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影畢業論文

    新聞攝影藝術是一個按照表現器材和材料劃分的藝術範疇,大家寫過新聞攝影型別的論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新聞攝影的論文,歡迎大家參閱。

  關於新聞攝影的論文篇一:淺議攝影藝術的形象與抽象

  攝影是瞬間形象,它在事物內容結構發展的時間線上截留一個點;在事物形式結構展開的空間中記錄一個面。所以照片形象包含著對事物內容理式的抽象和對事物形象形式的抽象。而時空卻給攝影的表現能力有著極大的限制。 這侷限主要是對事物內容結構的。 因為事物的瞬間形象,既帶有個性,又具有共性。個性是事物在時間線上的來龍去脈,共性是事物在社會這個千絲萬縷的縱橫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單幅照片表現個性已經不容易,表現共性則更難。這種時空侷限並不能成為攝影師的永遠束縛,所以攝影師並不想永遠困在“全真”的枷鎖內,要作排程時空關係的主人,於是有了與寫實相對立的抽象表現的誕生。用某種形式抽象上的不真實、不合理,去表現理式抽象的合理與藝術的真實。故謂之“合理的歪曲”。

  那麼抽象藝術攝影還應該有其他的界限嗎?

  第一,寫實的攝影作品要符合“自然態”,表現正常的時空關係;抽象的攝影作品要符合“合理的歪曲”,表現非正常的經藝術家排程過的時空關係。這是同外面寫實的界限。這既指非形象的抽象,因為它離開了原有形象的空間表現;也包括不離開形象的多時間形象的組合。從原來時空關係看,離開了它就不是寫實了,而是抽象了。

  第二,合理的歪曲可以是抽象美,但不合理的歪曲肯定是抽象醜。這是抽象作品內的一個界線。對“合理的歪曲”我用可以,不用肯定詞,是把它當成是抽象的必要條件,而不當成充分條件,以便檢驗出那些胡亂拼湊起兩張照片就自稱是抽象美。這裡我回避了怎麼樣才算是“美“這個標準的回答,因為同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皇冠上的一顆明珠,美的定義和趣味法則,也是美學皇冠上的一顆明珠。但是,作為攝影藝術的美必須具備的藝術的資訊,即具有供審美的條件,無論寫實的還是抽象的作品,都應該具有意趣、形趣、技趣。意趣指的是內容美,反映社會美的理式結構;形趣是形式美,反映自然美的形式結構;技趣是藝術家個人的風格、技藝、傳達能力的情趣,三者可以偏一,但不能缺一。

  可見攝影藝術在表現方法上必須是形象的,而所要表現的內容則可以是形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抽象的藝術作品想象力強,迂迴婉轉,意境深邃,不落俗套,表現手法新穎多變,是人們所欣賞和追求的。有人問,攝影畫面如何能表達抽象的思想呢?攝影作品的思想性究竟如何來體現呢?這的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攝影美學和心理學的課題。攝影畫面表達思想的方式主要是形象+形象所產UIWENXUE生的對觀眾思維的衝擊力。

  我們知道,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不是絕對靜止地存在著,它總是與周圍的事物有著縱向和橫向的各種聯絡。事物的特徵、本質、個性都只有在與其他事物的聯絡中才能充分展示出來。攝影者要深刻地反映生活,就要深刻地認識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內在關聯,並表達於畫面之上,從而組織觀眾的思維邏輯,激發觀眾的聯想力和理解力,深刻地傳達其思想內容。這裡必須強調的是,一幅作品的思想意義的表達,必須調動觀眾的思考,以它作為媒介才能完成。一種藝術形式總要與觀眾建立某種默契和心理聯絡,它規範著觀眾對這種藝術的感受方式和思維方式。

  攝影藝術是用形象說話的,是以現實生活中形象與形象之間的關聯來對生活作出解釋和評價的,所以當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形象,一旦被攝影者“框”住並以一定的形式組合排列在畫面上,觀眾就要問一個為什麼,並且努力去琢磨攝影者的意圖,以自己的聯想與想象去悟出其中的道理,產生欣賞的快樂。

