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農業成功的故事

  選擇在農村創業,在農業成功緻富,看看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參閱。

  篇一

  大學畢業生回鄉養驢創業年賺百萬

  日前,記者慕名來到陝西省三原縣魯橋鎮三牧關中驢養殖場,只見老鄉們正在成群結隊地往場里拉玉米秸稈。王大爺一邊卸車,一邊高興地說,往年每到秋收時,玉米秸稈扔沒處扔、燒不能燒,堆得村裡村外到處都是。現在好了,把玉米秸稈送到養殖場,還能換錢。村裡出了個好後生,我們都跟著沾光嘞!

  王大爺說的後生就是三牧關中驢養殖場老闆刁龍。2009年,刁龍從西安外事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畢業後,在西安某公司做運營主管,月薪5000多元,幹得如魚得水;愛人在西安開了家旅行社,事業蒸蒸日上。小夫妻倆的日子過得安逸溫馨,成為同學鄉鄰羨慕的物件,刁龍的父母為此感到很自豪。

  然而,時間一長,刁龍覺得這種平穩的生活單調乏味,就琢磨著能不能自己乾點啥事?一次回到家鄉武家村,看到父母為家裡養的十幾頭關中驢在忙活著,他心頭一動,發揚光大這一產業不正可以成為自己的創業之路嗎?辭職回家養驢,既能子承父業,又能陪在雙親身邊盡孝,豈不是兩全其美?

  回鄉養驢

  父親反對說“看驢養得了你?”

  回到老家後,刁龍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刁照民。不出意外,父親怒了:“啥?養驢!你連驢都沒見過,還養驢?看驢養得了你?”

  “養驢能賺大錢!我要做的不是你想象的那種養法,我要成規模養,要形成產業鏈條……”刁龍耐心地將自己的規劃說給父親聽,父親勉強算是答應了。但是父親和刁龍約法三章,能不能先養幾十只試試看。

  “那不行,要做就做大做強,規模就是效益……”刁龍說,嘴上他雖然答應了父親,但他內心有更巨集大的目標。此後,刁龍從親戚朋友處籌資100萬元,又悄悄貸款160萬元,並開始在全國各地考察,尋找驢苗,學習養殖經驗。

  前期工作一切就緒後,2012年6月,刁龍註冊的養殖場破土動工。幾個月後,擁有辦公室、員工宿舍、標準化驢舍、飼料房等基礎設施的現代化養殖場建成了。就在這時,一些村民還不理解地說,“他肯定是在城裡混不下去了,回來養驢來了,簡直就是胡整。”

  犟驢脾氣

  “我就不信自己發不了這驢財”

  說幹就幹。2012年6月,刁龍在村上租賃了35畝土地,請專家設計了標準化養殖場方案,初期投入200萬元的三牧關中驢養殖場在鞭炮聲中破土動工了。施工過程中,刁龍自己當小工,挖地基、搬磚、和水泥,修建起擁有辦公室以及員工宿舍、標準化驢舍、料房、青貯池等基礎設施的養殖場,開始規模化養驢。隨後,養殖場還陸續養起了供鄉親們搞旅遊租用的駱駝和馬匹。

  2012年11月,刁龍去甘肅、青海等地,一次性引進回關中驢140多頭。看著嗷嗷叫喚的毛驢,刁龍激動不已,但心裡沒底,“這驢愛吃啥,會不會得病,我啥也不知道,沒幾天就死了好幾頭。”

  “我就不信自己發不了這驢財。”刁龍說,既然上了“梁山”,只能硬著頭皮幹下去。隨後,刁龍在村裡找了幾個養過毛驢的老人幫忙。好在毛驢確實不容易生病,加上家人的幫忙,很快毛驢養殖走上了正軌。

  由於父親有做醬牛肉的手藝。2013年底,刁龍又註冊了一家食品廠,專門由父親負責做生熟驢肉加工。刁龍說,之後,他親自上門推銷,將驢肉供給省內各大酒店,目前,他和許多酒店簽訂了長年合作協議。現在,陝西境內的大部分驢肉都是他的產品,一頭毛驢單肉就能賣到七八千元,每年純利潤已突破百萬元。

  2014年底,刁龍還清所有的債務,還買了一輛寶馬轎車。

  昨日,華商報記者在刁龍的養殖場看到,存欄的毛驢有600多頭。刁龍說,他食品廠的屠宰量保持在每年1000頭左右,公司淨資產達到上千萬元。大學同學都稱他“刁千萬”。

  為了帶動更多的鄉親一起致富,刁龍採取養殖場?農戶的模式,在周邊發展了6個養殖大戶,給他們提供驢駒、青貯飼料,上門跟蹤服務、實行統一防疫……每戶一年最少可賺5萬元。更讓他高興的是,每年把鄉親們秋收後剩餘的玉米秸稈作為青貯飼料一股腦全收來,僅此一項,每畝地就能增加純收入300多元。看著鄉親們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刁龍心裡樂開了花。他自己也被評為陝西省大學生自主創業明星。

