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的由來介紹

  關於河北秦皇島地名的由來,民間有這樣的傳說。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秦皇島的由來

  相傳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一心想長生不老。他聽說東海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如可以登上仙山,就可以取來長生不老藥。於是,秦始皇派了許多人前去尋找仙山,但是都以失敗告終。

  後來,有個叫盧生的方士說自己可以取回仙藥,秦始皇很高興,就賜予他許多財物,並選了碣石山東北的一個半島作為其下海的碼頭。

  盧生帶著20多人乘船下海後,尋找了很長時間,還是沒有找到仙藥。但是秦始皇卻意外的發現了作為下海處的半島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後人在此立了“秦皇求仙入海處”的石碑,秦皇島由此得名。

  秦皇島歷史沿革

  秦皇島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 歷史文化名城。兩千餘載的歲月長河,留下了 夷齊讓國、 秦皇求仙、姜女尋夫、漢武巡幸、 魏武揮鞭、唐宗駐蹕等歷史典故。

  公元前215年, 秦始皇東巡“碣石”,刻《碣石門辭》,並派燕人 盧生 入海求仙,曾駐蹕於此,因而得名秦皇島。

  盧龍縣 武山 喀斯特溶洞出土的文物證明,五、六十萬年以前,這裡便有人類居住; 山海關區 孟姜鎮的 小毛山新石器遺址,山海關區高建莊的 臺新石器遺址,又證明了 新石器時代,這裡的先人已掌握了較先進的生產工具,創造了較高的文化。

  有文字記載,秦皇島境內最早出現的地名就是《 禹貢》中記載的碣石,屬 冀州。地處古碣石地區的秦皇島,在商代,屬文明昌盛的 孤竹古國,國都便在今盧龍城附近; 商被滅後,孤竹又歸屬周朝;至公元前664年, 齊滅孤竹,孤竹古國曆經1100百多年。孤竹是東北古國。

  從6000年前的 紅山文化商族開始到明朝1381年前的4000多年,秦皇島地區一直屬於 遼西,明山海關的修建把秦皇島與東北分割,但文化上仍然是東北遼西文化。

  商周時期,為 孤竹國中心區域,春秋時期晉滅肥,肥子逃奔 燕國,燕讓肥子在此地建肥子國。 戰國時期,此地屬燕國遼西郡。秦漢時期,這裡是東巡朝拜和兵家必經之地。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到碣石,刻碣石門。並派燕人盧生、韓終、侯公、石生等方士入海求仙人和不死之藥,秦皇島由此得名。

  春秋戰國時,這裡屬燕地。肥子奔燕,並被封於今盧龍城西北建住侯國,成為燕國最富庶之地。

  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天下三十六郡,此地屬遼西郡。

  西漢時,屬幽州。撫寧北部及青龍屬北平郡,在撫寧城西設驪城縣治,盧龍、昌黎、秦皇島市區屬遼西郡;在盧龍城北設肥如縣治,在昌黎城附近設絫縣治。

  從 東漢到 三國 魏,再到 西晉,秦皇島都歸屬 幽州遼西郡。東漢,曾在今盧龍城北設肥如縣治,在撫寧榆關處設臨榆縣治。西部屬肥如縣,東部屬 臨榆縣。三國魏時,在 盧龍城北設 肥如縣治,城東設遼西郡和陽樂縣治。西晉,郡治和陽樂縣治設在城東,盧龍城北設肥如縣治,榆關處設臨榆鎮,今盧龍北部及青龍大部為肥如縣地,昌黎西部為海陽地其餘為陽樂縣地。

  東晉十六國時,此地先後為前燕、前秦、後燕、北燕之遼西郡,郡治在撫寧城西。南北朝時,歸屬平州。北魏,盧龍城北設平州、遼西郡、肥如縣治,盧龍城設北平郡、新昌縣治;撫寧城西設陽樂縣治。東魏,仍在盧龍城北設平州、遼西郡治,州郡治為一城,在盧龍城則設北平郡治。北齊,在盧龍城北設州治,在盧龍城設郡治,郡下設肥如縣和新昌縣。

  隋統一南北朝,分天下為五十七郡。秦皇島市以今戴河、榆關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半部及青龍為遼西郡的柳城縣地,郡縣治在今遼寧省朝陽市附近;西半部,初屬平州,領新昌、肥如兩縣,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又有肥如入新昌,到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名盧龍,郡縣治設在今盧龍城。

  唐代,這裡分屬兩個州。榆關以西為河北道平州,唐初為北平郡,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改為平州,治所設在今盧龍城,領肥如縣***治所在盧龍城***、臨榆縣***治所在撫寧榆關***。是年,肥如改名盧龍,更置撫寧縣***治所在撫寧城***。

  武德七年省臨榆、撫寧縣,歸盧龍縣,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又設臨榆縣,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改名石城縣,天寶二年***公元742年***,平州改為北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復為平州。開元二年***公元714年***至開寶二年***公元743年***,在盧龍城始設安東都護府,開寶二年***公元743年***改設盧龍軍。榆關以東及長城以北屬河北道營州柳城縣地,州、縣治在今遼寧省朝陽市附近。今榆關為榆關守捉城。

