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業板市場研究

  保持自信是一個人創業最重要的前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眾家齊論中國創業板的成長與風險

  第15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為“中國創業板市場:成長與風險”。 全國人大會前副委員長成思危,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中國政法大學資本中心主任劉紀鵬等官員和經濟學家均出席了本次論壇,並就大家關心的中國創業板的形勢和發展發表了自己看法。

  成思危:上市公司高管出逃兩大原因創業板規模還需擴大

  全國人大會前副委員長成思危表示,從短期來看上市公司效益是取決於他的財務績效,但從長期來看一個上市公司最後質量是取決於他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對於創業板上市公司,應該給予更多的重視。 上市公司一定要遵守誠信原則,我覺得誠信是最重要的,如果再擴大一點,就是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應當有明確要求。我們國內一些主機板市場出現問題,有不少是跟公司治理有關,包括最近國美的事情。對公司治理的評價非常重要,從短期來看上市公司效益是取決於他的財務績效,但從長期來看一個上市公司最後質量是取決於他的公司治理。對於前段時間出現的創業板上市公司高管出逃現象,我認為很重要一點就是高管本身責任心,和他道德素質有關。第二個就說明這些高管對企業沒有充分的信心,也就是說他認為這個企業位置已經高了,將來可能不行,所以他趕快變現走人,辭職走人。當然也不排除高管和董事長,大股東之間有衝突。反正不管怎麼說,高管辭職現象或者叫出逃現象不是一個好現象,也不是一個上市公司繁榮的現象。

  從創業板的結構來說,絕大部分企業應該是真正的創新企業,如果拿這個標準來衡量我們現在上市的創業板企業,我覺得恐怕有些企業還達不到這樣一個標準。那麼,從規模來說,應該是158家而香港創業板上市127家,還沒有我們發展的快。但是從中國這樣一個資本市場,這樣一個規模來看,158家還是少的。我認為創業板應該是400家,問題就是我們不能去湊合這樣400家,要嚴格的一家一家稽核,一家一家的上市。所以,我就說規模還要達到一定的規模,這個恐怕也是必要的。

  尚福林:推進資源配置加強市場約束機制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日後要建立適應創業板特點,便捷、高效的融資機制,積極探索創業板公司退市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

  首先,創業板推出一年多來,市場建設和功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推出創業板是黨中央國務院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做出的一項重要決策。

  一是強化創業板市場導向,積極發揮經濟服務功能。二是健全創業板規則體系,構建創業板監管機制。三是加大創業板風險提示力度,促進投資者理性參與。四是強化創業板持續監管,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截止2010年12月底,共有153家企業在創業板掛牌上市。到1月7日一共達到158家。到2010年年底,已經上市的企業一共籌資是1167.50億元,總市值是7365億元,累計成交金額是1.75萬億元,已經有1779萬戶投資者開了創業板帳戶。機構投資者持有創業板市值33.07%,一年多來創業板支援戰略型新興產業和成長性創業企業的發展完善金融支援科技發展的機制,帶動社會投資等方面的作用不斷髮揮。積極效應日漸顯現,截止12月底創業板當中高新技術產業139家,佔比超過90%。2010年前三季度創業板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平均增長3***9%,利潤同比平均增長26.93%。

  第二個問題是不斷深化對創業板重大作用的認識,用改革的方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第一,推進創業板建設,是我國資本市場重大創新。在探索符合國情、市情發展道路上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第二,推進創業板建設,完善了金融支援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推出創業板不僅僅是建立一個板塊,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套以市場化的手段促進高科技企業加快發展的創新機制。不過現在咱們這些高風險投資基金不是往前面走,是看著這個企業可能快上市才去想辦法投資,這裡面確實是一個問題。這裡面也有一個資源配置問題,隨著高風險投資基金越來越多,發展程度越來越高,會逐步逐步往前延伸。因為那些馬上要上市的企業畢竟是少數,高風險投資少還有這個條件,他可以找那些馬上要上市企業。高風險投資基金越來越多以後,不可能都去找這些企業,沒有這麼多企業,市場會逼著他資源往前面配置。

  此外創業板推出也有利的促進了風險投資,股權基金等民間資本向高科技企業積聚,帶動了社會創業和就業。創業板對民間投資效應日益顯現,創業企業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格局正在形成。

  第三,推進創業板建設,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在1月7日發行的創業板5支股票當中,有1支一上市就跌破發行價。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我們市場約束機制在逐步加強,並不是你以什麼樣的價格發出去市場都接受,我覺得這件事是好事,說明我們市場自身的約束機制在逐步的發揮作用。那麼,對於抑制創業板所謂三高這都有積極作用。

