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跟隨主的人

  在跟隨主之前先要想想跟隨主得付出多大代價,這些代價是跟隨主的人必須要具備的,為了主可以忍受苦難,可以捨己,也要愛主超過一切。以下是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

  約翰福音一章三十五至三十九節:“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裡。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什麼?’他們說:‘拉比,在哪裡住?’〔拉比翻出來就是夫子。〕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祂在哪裡住,這一天便與祂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在這段聖經裡面,我們很清楚地看見一幅圖畫,出現在主耶穌開始出來工作的時候:那時,施洗約翰已經在約但河邊施行浸禮,很多人從猶太地和耶路撒冷,以及各地方來到約但河邊受浸。那裡有兩個門徒,他們受了施洗約翰的浸,且跟隨他,正如第三十五節說:“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裡。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這個聲音一發出之後,那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

  他們因聽見“看哪!這是神的羔羊。”也親眼看見了,所以毫不猶疑地跟隨了耶穌。當時幾乎每一個猶太人都有一個指望,就是等候彌賽亞***基督***的來臨,因以色列亡國,他們受羅馬政權的統治,感到非常痛苦,既沒有自由又非常貧窮。在那種情形之下,大部分以色列人都從舊約聖經裡抓住一個應許,就是在他們最艱難時,彌賽亞基督要降臨來拯救他們,復興雅各家;這個應許,是所有神的子民晝夜在那裡等候盼望的。這個應許還沒有完全應驗之前,神先差遣施洗約翰到約但河施浸,叫許多人悔改,信約翰所高舉、所見證的那位耶穌。

  你們要什麼?

  第三十五至三十七節裡,那時在約但河邊受洗的人非常多,但真正跟隨耶穌的只有兩個人。很多人都聽見約翰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但真正跟上去的只有這兩位門徒。因為他們對於主耶穌的認識很單純,他們專心尋求神的心意,等候彌賽亞降臨,並且不像法利賽人那樣只在知識上認識和講論,而是全心地在行動上跟隨主。他們也不因施洗約翰的名聲停留在那裡,卻撇下其它事物去跟從主。當他們跟上去時,又發生一件很奇妙的事情:“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什麼?’他們說:‘拉比,在哪裡住?’”照道理他們應該回答耶穌,他們想要什麼才對,但他們說:“拉比,你在哪裡住?”這段對話好像牛頭不對馬嘴,這班門徒不會無知到不懂得耶穌問什麼、他們該答什麼。

  我們各人所要的不同,有人說:“主啊,我要一層樓;主啊,我要一輛汽車;主啊,我要更高的文憑;主啊,我要一個溫暖的家庭。”當時門徒生活非常貧窮。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國家,完全受羅馬人的統治,在絕對沒有自由的環境裡面,所有人都很貧窮,在聖經中可以看見當時的光景:有一次門徒跟隨耶穌走到麥地時,他們肚子餓了,便拿起麥穗搓著吃,之後法利賽人還說:“門徒怎麼在安息日作不可作的事?”可見當時跟隨耶穌的門徒有時候只能吃野地裡的麥子。

  另有一個例子:當主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那些兵丁拈鬮去分祂的內衣。按今天來說,沒有人需要死囚的內衣,即使是再好的質料都沒有人要,但那時代因為貧窮到了極點,連兵丁也爭著要耶穌所穿的內衣。門徒都是漁夫出身,當然都有需要。起碼期望:“主啊,祝福我,每當漁網下水時,每一次都是滿滿的,叫我成為一個財主。”但奇怪的是為什麼他們不求?因為是耶穌主動問:“你們要什麼?”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人人都要趁機大大開口:“主啊,我要事業興旺,賺更多的錢。主啊,我要生意發達,因為這一張支票不是我開出來,而是你開給我的。”在跟隨主的道路上,許多時候我們會經常求主說:“主啊,求你顯明大能,將我所求的賜給我。”許多基督徒來到神面前大都是求東西。我們若誠實地在神面前回想,就會發現每天的禱告都是求東西。差不多百分之八十都是為自己求──求許多的平安、各方面的益處。如果求不到就埋怨主,甚至離開主,這實在大大虧欠了主。

