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年輕創業者

  “90後”創業者數量正處於井噴階段,越來越多的成名90後創業人被人們所津津樂道。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90後設計師開DIY巧克力店的創業故事

  這年頭,時尚陣地勁刮DIY風,從衣服、各種飾品到香皂,都可以自己做,就連巧克力也可以DIY自己做,想怎麼捏就怎麼捏。

  講述一個90後設計師開diy巧克力店的創業故事

  日前,一家手工自制巧克力吧落戶南京萬達金街,店內深咖啡色的色調,玻璃上巧克力濃汁的宣傳畫,透著圓潤光澤的巧克力,一切都那樣新奇。店主蔣先生說:“就連店面的裝修,都是圍繞巧克力動心思的。”

  開店:摸著石頭過河

  23歲的90後蔣先生的本職工作是做設計。至於開店,用他的話說就是---“攢了點錢,又有空閒時間,就按捺不住地想找個副業”。

  去年12月初,蔣先生和一個朋友拿出全部積蓄,在萬達金街開了一家巧克力吧。儘管萬達金街人流量大,但類似的西點店較多,競爭激烈,開始生意並不是很好。無奈之下,蔣先生決定開放製作室,推出巧克力DIY。

  此招一出,顧客果然“買賬”,大家都抱著“巧克力也能自己做”的好奇心來捧常店裡的生意好轉許多。

  顧客:情侶最多

  “其實巧克力DIY就跟捏橡皮泥一樣”,小萬看到,蔣先生將蛋奶、麥芽糖、巧克力原汁調配好,然後冷卻下來的巧克力塊很軟,可以任由顧客發揮想象拿捏。

  年輕情侶是巧克力吧最常見的顧客,除此之外,還有家長在這裡為小孩開生日聚會,買上半斤巧克力,一群小孩可以玩上半天。

  擴張:大做巧克力文章

  巧克力受天氣的影響很大,氣溫一高就會化,所以天氣一熱就不能手工製作了。於是蔣先生正醞釀推出一系列巧克力產品:巧克力火鍋、巧克力城堡等,以建造一個以巧克力為主原料的王國。

  據瞭解,巧克力吧目前在全國還是個新鮮業態。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都還處於起步階段。

  如今,巧克力吧的製作室已經不夠用了,有時還要預約。為此,蔣先生打算在金街租一個更大的門面,擴充套件一下製作室。因為萬達廣場的號召力以及金街的人氣是蔣先生最看重的。

  希望這個23歲的90後創業者的DIY巧克力店生意能夠紅紅火火。

  案例2:90後CEO陳皓,一個白手起家的大學生如何年入百萬美金

>

  先來認識一下這位90後白手起家的CEO

  陳皓簡介:

  陳皓,微世界教育協會創始人,1992年04月16日生,出生于山西太原。

  高中就讀於太原市外國語學校,曾任太原外國語學校模擬聯合國主席,山西省高中生模擬聯合國祕書長等職務。在此期間,他意識到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的缺失,因此立志要為中國中學生打造一箇中國領先的青少年素質教育及實踐平臺。

  高三保送至上海理工大學後,開始創辦上海卓識成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了中國中學生商業啟蒙教育的開拓者。目前,“卓識成就”已成功舉辦了9屆全國未來領袖峰會,學員覆蓋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109所城市、600所高階中學,超過5500名優秀中學生參與。

  他為中國青少年搭建起了國外的商業教育比賽平臺——全美最高規格最多人數的中學生商業挑戰賽DECA ICDC和 FBLA NLC。幫助了中國青少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智慧創新領域,“卓識成就”已是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國電子學會全國青少年電子資訊科普創新教育基地。

  身為一名90後創業家,曾被媒體稱為“中國最年輕的CEO”,第一財經日報、搜狐網、中國新聞網、澎湃等都對陳皓進行過採訪報道。

  如今的“卓識成就”已成為一家唯一覆蓋全國,提供多品類學習、比賽和考察實習的權威青少年素質教育平臺。公司也已經從6人的成員,發展成為了擁有近150名員工的企業。

  2015年,“卓識成就”受到成為資本的500萬美金的投資,該機構的資金主要來自常春藤校友基金,代表著美國一流名校對“卓識成就”及其視野的認可和支援。

  以下是90後CEO陳皓的創業獨白,看他如何年入百萬美金?