  總體來看,創業板在我國是一個新生事物,對創業板的特點和規律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市場的發育和功能的發揮有待實踐積累,需要我們客觀分析和正確認識創業板的特點和風險規律。

  第三個問題推動創業板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幾點思路。一是強化創業板市場定位,以更大的力度支援自主創新和戰略型新興產業發展。二是健全創業板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創業板公司持續發展。三是完善市場內在的約束機制,進一步推動中介機構歸位盡責。四是繼續加大監管力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紀寶成:避免創業板淪為特權投資者賺錢工具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表示,巨集觀上看,中國創業板市場有助於優化資本市場結構,提高直接的融資比重,促進我國經濟轉型,落實國家自主創新戰略,促生了中國創業板市場,可謂承載著時代的重任。在過去一年中國資本市場中,領一時之風騷。

  但是,創業板市場能否成為支撐未來幾年,乃至未來幾十年中國經濟高速成長一個金融槓桿,仍然需要大家來共同研究。解決創業板市場發展中很多理論和實物上的課題,比如如何吸取和借鑑國際市場經驗和教訓,使中國創業板市場迅速成長為全球創業板市場的一員,避免重蹈覆轍。如何使中國創業板市場,實現完善創新性中小企業融資鏈條,加快科技成果產業發展,從而真正落實國家自主創新戰略,而不是淪落為超級富豪,或者特權投資者賺錢的工具。

  :成長與風險

  創業板實際操作者的身份向大家共同彙報一下,創業板市場的第一要務,一切都應該服從於成長。

  我們這個論壇主題是成長與風險,探索中國創業板市場發展之路。這裡成長內涵可以包括多種表述,包括企業成長,創業板市場成長,創造機構成長,以及國家經濟實力的成長。

  那麼,這幾個問題我們首先都要關注。我們還要找到我們最關注的問題在哪裡,第二個風險我們認為主要是上市公司的經營風險,還有投資者的投資風險,這是我們最主要關心。我們認為成長與風險是相對的,只要我們解決了成長問題,風險問題就會隨之弱化,如果成長問題解決不了風險問題就會加劇。

  第一,創業板企業必須追求持續創新從而助推企業經營業績的增長。創業板企業不同於傳統主機板企業,企業經營業績取得主要靠技術的創新和經營模式的創新。因此,我們認為不論是證監會在上市稽核關注要點,還是我們保薦機構在選擇標準上都應該追求持續創新下的持續成長作為目標。

  根據熊彼特創新理論來講,創新是建立一種新的增長函式,既實現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從未有過新的規則進行引出,創新並不是某種單純技術只有引入生產實際中發明才能對原有的生產產生振盪。創新在企業當中有強烈的利益增長潛在利益前景,同時會帶來社會和消費者價值增加。

  從保薦機構角度來講,主要看是否在創新過程中形成不停運轉的創新機制和系統,這才是企業持續盈利一個可靠保證。現在我們看到中國的企業他的成長因素包含了許多,有的是因為創新,有的是因為執著的堅持在一個行業中,有的是因為通貨膨脹,有的是幣制變化,還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都會影響企業的利益,有的是實增,有的是虛增,有的是可持續,有的是不可持續。

  第二我們認為強化入門引導,用新興成長之水來進行創業板成長。2010年3月19號中國證監會發佈一個創業板指引,提出新材料,新能源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九大行業,以及在其他領域當中具有自主創新的企業。這個指引深刻揭示了創業板戰略定位,也明確國家對於發展新興戰略產業的方向。從這一點,前一段時間國務院又釋出一個檔案,預計2015年中國戰略型新興產業增加值要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從大的戰略上來看,創業板市場前景應該是非常美好的。

  同時,我們也看到各位嘉賓也講到創業板市場推出,不僅激發現在中國創業企業的熱情,更加帶動了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的大力發展,形成資金的聚集效應,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很好的至今保障。目前中國的人民幣創投基金達到數千億人民幣,其中僅深圳地區就達到2千億元的創投基金。但是我們把這些創投基金聚集起來怎麼樣引導他們投入真正需要投資的創業企業中,或者是科技型企業中,還需要本著放鬆一下條件,還不能放鬆標準的一個原則,讓真正的創新企業能得到創投基金的支援,也真正的防止社會上所謂的PE腐敗。