  五代十國,此為營州、平州之地。樑和唐時,在盧龍城設平州、盧龍縣治。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契丹佔據了營、平等州,晉、漢、周時,一直為 契丹所據,後契丹改國號遼。

  遼時,榆關、戴河以西屬南京道,在盧龍城設平州、盧龍縣治,並設遼興軍;在昌黎城設營州、廣寧縣治,並設鄰海軍;在盧龍城南望都縣治;撫寧城時為新安鎮;營州及各縣都隸屬平州,榆關、戴河以東及長城以北屬中京道,在山海關設遷州、遷民縣治,並設興善軍;在撫寧海陽鎮設潤州、海陽縣治,並設海陽軍。

  金滅遼後,今秦皇島市境為金地。榆關、戴河以西屬中都路平州。在盧龍城設平州、盧龍縣治,並駐守興平軍;金初,昌黎城仍為廣寧縣治,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改名昌黎縣;同年,升新安鎮為撫寧縣***治所在今撫寧城***;遼時的望都縣仍保留,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名海山縣。榆關、戴河以東及長城以北屬北京路瑞州,在今撫寧海陽鎮設海陽縣治, 山海關為遷民鎮。

  元時,榆關、戴河以西屬中書省平州,元太祖十年***公元1215年***改平州興平軍為興平府。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將興平府升為平灤路,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因這一帶常有水患,遂將平灤路改名永平路,路治及盧龍縣治皆設在今盧龍城。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將撫寧***治所在今撫寧城***和海山***原海山縣治址***併入昌黎縣***治所在今昌黎城***,一年後,撤消昌黎縣,復置撫寧縣和海山縣,到元四年,又將撫寧、海山省入昌黎縣;至元七年,復置撫寧縣,昌黎、海山省入撫寧;至元十二年,又復置昌黎縣,榆關、戴河以東及長城以北屬遼陽行省大寧路,南部由瑞州總管府管轄,在海陽鎮置大寧海陽千戶所;北部屬盧山縣。

  明初,此處為永平路,隸屬山東行省,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名平灤路,改隸北平行省;洪武四年改名永平府,並設府治;永樂十九年,直隸京師。府下轄秦皇島市範圍內的 盧龍縣、昌黎縣、撫寧縣,縣治皆在今縣城址。其時,撫寧縣管轄範圍東至山海關外,北轄青龍縣南部。洪武四年,在府治南建永平衛,在山海關設山海衛。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在撫寧城北設撫寧衛,在府治東北建東勝左衛,後入府南新建盧龍衛,後入永平衛。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又添置燕河營路、臺頭營路、石門寨路、山海關路,隸屬薊州總兵,各路駐守參將。

  清代,這裡隸屬 直隸省 通永道 永平府,在盧龍城設府治,下轄盧龍縣、昌黎縣、撫寧縣,縣治皆在今縣城。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在山海關始置臨榆縣,割撫寧深河以東土地歸臨 關總兵,改設副將;山永營遊擊改設山永協副將;裁義院口副將,改設把總;裁臺頭協副將,設都司,後又改操守;山海關路、 石門寨路參將改設都司;裁黃土嶺參將,改設操守;燕河營路參將改設守備。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撫寧衛併入山海衛,乾隆二年廢山海衛。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裁山海關副將統歸山永協,順治十三年設蒲河營都司。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山海關路都司改為遊擊,道光二十八年移駐永平府。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礦務大臣張翼奏準開秦皇島為商埠,陸續修建運煤碼頭,從此,秦皇島的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

  1900年10月1日, 八國聯軍德國軍隊登陸佔領秦皇島,英、俄軍隊之後相繼進駐秦皇島。中華民國成立後,裁盧龍縣,保留永平府及昌黎縣、撫寧縣、臨榆縣,屬直隸省。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恢復盧龍縣建制,撤消永平府,盧龍縣、昌黎縣、撫寧縣、臨榆縣,屬直隸省津海道,各縣治均在今縣城,管轄範圍同清代。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撤消津海道,直隸省改名為河北省,盧龍縣、昌黎縣、撫寧縣、臨榆縣直屬河北省管轄。第二年,在青龍雙山子鎮設都山設定局,籌建青龍縣。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在大杖子鎮***今青龍鎮***正式建立青龍縣,割遷安縣和撫寧、臨榆兩城以北的絕大部分為青龍縣地,屬熱河省管轄。同年《 塘沽協定》簽定後,此地為所謂的“非武裝區”。