  攝影畫面與觀眾的這種心理上的默契,就使得攝影畫面形象具有了概括性和象徵性的特點:一個人在畫面上可以輕易代表一類人;一顆幼芽可以聯絡到春天;一個乞丐蹲在高樓面前可以看到社會貧富懸殊;等等。畫面形象按其排列組合會產生一種內在的邏輯聯絡,能給觀眾的思維以明確無誤的激發,畫面正是以這種方式來表達思想的。例如:攝影師拍攝一隻鴿子安詳地盤旋在五星紅旗面前,這一形象組合將觀眾的思維引向深層,有了祖國同胞與臺灣同胞盼望和平團聚的意義。由此可見,形象的選擇和有序的安排,可以將思想資訊儲存於畫面之中,又通過觀眾的聯想、思考輸入到觀眾自己的頭腦之中,這是一個完整的思想資訊的流通過程。

  但是,作者貯存於畫面之中的思想資訊,並不是原封不動地、等量地被觀眾接受,它取決於作者對形象的選擇和組織,以及觀眾本身的接受能力。首先,要想組織好觀眾的思維邏輯,作者自己對形象的內在關聯必須清晰而富有邏輯性。其次,要想給觀眾思維以較大的衝擊力,必須注意使形象蘊含豐富的思維層次。再者,在組織形象之間的關聯時,還要注意將相互對立、對比的元素組織在畫面之中,使思想內涵表達得更為鮮明深刻。人們常說:“人貴直,文貴曲。”觀眾對輕易獲得的理解並不重視,而對經過思索才能得到的收穫確較難忘懷。

  攝影者要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對形象內涵和內在聯絡的洞察力和組織能力,從而組織好觀眾的思維邏輯,尤其在寫實性的攝影中,它將大大加強作者的思想深度。抽象是不可能用照相機為它拍攝的,怎能設想,有誰能把貝多芬的交響曲拍成照片呢?貝多芬的交響曲我們是拍不下來,但是我們可以拍下樂隊演奏的場面,拍下提琴獨奏的特寫鏡頭,拍下交響樂的五線譜,選擇不同的角度去表現它,使人通過形象產生聯想、思維,從而進入交響樂的意境之中,這就是攝影藝術的抽象性,也是攝影藝術的魅力。

  著名攝影家莉奧托•利萊爾認為“線條是抽象攝影的重要組成部分”,拿線來講,不同的線條從不同的角度、方向造成不同的抽象美。直線、斜線、曲線、弧線、橫線的組合,變化莫測,趣味盎然。除了線條,還有黑白、虛實、色彩的冷暖、疏密等抽象性元素。攝影家在拍照時,將不同明暗的色塊抽象,它們會在明亮程度、大小各異和位置不同的組合中,產生不同的虛實抽象和黑白抽象。有的攝影作品和其他文學、藝術一樣,採用“一語雙關”的手法,能夠開啟觀者的思路,讓人們都無限想象,這是抽象的藝術成果,可是有些攝影作品玩弄光、影、色技巧,是虛無的,“抽象”到沒有思想內容的地步,連作者自己也不知道想要表現什麼,觀者更是“不可想象”,“無從理解”的了。攝影藝術需要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用“形象的攝影語言”去描繪抽象的世界。

  關於新聞攝影的論文篇二:藝術攝影中虛擬影像的運用

  作者:關若冬 單位:鞍山師範學院

  我在窗前看著飄落的雪花,體會著悠悠盪盪消逝的年華,似乎聽到了人類文明發展腳步的鏘鏘之音,心裡清楚地知道:在我呆然的剎那,改變世界的手段又在發生著天翻地扭的變化。縱觀人類發明創造的歷史,各種發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層出不窮,最後出現的往往是被認為最高階的、最先進的。攝影術就是其中之一。