  二

  惟一的祈求──與主同在

  弟兄姊妹們,主所要的,是一群忠心跟隨祂的人,這群人就是從一開始就跟從主,並在使徒時代傳揚耶穌基督福音的門徒,他們蒙神託付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從頭一天跟隨耶穌開始,就有一個心志:“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什麼?’他們說:‘拉比,在哪裡住?’”在這節聖經裡面,耶穌問他們時,他們是先以父的事為念,專心的要得著主,所以回答說:“拉比***先生***,你在哪裡住?”這是他們的禱告,是他們的祈求。如果主問你要什麼時,也許你會高興地一直求、一直要,連平時不需要的東西都求,因為這是好機會。但是門徒好像是一個傻子,在耶穌面前什麼都不求,除了一件事:“你在什麼地方住?”換句話說,他們只求永遠與主同住。他們在人生的旅途中,一直尋求宇宙的至寶──神的兒子耶穌,這位彌賽亞要降臨,以色列要復國,他們晝夜所尋求的就是這個。所以,他們遇見祂時,就永不放棄。

  這兩個門徒所要的不是什麼福分,只是得著祂就夠了。他們好像在心裡說:“主啊,你在哪裡住?無論到天涯海角,只要你和我同住就夠了。我要的是你自己,不是你之外的許多東西。”這個祈求是最聰明、最合神心意的。那時為何神偏揀選這一群門徒呢?當時有很多熱心的人,猶太人經過七十年亡國的時間以後,他們不再拜偶像。卻注重遺傳、儀式,以致失去心靈和誠實的敬拜,正如主耶穌多次責備他們一樣,然而,門徒仍然專心、單純的等候主,所以蒙主揀選。此外,當日的門徒是那樣渴望與主同住,今天我們既已得主住在我們裡面,就更當珍惜這個祝福,天天過以馬內利的生活,榮耀父神的名。

  那一個世代的危機

  當時從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的第一批百姓中,只有一位名叫以斯拉的文士;到了耶穌基督降生的時代,已經很多文士。當時迦瑪列辦了一所神學院,一批一批的文士、法利賽人便從那裡畢業出來。表面看來,猶太人非常復興,他們不再拜偶像得罪神,他們緊守安息日到一個地步,在安息日不容許人醫病,連求醫也不許。那時宗教氣氛非常濃厚,轉一條街就有一所會堂;所有猶太人都加入會堂,好像是一個復興的時代。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所以施洗約翰責備文士和法利賽人,並逼切地呼籲他們悔改,主耶穌也經常責備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指出那一個時代的危機。在福音書裡,我們看到兩件事:第一件事是主耶穌面向耶路撒冷去的時候,肚子餓了,祂看見一棵無花果樹,葉子非常茂盛,便走過去要採些果子來吃。當耶穌走到無花果樹跟前時,卻找不著果子,為什麼看不見呢?聖經給我們看見,因為那一棵無花果樹不結果子,所以雖然非常茂盛卻是沒有果子。按無花果樹的特點來說,葉子最茂盛時果子也是最多的,但那棵樹卻十分反常:葉子茂盛,卻沒有一顆果子。當耶穌有需要時,它卻沒有果子。許多人不明白耶穌為何會向那棵樹發怒,咒詛那無花果樹說:“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令那棵樹枯乾了。

