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瑜伽

  瑜伽是一種起源於東方的運動,能調節身心;中醫是中華的瑰寶,中醫養生是中醫的精髓。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瑜伽與中醫一樣重視陰陽平衡

  瑜伽有多種門派,當今世界最盛行的是以調息與體位法為主的哈他瑜伽。其目的是修煉並開發大腦、肌體、內心。“哈他”,意為日月。哈的意思是太陽,即陽效能量;他的意思是月亮,即陰性的能量。哈他瑜伽意指陰和陽兩種力量“結合”或聯合起來,達到平衡,使我們保持理想的健康狀況。瑜伽體位法練習時,動作的左右對稱、兩手相合等都蘊涵著陰陽平衡理論。

  哈他瑜伽認為,人體包括2個體系:精神體系和肌體體系。人們平常的思想活動大部分是無序雜亂的,是能力的浪費。比如疲勞、興奮、哀傷、激動,人體只有小部分用於維持生命。在通常情況下,如果這種失調現象不太嚴重時,通過休息便可自然恢復平衡。但是如果不能主動地自我剋制和調節,這種失調就會日益加劇,導致精神和肌體上的疾病。哈他瑜伽體位法練習亦講究動靜結合,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靜則生陰,動而生陽,剛

  柔相濟,陰陽互補,具有暢通氣血、舒展經絡的功效。

  中醫的陰陽學說理論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現代物理學講動態平衡,自然界講生態平衡,人體要保持陰陽平衡,宇宙也同樣需要平衡,世間萬事萬物都要保持平衡。失去了平衡,輕則得病,重則毀滅整個國家、整個地球和宇宙。《內經》指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

  瑜伽可疏通經絡

  瑜伽《三脈七輪》理論與中醫經絡理論相似。

  瑜伽認為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內在的能量系統,稱為靈體,它與醫學上人體神經系統密切相聯,它有3條經脈***中脈、右脈、左脈***、7個能量中心***海底輪、生殖輪、臍輪、心輪、喉輪、眉間輪、頂輪***、五氣***命根氣、上行氣、平行氣、下行氣、遍行氣***。通過修練,喚醒昆達利尼能量。瑜伽七輪在東方醫學上被稱為“經脈”,也就是分佈在人體前面正中的任脈和背面正中的督脈。

  中醫學理論認為,人體有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具有表裡經脈相合,與相應臟腑絡屬的特徵。奇經八脈的作用,一是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絡,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絡起來,起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二是對十二經脈氣血有著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

  瑜伽冥想時,兩手大拇指與食指相交正好與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的經絡迴圈相吻合。大拇指指尖外側是手太陰肺經終止點少商穴的位置,而食指指尖處商陽穴,既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起點,又與手太陰肺經一分支相連。肺經在表裡關係上與大腸經相表裡,和大腸經是互相連通的。

  所以,在瑜伽冥想時,手勢和呼吸結合進行循經導引,可達到意想不到的疏經通絡、行氣活血的功效。瑜伽練習中,舌頂上顎可連通任督兩脈。任脈從下體的會陰穴到下頜的承漿穴;督脈從尾閭部的長強穴到口部的齦交穴。舌頂上顎***上牙齒根部***可刺激唾液腺分泌,津液有滋潤和濡養的生理功能,起到消炎殺菌、滋潤喉嚨、幫助消化的療效。瑜伽練習可清理經絡,“清理經絡調息功”又稱“納地淨化功”,可使人心態平靜,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產生身心健康、淨化左脈、右脈的功效。

  不同體質的瑜伽養生方法

  一、風性體質:

  形體肥胖,肌肉鬆弛,嗜食肥甘,神卷身重,是痰溼體質人的明顯特徵。

  瑜伽養生方法:

  1、環境調攝:多避免在陰雨季節,風溼邪氣等侵襲;不宜居住在陰冷潮溼的環境裡。

  2、飲食調節:應該多吃健脾利溼;化痰祛溼的食物,如白蘿蔔、扁豆、包菜、蠶豆、洋蔥、紫菜、白果、、紅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飲料、酒類之品,且每餐不宜過飽。

  3、選擇瑜伽練習:風性體質之人,因壓力大多形體肥胖,身重易倦,故應長期堅持散步、慢跑等活動,瑜伽練習活動量應逐漸增強動量,以鬆緊力度轉換為宜背景下,讓鬆弛的面板逐漸轉變成結實、緻密的肌肉。

  總之,無論你屬於何種體質的人,只要堅持有目的的保健養生,才能不斷提高生活健康質量,根據自己的情況,通過瑜伽來調整自己的身體運動、飲食、心態等,持之以恆,才能常保持令四大平衡,獲得健康持久效益,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和延年益壽的目的;我們相信每個人都能延長自己的生命,成為一個全面整體健康的人。

  二、火性體質:

  這種人的體質特點為形體消瘦;手心、足心熱;心火大、燥熱中時煩悶,容易失眠,大便乾燥,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

  瑜伽養生方法:

  1、精神調養:這類人體質陰火虛旺,性情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火大擾靈根之緣故,應遵循“智慧瑜伽之精神內守”的養生法。多加強自我修習內觀涵養,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少參加強制性的運動等活動。

  2、飲食調養: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等。有條件的人可食用一些補養類食品,如:海蔘、銀耳、冬蟲夏草等,辛辣燥烈之品應少吃。

  3、選擇瑜伽練習:以安靜為背景下的養生練習;如:經行、內觀靜坐、內靜力量的體式練習法等;不宜過激運動的體式,著重調養肝腎。

  三、地性體質:

  凡是面色晦滯,口脣色暗,肌膚乾燥,眼眶黑暗者多為血瘀體質之人。

  瑜伽養生方法:

  1、選擇瑜伽練習:多做有益於心臟血脈的動態練習,如:氣血推動受力下的體式運動;身體的經絡行等能使身體各部都活躍起來,是有助氣血執行的最佳選擇。

  2、飲食調養: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醋等,經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選用一些活血養血之藥品***當歸、丹蔘、地黃、地榆、五加皮***和肉類褒湯飲用。

  3、意識調整:保持瑜伽的意念,多引導自己;懂得瑜伽思辯之道可令自己整體平衡。

  四、水性體質:

  這種人多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涼;小便多清長,大便時稀,怕冷、怕寒;喜歡暖。

  瑜伽養生方法:

  1、心靈調養:這類人因陽氣不足,常表現出情緒不佳,歡喜悲傷不定;這類人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多聽音樂,戶外遊走等。

  2、飲食調養多食壯陽食品,如牛羊肉、五穀粥等,特別是在夏日三伏時,每一伏適量進補,以壯人體陽氣之功。

  3、選擇瑜伽練習:水大體質的人,春夏秋冬都應加強身體鍛鍊,可採取戶外運動;瑜伽練習方面,多進行深呼吸練習,選擇身體全面調整體式組合,根據體力承受可適當加大動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