  攝影進入人們的生活才一百多年,以迅雷之勢眨眼間從高高在上的所謂“貴族藝術”走進了普通人的世界;同時也成為了以藝術表現工具而劃分的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作為一名從事攝影專業教學工作的教師,在這個圍繞攝影而出現的問題和思考的漩渦裡,我結合自己的所聞所見,瞄準點滴小節談談個人的理解。攝影活動是藝術活動的一部分,藝術攝影也可以算成攝影藝術中的一個門類。

  “攝影藝術”,是一個按照表現器材和材料劃分的藝術範疇。本人認為,就我國現在藝術活動的情況而言,不應該有過於嚴格的、看似互不相融的按照表現材料和手法上的藝術門類的劃分,我強烈地感到,單純的這種劃分就是阻礙我國當代藝術發展的原因之一。藝術活動就是人類情緒的一種表達而已,它可以理性得如數字,也可以感性得若夢吃。無論如何,表達了創作者的情緒,讓觀者感受到了對自己情緒的影響,就足夠了。這與表現材料之間真的有那麼強大的關係嗎?至於“藝術攝影”這個詞,對它概念和範疇的理解,應隨意一點。我不是認為應推倒這個藝術分類的方式,只是覺得現在流行的藝術形式分類的方法是不夠完善的和科學的,同時應該有一個並列發展的、基於人類智慧和情緒特徵理論基礎上的藝術分類方式。當然這個分類也是有的,比如各種流派,還有主義什麼的,但我們現在對於這個分類的重視程度僅停留在“拿來”和“祖傳”的空間裡,藝術發展的理論研究不被重視的程度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從事藝術創作工作的人,有一個共同的、從地面根基生長起來的主幹,在主幹的頂端,猛然分開,向著不同的千萬個方向生長開來。至於“藝術攝影”這一個枝幹的走向,我概括為一句話:結合最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用最高階的工具創造、以凝固的影像表現人類思維中情緒和智慧超越前人的更高境界。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明確藝術攝影在現在計算機處理技術充分發展的今天,確實迎來了一個新的契機,這是一個有著更廣闊創作空間和更大影響能力的藝術攝影新紀元的開始。和繪畫相比,繪畫可以靈活地控制畫面,傳統攝影則不然,必須有一個相對真實具象的環境。在傳統暗房工藝基礎上,能置換調整好影像物件的空間位置是少數人的專利,具備這樣能力的人就可以為師了;而現在數字化暗房,置換調整一個物件的位置是學生級別的最初級的訓練內容。可見,藝術攝影已具備更強大的表現人類情緒的高能力,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把藝術攝影推向一個嶄新的高度,還等什麼呢?計算機影像處理技術中環節很多,但首先就要提一下虛擬影像的問題。虛擬影像是經由計算機影像處理技術產生的,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數字影像原始畫素***畫素:計算機的最小的影像單元,又名:畫素點***經計算機處理以後變化了的畫素,另一種就是完全由計算機虛擬創造出來的全新的畫素。

  虛擬畫素的應用,首先一點,就是能擴大藝術攝影在影像表現處理手法上的技術空間,突破了好多傳統光學暗房手段的技術難題,把藝術攝影推到了一個更高的藝術領域,好多以前只能存在在頭腦中、以技術手段很難實現的藝術表達形式,如今可簡單並快速地實現了。其次,因為是新興的技術手段,所以這其中還有大量的空白有待進一步研究和開發.再次,藝術攝影的應用範圍也得到了更廣泛應用,與繪畫、廣告等行業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密。還有,藝術攝影師個人有了更大控制、調整手段之後,實現思維和情緒的表現能力及專業投入興趣則得以大大的加強,同時必然也能吸引更多的其他專業人才投入到藝術攝影的創作隊伍中,增強專業團體的影響力。

  在虛擬影像處理軟體上,最強有力的工具就是AdobePho姍hop。Ado玩外俄。sh叩是準備從事藝術攝影工作的必修課程。Adobe外otosh叩平面處理功能非常強大,不論在影像的原始畫素調節上還是在創造虛擬畫素上,都有不凡的表現。那麼,如果只想在改變原始畫素的層面處理影象的話,那完全可以選擇一些專業的小型影象處理軟體,比如NikonCapture和光影魔術手。儘管AdobePho靦hop基本上都能實現這些小軟體的功能,但這些小軟體對比Adobe外。靦hop的優點是操作簡單功能實用,缺點是隻能在修改原始畫素性質上實現比較強大和快速的功能,在虛擬全新畫素功能上顯得力不從心了。