  親愛的弟兄姊妹,那一棵樹表明什麼呢?那一棵無花果樹是以色列國的預表,也是基督徒的預表。我們知道耶穌在耶路撒冷時潔淨聖殿,為什麼?因為那時候代表萬國禱告的殿,竟被人變成買賣的地方,變成賊窩。故此,儘管當日有許多猶太人的會堂,看似熱心,實際上卻是貧窮可憐,這就是那一個時代的光景。正如耶穌看見這棵長滿葉子的無花果樹,外表很茂盛──有宗教的復興,卻沒有真正生命的果子,所以耶穌咒詛那棵無花果樹。當時以色列國的光景就是這樣,他們晝夜閱讀關於基督第一次降生的經文,他們熟悉這些預言,幾乎多數的猶太人都知道基督必須降生在伯利恆。但是當基督真正降生的時候,他們卻棄絕了祂。他們有宗教的熱心,但是心卻遠離了主,所以神說:“這百姓用口親近我,心卻遠離我,所以拜我也是枉然。”這是那個時代的危機,所以神就許可以色列人在主後七十年亡國,並且分散到普天下去。成了我們這些末世人的鑑戒,正如經上說:“可見神的恩慈和嚴厲,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長久在祂的恩慈裡,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羅十一22-23***

  無花果樹的預兆

  馬太福音二十四章三十二、三十三節又記載了另一件事:主耶穌預言祂再來時,地上有一個預兆:“你們可以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這樣,你們看見這一切的事,也該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門口了。”耶穌在馬太福音二十四章裡面,提及無花果樹重新得著生命、復興之時,也就是發嫩長葉的時候。大多數的樹木經過冬天葉子都會完全凋謝,但到了春天又長出葉子來;這裡發嫩長葉是預表復興的開始。主耶穌快要再來的今天,地上有一個應驗了的預兆,就是以色列國要發嫩長葉、重新復國。這一棵曾經被咒詛的“無花果樹”,經過一千多年的亡國時代,終於復國了;這些跡像顯出主快要再來,所以我們當加倍儆醒,預備等候迎見我們的主。

  三

  跟隨主為吃餅得飽麼?

  在耶穌降生的時代,有許多人所謂事奉神是持守外表的禮儀、宗教生活,表現了外表上的熱心。那時代還有另一批人,約翰福音六章二十四至二十七節:“眾人見耶穌和門徒都不在那裡,就上了船,往迦百農去找耶穌。既在海那邊找著了,就對祂說:‘拉比,是幾時到這裡來的?’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在這段聖經裡面,我們要特別注意第二幅的圖畫。我們剛才說過第一幅圖畫發生在約但河邊,當門徒聽見:“看哪!這是神的羔羊。”***約一36***就跟從了耶穌。但是另外還有許多跟從耶穌的人,在約翰福音第六章裡,主耶穌曾用兩個餅、五條魚給眾人吃飽,所有人都吃飽了,就非常盼望跟從耶穌,因為跟從耶穌,以後就可以不愁吃穿,什麼也不必掛慮;一有需要時,耶穌可以變餅給他們吃。

  跟從耶穌似乎可以得到很大的益處,當時很多人都有這種心態,第二十四節說:“眾人見耶穌和門徒都不在那裡,就上了船,往迦百農去找耶穌。”因為當主耶穌變餅給眾人吃以後,就獨自上山去禱告,第二天到門徒的船上,與門徒坐船到另一個地方,次日清晨,眾人就在加利利海邊尋找耶穌。他們尋找耶穌並不是因為祂是神的兒子,而是因為可以吃餅得飽,又能從主身上得著許多益處,這些人實在殷勤,大清早就四處尋找耶穌,但他們的目的錯了,他們清早尋找耶穌只為一件事情,就是吃餅得飽,因為跟隨這位耶穌可以天天不愁吃。什麼時候肚子餓,主隨時就可以變餅給他們吃,有這樣好的條件,當然跟隨啦!甚至甘願付上代價跟隨。清早搖櫓是很辛苦的,但他們這邊找不到就到那邊找,追來追去總之要找到耶穌,終於找到了。他們找到耶穌時很高興,對祂說:“夫子,是什麼時候到這裡來的?”耶穌卻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尋找我是因為吃餅得飽,是為著益處來跟隨我的。”在跟隨主的道路上,若你只為了自己的益處平安、福氣,你就遲早會離開耶穌。所以有許多人初得救時很熱心跟從主,但跟隨了一段時間就離開了主,因為他們的根基錯了,他們的起點和目標錯了。