  1931年9月18日夜間,日本 關東軍在 瀋陽發動了震驚中外的 “九一八”事變後佔領了整個東北,成立了“滿州國”,以 山海關為“國境線”。“滿州國”先後在山海關車站設定“海關”、“鐵路辦事處”、“警察分駐所等偽機構。老百姓稱山海關為“雁過拔毛”之地的“鬼門關”。 山海關成為日本法西斯妄想進攻中原大地的主要戰略要地和橋頭堡。日軍曾於1941年至1945年武力強行霸佔 秦皇島港,在 秦皇島港區犯下滔天罪行。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在通縣成立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盧龍縣、昌黎縣、撫寧縣、臨榆縣隸屬之,各縣先後成立偽縣政府。從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起至解放,在此地建立了雙重政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1942年建立了青***龍***撫***寧***臨***榆***綏***中***凌***源***聯合縣辦事處,和遷***安***盧***龍***撫***寧***昌***黎***聯合縣辦事處等抗日民主政權。1943年,上述兩個聯合縣辦事處分別改建青***龍***凌***源***綏***中***聯合縣、臨***榆***撫***寧***昌***黎***聯合縣、遷***安***盧***龍***撫***寧***昌***黎***聯合縣、昌***黎***樂***亭***聯合縣,次年,又建撫***寧***昌***黎***聯合縣路南辦事處,同年4月,將遷盧撫昌聯合縣改建為盧撫昌聯合縣,劃出遷安縣,年底,又改建為盧撫昌青聯合縣。

  1945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後,聯合縣撤消,恢復各縣制,青龍、縣政府在青龍鎮建立,隨後又遷至雙山子,1949年底遷回青龍鎮;撫寧、縣政府在深河建立,後遷至臺營、後石河,1949年初遷回撫寧城;臨榆、縣政府在山海關建立,後遷至螞蟻溝,1948年遷至撫寧海陽鎮;昌黎、縣政府在昌黎荒佃莊建立,後遷至今樂亭姜各莊,1948年遷回昌黎城;盧龍、縣政府在盧龍城建立,後遷出縣城。

  1945年11月,國民黨軍進犯解放區,臨榆縣在 山海關、撫寧縣撫寧城、昌黎縣在昌黎城、盧龍縣在盧龍城,先後建立偽縣政府。以上各縣,除青龍屬熱河省外,其餘均屬河北省管轄。

  1948年11月27日,秦皇島全境解放。

  1984年4月,秦皇島市被國務院確定為中國進一步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

  1990年, 北京亞運會唯一的外場地秦皇島海上運動場:帆船。

  2008年,秦皇島作為 2008北京奧運會的協辦城市成功舉辦了相關的奧運賽事。

  2015年8月1日,秦皇島獲得 地方立法權。

  秦皇島自然資源

  水資源

  流域面積大於500平方公里河流6條,大於100平方公里河流23條, 大於30平方公里的河流54條。 灤河在秦皇島市境內流域面積3773.7平方公里,地下水資源量7.45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1***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54億立方米、地下水7.45億立方米、兩者重複量3.59億立方米***。興建各類水庫:含 桃林口水庫283座,總庫容14.86億立方米。不含 桃林口水庫282座,總庫容6.27億立方米。

  海洋資源

  秦皇島海區地處渤海西部, 遼東灣兩翼。海岸線東起山海關金絲河口,西止 昌黎縣灤河口,總長162.7公里。所轄海區15米等深線海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全市現有捕撈作業漁場1萬平方公里,有適宜發展養殖的淺海80萬畝,灘塗2萬畝。

  礦產資源

  秦皇島市境內 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種類較為齊全。目截止到2013年,已發現各類礦產56種,已開發利用的26種,已探明儲量的22種。優勢礦種有金、鐵、水泥灰岩及非金屬建材,其中鐵礦規模較大,儲 量達27515萬噸,水泥灰岩儲量達7.5億噸,玻璃用 白雲岩1.5億噸,青龍滿族自治縣為中國“萬兩黃金”縣之一。

  動物資源

  秦皇島地區的動物區系屬溫帶森林——草原農田動物群,是遷徙動物途經地與停留地,尤其是 候鳥遷徙的必經地,動物資源比較豐富,共有陸棲脊椎動物4綱29目85科417種,其中候鳥有416種,被譽為世界“四大觀鳥基地”之一。列入國家一類保護的鳥類有 白鸛、 白鶴、 金雕、 丹頂鶴等7種,國家二類保護鳥類54種,省級保護鳥類28種;其它省級保護動物6種。

  植物資源

  秦皇島市山區屬 燕山山脈東段,山區植被完好,有廣闊林區。主要樹種有 油松、 華北落葉松、 側柏、 櫟樹、 山楊等20餘種。

  林業用地435951公頃,有林地面積267664公頃,森林覆蓋率45%,在全省列第二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有林地構成中,經濟林111626公頃,用材林23972公頃,防護林125811公頃,特用林6255公頃。現有國營林場6個***海濱、渤海、團林、都山、老嶺、 山海關***,總經營面積48.82萬畝,有林地面積20.54萬畝。全市果樹種植面積達105萬畝,其中,2004年發展優新果樹面積 66.7萬畝。

  昌黎、撫寧、青龍三縣區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 昌黎、 青龍兩縣及 山海關區還被國家林業局分別授予“ 中國葡萄之鄉”、“ 中國蘋果之鄉”和“ 中國櫻桃之鄉”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