  還有一些軟體,如3Dmax、犀牛、Ughtscape和Maya等,這些軟體都是建立在三維模組基礎上,能夠虛擬出三維形狀、透視、鏡頭、燈光和材質等,在全新的虛擬影像技術方面非常成熟,完全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作為一個藝術攝影從業者,瞭解和使用這些軟體,無疑也是豐富自己創作手段的重要利器。還有個值得一提的軟體是CorelPainter,這是一個能在電腦上實現真實畫筆功能的軟體,本身就是一個在白背景下就可完成終極作品的工具軟體,如果和攝影結合起來,表現力更是不可低估。

  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影像技術日新月異,這是非常可喜的。不過,一些可悲的情況也隨之出現了,記得有一位攝影界的前輩就曾經問過我:“你幾秒鐘用計算機做出來的照片效果,能享受到我在暗房裡6個小時的樂趣嗎?”是啊,確實享受不到!不過按照這種標準,我們都回到山洞裡畫畫巖畫,豈不是更加樂趣十足嗎?還有2***X拓年某個風光攝影大賽,明確註明不要數字影像,試問,現在連新聞媒體都大t使用數字影像,一個藝術攝影範疇裡的風光攝影賽,有什麼否定先進的攝影裝置的必要呢?難道就是感光CCD代替了感光膠片,就沒有攝影藝術了?還有的人說用數字手段處理的影像不真實,那麼膠片記錄的就是真實嗎?就連人腦在處理視網膜成像上每個人都會有一定不同,那麼所謂的真實影像在哪裡呢?我認為正是這個所謂的“不真實”成就了藝術攝影必將更加輝煌的明天。

  虛擬影像技術是藝術攝影占有藝術領域的一個重要保障,是一個實現新一代潮流風格的重要手段。作為一個藝術攝影創作人,掌握虛擬影像處理技術,是準備開拓我們美好未來的必要前提。

  關於新聞攝影的論文篇三: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的探索

  作者:王亞臣 單位:依安縣文化館

  新聞攝影和藝術攝影都是以照相機為工具、以現實生活為表現物件、以瞬間形象反映客觀事物的視覺媒介。紀實性、形象性、瞬間性是它們的共同特徵。因此,有的人對新聞攝影和藝術攝影的關係混淆不清,以至影響了它們各自的發展。隨著對攝影理論探討的不斷深入,尤其是新聞攝影改革異軍突起,從理論到實踐對幾十年形成的模式都有了重大的突破,使人們對它們之間的共性與個性有了新的認識。

  新聞攝影是新聞和攝影相結合的產物,是新聞傳播的手段之一,也可以說是形象新聞。新聞攝影既然從屬於新聞,就必然遵從於新聞規律。真實、準確、客觀、及時地讓讀者瞭解新聞事件,是新聞攝影的首要任務。我們評價新聞攝影,不光要看畫面“好看”,更重要的是看其有無新聞價值,看其影響社會輿論的效果如何。如一年一度的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簡稱荷賽***的評選標準第一條就是看其是否是當今世界發生的重大的有影響的新聞事件,如“海灣戰爭”、“太空梭失事”等舉世矚目的新聞事件。