  原文如下:

  我叫陳皓,生於1992年,白羊座,是一個教育領域創業公司的CEO,2015年7月順利從上海理工大學英語系畢業。沒錯,雖然我很不願意,但還是會被扣上“90後CEO”的帽子。然而,我沒有講過要給員工發一個億,但是現在員工大概150人;我沒有和投資人說我會成為第二個馬雲,不過2015年順利融了500萬美元;抱歉,因為是男的而且顏值不高,所以就更不能靠什麼“大胸”去賣情趣用品;我的出身和這一代大部分的孩子一樣,普普通通的雙職工家庭,沒有大富大貴,也沒有悲慘故事,希望今天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在創業這條路上自己的一些理解。當然如果你說我的理解是錯的,哈哈,你是對的就好。

  三個創業關鍵點

  在創業這件事情上,我應該比這一波90後創業者中的大部分行動要稍早一點。每當有人問我,是否支援大學生創業的時候,我總是講“其實我是高中創業的。”因為機緣巧合,我在高三的時候獲得了保送生資格,所以豁免高考就可以進入大學,那個時候是1月份,距離大學開學還有8個月的時間,我的創業就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那我做什麼呢?

  19歲的陳皓蠢萌蠢萌的,什麼都不懂,那個時候並沒有微信、並沒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並沒有“網際網路+”,我看到了一個特別特別細分領域的機會——“中學生商業教育”。這來源於我高中時參加過的一個活動——“模擬聯合國”,當時我發現有家公司把中國的中學生聚集到一起開會,收會費,把中國的高中生送到美國去參加美國的模聯大會,收會費,竟然一年可以收到幾千萬!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幾千萬對於一個來自二線小城市的小盆友而言,是一個天文數字,想都不敢想。於是,我做了一個非常非常主觀的判斷:“模擬聯合國是一個模擬政治的活動,主要針對的人是將來希望從政的學生,那想當企業家、老闆的人不是更多?要不我做一個模擬商業的活動吧!”

  現在回頭看,雖然這個判斷特別特別的簡單粗暴,也沒有用到什麼SWOT分析,甚至更多的可能是一個19歲高中生的“主觀臆斷”。但幸運的是,幸虧沒有被什麼“風口”、“網際網路+”、“補貼”、“燒錢”、“平臺”等等現在高大上的流行語迷惑。在剛開始的時候,我選擇做一件“別人做過且現金流充沛且我自己熟悉的事情。”每當有人跑到我身邊來問我,特別是和我年紀相仿或者是比我還要小的創業者的時候,我總是建議他們從三個方面下手:

  1、“別人做過”=“模式已經被驗證”,只要把別人在某個領域的成功模式複製到平行的領域就好,你完全不用去嘗試其他的模式,因為人類商業發展了這麼多年,你沒可能在一開始就撞大運找到一個全新的革命性的顛覆的模式;

  2、“現金流充沛”=“不借助任何融資你也可以活下來”因為你太小了,投資人一點都不傻,他們看track record,你什麼都沒有,所以不要指望你會從VC那裡拿到一分錢;

  3、“自己熟悉”=“我就是自己產品的客戶,我知道客戶想要什麼。”這一點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你在一開始的時候在市場費用、人力成本、銷售費用上的花費。可能我自己也想不到,