  跟從主必須付代價

  福音書裡有一個原則,就是每次越多人來跟隨耶穌時,祂就說一些很絕對、要求很高的話,好比在路加福音十四章二十五至二十七節說:“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祂轉過來對他們說……‘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已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們徒。凡不揹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耶穌似乎不怕這些話會令跟隨祂的人離開,因祂知道那些因利益而跟隨祂的人是靠不住的。就如曾經有五千人因吃餅得飽而跟隨祂一樣,當日那些人要強迫耶穌作王,但耶穌並不按他們的意思去做,因為祂降世是要作萬人的贖價。另外祂也知道那些在表面上跟從祂的人,今天強迫祂作王,歡呼“和撒那”,明天卻喊“釘祂十字架”,實在靠不住。耶穌在四福音裡面行了許多神蹟、講了許多真理,但祂最終只有十一個門徒忠心跟隨祂,有一天這群人能帶著祂的使命到普天下去,傳揚祂的福音。而那些外表上擁護祂的人,在他們得著福分、吃餅得飽時,就會一擁而上,但當他們得不到時就當面棄絕祂,甚至說“釘祂十字架”,這也是今天許多基督徒的光景。他們得救的根基太膚淺,對神的尋求只停在一個點上,就是:“主啊,給我什麼!”總之每逢來到神面前就是隻有一件事──討,向神討東西。當然基督徒可以向神祈求,祈求神憐憫我們、幫助我們是應該的,但是我們的存心、追求的目標不應該是將神當作“洋菩薩”:我有什麼需要就給我,如果不給我就埋怨,事實上神並沒有欠我們。

  有些基督徒經常埋怨神,一得不到就埋怨,這是不對的;神並沒有虧欠我們,祂不給我們也是理所當然的。生命、氣息、萬物都是祂賜的,包括我們生存的一刻,祂有什麼欠我們呢?反而是我們虧欠祂的榮耀──我們欠神太多了,豈可埋怨神?許多時候你為某一件事情禱告還沒有得著的時候,就該忍耐等候,繼續禱告。當你得不著的時候就讚美神吧!不要因為神沒有給你就埋怨祂,神並沒有虧欠你呀!當你落在魔鬼手中時,祂救你脫離魔鬼的網羅;當你面對死亡威脅時,祂拯救你;當你面對難處時,祂救你。祂把自己的生命給你,祂給你太多了!我們不能因為一件小小的事不能成就便埋怨神,以為祂偏待我們。那十一個門徒為什麼能跟從主?因為他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耶穌自己,除主之外別無所求,以致神的託付就在他們身上。

  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

  約翰福音六章六十、六十一、六十六至六十九節:“祂的門徒中有好些人聽見了,就說:‘這話什難,誰能聽呢?’耶穌心裡知道門徒為這話議論,就對他們說:‘這話是叫你們厭棄麼?從此,祂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祂同行。耶穌就對那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麼?’西門.彼得回答說:‘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在這段經文裡,當時耶穌講了一些話是百姓和門徒完全不明白的,因耶穌說我的肉是可吃的,我的血是可喝的,那些人完全不明白,說:“這個人怎樣把祂的血給我們喝呢?這個人怎樣把祂的肉給我們吃呢?這是怪事啊!”那班人一不明白就棄絕了耶穌,連門徒也不明白,他們彼此議論說:”這話什難,誰能領受呢?”對門徒來說他們也實在不明白,為何主把肉給人吃,把血給人喝?耶穌說這番話實在太深奧了。當時有兩班人,一班是為肉身的益處跟隨耶穌的人,他們並未真正認識真理,以至沒有餅時心裡面就埋怨。餅在此代表益處、平安、福氣等等許多東西。此外,當他們不明白耶穌所講的道,就棄絕了祂,這是因為沒有打好根基所造成的危機。至於門徒雖然也不明白,但他們跟隨主有正確的動機,所以即使得不著仍能感謝主,他們所求的是:“主啊,你在哪裡住?我要永遠與你同住。”他們所求的是耶穌自己,不是祂以外的祝福;他們要的是祝福的主,不是主的祝福。