  第三點我們認為應該努力營造有利於企業成長的外部環境,包括創業板的娛樂環境,樹立民眾成熟的投資觀和財富觀。前段時間媒體不停的講創業板比作造福的機器,有的文章說在過去一年中中國已經創業板153家上市公司,融資額1千億催生500多億富翁,在過去一年當中平均一天生活2位富豪,這種說法非常吸引眼球。但是我們是不是需要反思,為什麼這麼多企業家在創造財富故事沒有被大家接受,反而讓大家記住的都是一些聳人聽聞的說法。

  如果我們把上述的話語換一個角度表述,如果有153家企業,500多位核心高管人員經過多年的實業堅守成功登入創業板,演繹了財富故事。這是不是對中國創業企業家,以及中國未來的新興力量更正面的一個描述,更加有利於創業板的發展。我們應該思索的就是說,如何發揮主流媒體在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社會的一個娛樂導向作用。

  我們可以援引在簫條經濟學和08年經濟危機當中所提到的,在某種程度上投資人信任的喪失是一個自我增強的過程。在自信心喪失的過程中有一個增強過程,我們關心創業板要防範於這種未然,在危機沒有產生之前要界定創業板輿論地位,保持創業板來之不易的發展環境。

  由此引發了我們是需要與正確相關的所有人員,包括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與證券相關的媒體機構和相關人員,都應該建立一個較強的社會責任感,為中國的真正創業企業發展,為中國經濟轉型能夠奉獻我們自己的力量。

  第四我想我們認為可以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現在創業板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創業板開板一年多來整體執行良好,也出現一些高溢價發行,超募,以及企業上市後成長性減弱等問題。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高溢價和超募是一個問題兩個方面,這裡面有綜合因素不在贅述。主要包括推行市場化改革,中國人還有一個炒息的習慣,其實新的業績已經提出許多存量發行等等一些有效解決方法,但是由於各種外部因素和外部條件還沒有推行。

  目前中國的貨幣政策是適度寬鬆的,貨幣供應量非常大,證券市場也聚集很多投資和投機資金伴隨著漲幅股票市場也開始通脹。是不是可以看出,現在的較溢價和超募也表現出來貨幣市場一方面特徵。當然超募的弊端大家看的很明確,主要是兩個問題,第一是實而不華,第二是野蠻生長。

  第五我們想跟大家彙報一下,齊魯證券作為創業板市場的保薦機構,對創業板保薦企業的一些思路。第一我們認為創業板的企業應該是處於創業階段,經營相對穩定,具有較確信高速成長預期,具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優勢。我們的指導思路,第一高度重視企業高度成長性質量,包括對企業歷史成長的一個全面複合,對當前一個成長的確認以及對未來成長性的分析,以專注於企業具有含金量高成長和發展趨勢。

  第二我們相信在傳統行業和細分輔助行業當中,也有很多具有創新性高成長企業。

  第三我們是利用一個開放態度,來認識特殊的行業,或者特殊企業的業務模式和成長性的優勢。

  最後我們向大家舉例說明一下我們齊魯證券所保薦的一個專案,可以看出我們創業板的一個定位思考。在2010年我們保薦的一個專案是大連的易世達***78.300,-2.70,-3.33%***,這是一個典型的節能減排企業。這個企業在上市前主要服務於水泥行業。我們認為這樣行業就存在許多高保障,以及高科技的企業,是一個典型的輕資產公司,符合創業企業的特徵和缺乏資金等各方面的特點。但是我們進入到企業以後,我們發現在餘熱發電領域,包括水泥,鋼鐵餘熱發電領域存在大量的投資需求。

  許多企業有這樣的需求,但是由於資金投資而沒有真正沒有把這個餘熱利用起來。因此企業在這個行業當中需要許多資金來進行合同能源管理專案,我們最終與企業商定在創業板市場的發展定位。第一是從餘熱發電的技術服務和工程設計企業轉變為工程總承包的企業,和投資資金進行合同能源管理的一個公司。第二公司在上市後獲得非常充裕的資金後,要大規模的投入弱利率較高合同能源管理專案。第三為了公司進一步發展,通過上市以後資金的支援,來挺進國外的餘熱發電市場,在國外水泥也好,餘熱發電市場潛力巨大。

  尤其企業現在已經進入到鋼鐵,冶金多個行業進行餘熱技術。這個企業已經10月份上市,獲得創業板市場的高度認可和投資者的高度認可。最後,我們認為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細分企業都有不同的市場發展規律,我們在選擇優秀上市資源的時候,應該實事求是,不光光追求投資的利益最大化,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創業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