  這三點,對於一個什麼都不懂、蠢萌蠢萌的19歲的小鮮肉來說,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中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特別特別的愛刷存在感,那個時候是微博和人人網的時代。“我在首都國際機場,這是今天跑的第三個城市,努力的人最美!”,“加班到12點,整棟樓只有我們辦公室的的燈是亮著的。堅持下去!***旁邊還配著一碗泡麵***”,“這是第三個通宵了,團隊的小夥伴們都好辛苦!”。但是,當我創業到第三個年頭的時候,發現一件對我人生觀有特別大影響的事情:“努力是很好,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此處應該有笑臉表情***世界上誰的工作最辛苦、最努力?是早晨四點就出門的清潔工、是站崗到凌晨的交警、是你家樓下襬早餐攤的夫婦.....我絲毫沒有冒犯的意思,我很尊敬這些辛苦勞動的人。但是大家會發現這些人除了特別的努力、特別的辛苦外,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收入比較低。如果你努力就能做出一家偉大的成功的公司,那這些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商業帝國。可惜並不是。

  哥們兒,你是在創業,並不是做一個具體的工作,做一個從確定的A到確定的B的事情,這樣的事情是隻要熟練並且努力不斷的複製就好。你做的事情是一件在此之前,別人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是一個從確定的A到不確定的X之間的事情。所以,相信我,努力真的沒有什麼卵用。如果你特別特別的努力、拼命,業務仍然沒有特別大的起色的時候,停下來,看看是不是你的戰略有問題吧。

  什麼?你說自己是小公司,有什麼戰略不戰略的。我曾經也這樣覺得,當我嘗試著調整了一些做法的時候,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從此我就愛上了去停下來認真的思考戰略,那個時候我們只有五個人。Taobao可以打敗Ebay並不是贏在了努力上,而是贏在了支付寶這一中國化的工具上;Iphone能把三星最後的一口飯都吃掉,並沒做什麼特別努力的事情,只是把螢幕變大了一點點而已;好未來***學而思***能成為中國最牛的教育公司,並不是什麼努力、什麼網際網路+,而是在一開始的時候每個課程的模式就是特別良性的......真的,請相信我,努力在創業這件事情上起到的決定性佔比估計也就百分之五。不信你去問陌陌的CEO唐巖,他在陌陌上市前加過幾天班?我可憐的同仁們,不要用努力來安慰自己啦。

  融資那點事

  融資?我本來是沒計劃寫這一part的,因為我覺得完全用不到。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講過,現金流充沛幫了我很大的忙。是的,我極其不建議像我這樣的年輕人——白手起家、年紀輕輕的創業者,選擇第一個專案是“平臺型”、“整合資源型”、“補貼型”的業務。饒了我吧,不要再拿馬雲、劉強東來和我舉例子,說他們也come from nowhere,但是在創業的時候融到了特別多的錢。我想說的是,他們一開始做的生意都是賺錢的生意,你看到的融了很多錢的結果,那已經是他們把賺錢的生意變成了近乎平臺的樣子的時候才得到的。

  什麼?你和我說李彥巨集一上來就是燒錢的業務?那好吧,除非你所處的時代和個人背景堪比處於網際網路人口紅利時代早期的北大本科+海歸。VC在你的業務開端時,不會給你一分錢,因為在你憑著商業計劃書忽悠他們之前,他們可能已經被忽悠掉幾千萬美金了。所以相信我,不要被什麼政府扶持創業貸款、某某90後基金所忽悠,你仍然拿不到一分錢。踏踏實實做好你的業務吧,等有了一定的規模效應後,再去找VC聊聊,這個時候給你的建議是:不要相信他們嘴巴里任何和你說過的“協同效應”以及任何可能帶給你的資源,因為然並卵。每個基金的投資經理在決定投你的時候,他們的角色就成了自己基金的“銷售”,他們會告訴你各種自己“獨特”的優勢,然後希望你在估值上或者條款上有所讓步。不好意思,在你這個階段,投資人基本上是幫不了任何忙的。因為同樣的許諾,他們一年可能和100個人講過了,你算算一年中他們有幾天時間可以留給你?