  信心的試驗

  約翰福音六章六十六節說:“從此,祂門徒中多有退去的。”這時對門徒來說是信心的大考驗。許多時候我們看見一個場合有許多人聚集,我們就會說神真是與我們同在;若人數少了一半,我們就說神離開我們了。我們的信心常聯於環境,如果面對逼迫、十字架、患難,門徒四散,眾人都離開了,那個時候你還跟隨主嗎?還有,如果你讀聖經不明白,或當你遇到許多難以明白的困難時,你還跟隨主嗎?門徒在不明白時仍然跟隨,因為他們跟隨的目的是得著生命的主,從彼得的回答裡面就可以曉得:“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彼得在此說出跟隨主不是僅為一些平安福氣,而是為著“你有永生之道”。所以我們應該像這班門徒──有時候雖然對主的話不明白,但因為愛主、跟隨主的目的是純正的***只為得著耶穌自己***,即使不明白還是愛祂、跟隨祂,這是主所喜悅的。

  生命的糧

  當眾人來尋找耶穌時,祂就對他們說:“你們要尋找那永生的食物,就是人子所要賜給你們的。”提到永生的食物,猶太人就想到摩西曾在曠野叫嗎哪從天上降下來,而耶穌卻說:“我就是生命的糧。”說來說去就是“我是”、“我就是”──不要想在我之外得一些祝福,“我就是”!然後主說:“我的肉是可吃的,我的血是可喝的”,也就是耶穌要門徒和所有跟從祂的人,把眼光從祂之外的祝福轉移到祂自己身上。當時跟隨祂的人是說:“主啊,你從天上變一些糧食下來。”但耶穌說:“那曠野的嗎哪就是我的預表。我就是那一個生命的糧,你們需要接受我,你們需要一生享用我、經歷我,這是我的目的。”所以在此不是指真正吃耶穌的肉、喝耶穌的血,而是說:在信心裡面,你需要享受耶穌生命的糧。因這個緣故,門徒在跟隨耶穌的道路上就撇下所有的。門徒第一次蒙呼召的時候,他們的反應不是:

  “主啊,給我什麼!”是“撇下所有跟從耶穌”,這和我們今天的心態真是大相徑庭。許多人跟從耶穌,經常是討價還價:“你給我什麼我就跟從你。”但門徒是撇下所有的跟從耶穌,當他們發現這至寶時,就變賣所有的為要得著主。如果今天主開你的眼睛,叫你看見祂是宇宙中的至寶,你就要像保羅那樣說:“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三8下***。主對於你來說不再是重擔,而是享受。

  四

  講章分享——堅定跟隨主

  讀經:得1:16-18節

  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哪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哪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哪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拿俄米見路得定意要跟隨自己去,就不再勸她了。

  前言

  路得本是外邦女,卻被列在先祖的譜系裡,被神記念,這乃是神特別的揀選,也看出路得尋求永生神的心,她能緊緊跟隨拿俄米,來到猶大伯利恆,後來又嫁給波阿斯,生下俄備得,這是何等有福,堅定跟隨的人必能得著主的記念,透過路得這個人物,來看跟隨主。

  一、堅定跟隨的原因

  1、家庭遭難心靈痛苦——尋求

  2、看見婆婆美好見證——看見

  二、堅定跟隨的代價

  1、離開摩押

  ——撇下世界***“與你一同回你本國”***

  2、不要新夫

  ——別無所靠***“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3、至死跟隨

  ——竭力追求***“常在田裡拾取麥穗”***

  4、忠貞不變

  ——向主絕對***“少年人無論貧富都沒有跟從”***

  三、堅定跟隨的結果

  1、得著糧食——聽拿俄米

  2、得著安慰——遇波阿斯

  3、得著兒子——生俄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