  而藝術攝影是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所謂藝術是一種審美感情活動。攝影藝術的創作過程是攝影家表達審美感情的過程,從題材的選擇到拍攝方法以至後期製作,都充滿攝影家強烈的主觀感情。它不能像攝影記者那樣“機械”地反映客觀事物,也不像新聞攝影那樣注重宣傳效果。他們追求的是個人主觀感情的宣洩和審美現象的塑造。用較通俗的話說攝影記者追求的是再現,而攝影家追求的是表現。以上是從屬性和功能等方面區別新聞攝影和藝術攝影的異同。下面從真實性角度進一步論述它們的區別。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新聞攝影的生命,這是由新聞自身的客觀屬性所決定的。新聞攝影是所有新聞媒體中最為真實、客觀的形式,攝影的科學性,把新聞報道的“失真性”壓縮到最低限度,照相機的“機械性”,使新聞攝影更加符合客觀真實性原則。因此更具可信性。新聞圖片首先要求事件真實。馬克思主義認為存在決定意識,新聞的本源是事實,先有事實,才有新聞報道,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因此,新聞圖片報道的新聞事件一定要確有其事,不容偽造、導演。其二要求形象真實。雖然照相機可以客觀地記錄新聞事物,但也存在著記錄的新聞形象能否揭示新聞事件本質的問題。只有拍攝到最生動感人、最具現場感、最能反映新聞事件本質的典型瞬間,才是真實的。再次是文字說明要準確無誤,這也是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截然不同的重要的區別所在。新聞攝影要靠圖片和文字的完美結合,才能完整地傳遞新聞資訊,文字說明真實、凝練、準確無誤是新聞攝影的基本要求。

  由於藝術攝影和新聞攝影的任務、目的、功能作用不同,因此它對作品真實性的要求與新聞攝影截然不同。在攝影創作中,它不受客觀性和真實性制約,在他的鏡頭中,張三李四的真實情況已不重要,被攝物件已失去原有的客觀意義,這時,他們只是攝影家的藝術材料既創作素材,攝影家可以調動任何手段,包括組織加工、擺佈導演。其目的是創造“第二生活”,創造藝術美。在後期製作過程中,藝術攝影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技法進行第二次製作,以使作品達到主觀追求的某種“意境”。許多藝術攝影就是直接利用後期加工而成為藝術品的。

  新聞攝影區別於藝術攝影的另一個特徵的它的時效性。這時由整個社會發展運動的規律所決定的。從巨集觀意義上講,新聞是記錄社會發展運動過程中的一瞬,也就是說新聞在一定相對的時間及空間裡才有新聞價值。新聞貴在於“新”,只有首先揭示的新發生、新發現、新發展的事物才是新聞,因此“快”是新聞的特點。時過境遷或眾所周知的事情就不能算是新聞了。這也是世界各大通訊社在採訪報道重大國際新聞事件時千方百計、不遺餘力、不惜重金搶發新聞的原因。因此要求攝影記者不僅及時地趕到新聞現場拍攝採訪,還要以最快的速度製作、傳真,以及時地通過各種形式傳播出去。

  而藝術攝影則不像新聞攝影那樣有極強的時間觀念。許多藝術攝影作品都是經過反覆推敲、甚至是經過幾次拍攝才獲得成功的。而且很少像新聞攝影作品那樣急於發表。如陳復禮先生總願意將自己創作的作品懸掛於室中欣賞,從題材的選擇到構思立意、從攝影語言的運用到內涵與意境的表達,都反覆進行推敲,許多作品的發表是數月或數年之後。

  由於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的屬性、任務、目的不同,因此攝影記者與攝影家的拍攝方法與創作心裡準備也不同。新聞攝影是通過採訪而完成的,攝影記者要深入到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中,尋找發現、記錄有新聞價值的事件。因此攝影記者首先是記者,除應具備以上方面廣博的知識外,還要通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更重要的是新聞工作者要有冷靜、客觀、敏感的意識即新聞意識。只有增強新聞意識,才能在紛繁複雜、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挖掘、捕捉到既有新聞價值又有形象價值的新聞照片。

  作為攝影家是從美學意義上去審視物件。從外部形態***包括光線、色彩、影調、線條、構成***及它所承載的美學意義上的內涵去審視。以上我們從新聞攝影和藝術攝影的屬性、功能;攝影記者和攝影家素質的不同要求;拍攝的不同心裡準備進行了區分,儘管一些新聞照片顯示出很高的藝術性,但二者卻有本質區別,瞭解這一點對新聞攝影和藝術攝影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