體的特定部位***穴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鍼灸療法廣泛應用於中醫康復領域,既可治療病傷殘疾,也可用作常人保健。

  7.體育調養

  生命在於運動。在古代,體育調養稱為導引,就是宣導氣血、伸展肢體,用以防病治病。其特點是“形、意、氣”三者相結合,即運動肢體身軀以練形,鍛鍊呼吸以練氣,並以意導氣行。體育調養形式多樣,有體操、五禽戲、太極拳、球類和器械運動、跑步、武術等。運動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防病抗病能力,以至延年益壽。

  8.按摩調養

  醫者運用手掌、手指或器具在人的體表的一定部位施以不同手法的揉按,使其經脈宣通、氣血和調,以達到補虛瀉實、扶正祛邪、促進身心康復的目的。按摩常用的手法有按、摩、推、拿、揉、捏、搖、彈、擊、振、 等方法,另外還有足部按摩的調養方法。

  9.物理調養

  運用色、聲、香、水、蒸氣及冷、熱***火***等物理因素,以促進身心健康。物理調養的作用有的是全身性的,有的是區域性性的,強度及起效時間也各不相同,一般需與其他療法配合應用,方能提高療效。物理調養常用的方法有色彩療法、香氣療法、冷療法、熱療法、磁療法、聲療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