  所以,融資的時候,談錢就好。最好在自己不缺錢的狀態下去融資,擺出的姿態就是“你願意給錢,我很開心,謝謝!但是你不願意給錢,爺也可以活的很好。”如果你對業務足夠有信心,在面對質疑的時候,禮貌地有邏輯地回答完問題後,他們仍然不相信,並且試圖證明他們是對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們“世界上找不到一家公司是壁壘足夠深、跑道足夠長、毛利足夠高、增速足夠快、團隊足夠強的公司等著你們來投資的。”講完這麼多,我仍然希望你在一開始的時候不要指望有人給你投錢。

  Think like a businessman

  請在你要決定創業的那一瞬間,就把後面的所有決定都看成是商業決策吧。Think like a businessman,所謂商業決策,就是把一切的決定都當成投資,並且利用投資回報率來計算這個決定是否應該去做。最簡單的,這個人應該僱傭嗎?僱傭他的話,他會給你業務帶來哪些成長,這個成長是不是你付給他工資的十倍?或者是估值上的成長?複雜一點的,你應該去追求這個女孩子嗎?你要在她身上花多少時間?投入多少錢?她帶給你的幸福、歡樂、面子、性、安慰、幫助等是否值得你的投入?好吧,你一定會說我特別的冷酷無情,不解風情,肯定是個單身狗吧。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從你決定創業那一刻開始,你所做的決定真的會實實在在的影響到和你一起做事的兄弟姐妹,進而影響到他們的家庭。作為一個創業者,你身上揹負的責任和壓力並不只是來源於你自己,還有整個團隊。所以我提的要求是:希望你永遠都做最理性的選擇。Think like a businessman,拋開你的個人喜好、拋開你的主觀情感。我知道這很難,但是你仍然得做。

  BUY and HOLD

  堅持非常非常的重要,創業的路上,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因為你總會忽然發現上週和我在一個論壇上扯淡的那個土裡土氣的傻X剛剛融資並且是你的兩倍,然而在你看來,除了選擇的跑道比你的稍微長一點以外,其他並無長處。於是你特別的焦慮,我要被人超過了。再或者,你忽然發現某個傻X公司新上了一個業務,給他們在短期內帶來了充沛的現金流,你特別的眼紅,恰好這哥們兒最近還買了一輛新款911,然後車裡還竟然坐了個網紅,於是你坐不住了,因為在你看來,這個業務特別的Low,而且最應該做這個業務的人明明是你。於是你又特別的焦慮。哈哈,我經常有這樣的感覺,自己也經常為此苦惱。就只能拿巴菲特老爺子的話來安慰自己了,BUY and HOLD,買入並且持有。從長期來看,這反倒讓我獲益很多。

  別人融資很多,可能是這個行業正處在一個風口上,競爭異常的激烈,活下來的人寥寥無幾,這哥們兒很大程度會死掉;別人的業務短期來看帶來的現金流非常充沛,會有更多像你這樣的人看到,於是一窩蜂的衝上去,大家都沒錢賺,911最後可能當二手車賣掉,網紅嘛,自然也沒了。創業這件事情就是看你做的事情和社會發展的趨勢是否會產生共振,如果共振越大,你成功的機率以及你成功後所得到的成績就越大。如果你相信你的業務屬於這樣一個型別,那就什麼都別說了,堅持下去吧。公平的上帝會把高額融資、911、網紅加倍的還給你。

  對了,最後忘記和你說了,請忘掉你的90後,95後甚至00後創業者的身份吧。你的員工在向你要求漲工資的時候,不會因為這些而少問你要一分錢,倒是可能會欺負你年幼;你的客戶不會因為你的年紀而在你犯的錯誤上給你第二次機會,反倒會說“我早就說年輕人不靠譜”;你的投資人呢?真是苦了他們了,你在電視上說了你要給員工分一個億,事後在別的地方罵起他們是一群傻X投資人特別好忽悠後,他們還是得站出來替你說“我們特別看好這個創始人和他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