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造船業衰落的原因

  明朝造船業的由盛轉衰是怎麼回事?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一*** 嚴厲的禁海政策,直接打擊了中國的造船業。元末明初,中國沿海受到倭寇嚴重襲擾,且禁止雙桅以上的床下還。在元代有了4桅12帆,明初鄭和寶船則有5桅,7桅、9桅之多,船的噸位也大至1500噸左右,直到1820年的統計,中國駛往東南亞的海船仍限制兩桅,載重在500石以下。顯而易見,中國的造船業嚴重地停滯和倒退。

  ***二*** 海上經貿活動的衰落,使中國造船業失去根本的經濟需求為發展動力。元朝末年的1364年,因倭患而將南糧北運的海上航線停止而改為內河航運。明初實行禁海後,不但民間貿易被停止,官方的朝貢貿易也很慘談。明太祖在位三十幾年,除派出使臣進行宣諭和招徠活動外,無一艘官方對外貿易的船舶出海。鄭和下西洋雖然是大規模的海上活動,但只有政治目的,亦無真正的經濟貿易活動。

  ***三*** 海防思想日趨保守、內向,使中國造船業的發展得不到軍事需求的牽引。明初的海防是出於防倭的需要而建設的,基本思路是“炮臺為經,師船為緯”。防守是它的核心。戰船日需減少,使得造船業沒有了發展,明代造船業也就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