  篇二

  留學生養豬回鄉當“豬倌”

  樂亭縣龐各莊鎮王莊子村東南的生豬養殖基地陸續迎來全國各地的客戶。1月29日,記者走進這片有著9個大棚的野豬養殖基地,看到大小不等的黑、白、黃三種顏色的野豬,在各自的豬舍內有的吃著飼料,有的在晒太陽,有的用嘴含住自來水龍頭喝水解渴。然而,令記者驚奇的是,這個養豬場的場主竟是一位曾留學韓國的大學生。他就是年僅31歲的劉凱。

  劉凱,曾就讀於唐山學院,隨後又到韓國留學學習國際貿易專業,2007年學成回國。作為一個對生活懷著滿腔熱血的80後,他嘗試過工程建築、銷售等多種職業。2008年“三聚氰胺”這個詞彙一夜間傳遍了世界的各個角落,食品安全問題倍受政府和老百姓的關注。偶然一次機會,劉凱在吉林一個養野豬的朋友那裡吃的豬肉,味道鮮美,令人回味無窮。當時,他便想到留學時韓國的野生鮮豬肉120多元一公斤,非常昂貴。“能不能從吉林引進野豬帶回唐山來養,這樣家人、朋友就能吃到自家養的安全放心的豬肉。”劉凱從那時起就萌生了養豬的想法。

  “留學生要養豬?這大學不就白上了嗎!”在和家人一番爭論後,執著於生態養殖業的劉凱逐漸佔了上風。作為一名碩士研究生,已有機會留在省、市大醫院工作的妻子蒙豔鳳,為了支援丈夫創業,也選擇回到了樂亭家鄉。2009年,劉凱開始籌集資金,修建豬場,通過朋友以平均一頭一萬元的價格引進了108頭長白山原始森林的純種野豬,與中國原生態家豬雜交繁殖。等到家人和朋友吃到這種豬肉之後,個個讚不絕口,向他訂豬肉的人越來越多,豬肉價格也很穩定。面對大眾對生態豬肉的反應,劉凱考慮擴建豬場將養殖範圍擴大。

  談起綠色養殖,劉凱說,基於對綠色養殖的考慮,他組織成立了“牧康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了102名合作社社員共同致富。由於實施了生態養殖方法,飼料全部採用自種的青貯玉米芯、玉米、大豆等純天然綠色無汙染植物,能夠提供豬生長所需的多種維生素,而且生長週期是現代養殖豬生長週期的三倍。所以,這種奔跑鮮豬肉肥而不膩。

  然而,出乎他預料的是養豬也是一門風險行業。2014年冬天,因氣溫驟降,劉凱的豬場凍死了400多頭小豬。為解決室溫問題,他修建了9個溫室大棚作豬舍。6年來,他們已經先後投資1600萬元,僅去年一年就投入400萬元。往年野豬產量大都在2萬公斤左右,銷售不成問題。由於去年野豬養殖規模產量都有所加大,現有存欄野豬2600頭。年底宰殺後,約5萬公斤的切割冷凍野豬肉被存放在冷庫裡。為幫助村民開啟銷路,近日劉凱一直在忙著利用網路、電話、微信等方式聯絡買家。目前,他已把野豬肉打進了北京、山西、天津、石家莊和唐山荷花坑等市場,深受消費者歡迎。

  篇三

  懷揣700元走上創業路

  2007年是中國電子商務飛躍發展的一年,“看到馬雲做電子商務如此成功,心裡癢癢的,也想成就一番自己的事業。” 陳果累告訴記者,還是大四學生的他集結了一批師弟師妹,辦起了“網上便利超市”,為大學生中的“宅男”“宅女”網上提供日用品、零食,也包括洗衣服、送餐等服務。

  然而,現實與理想之間始終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由於利潤過低,“網上便利超市”的經營舉步維艱,地震後,陳果累把庫存物品捐贈以後,解散了團隊。

  2008年畢業以後,陳果累在成都一家美國軟體企業找到一份穩定工作。但是心中的那個“創業夢”一直未滅。陳果累說:“在公司工作跟自己的期待還是差了一大截,也希望自己的生活更有激情。”

  “2009年,創業條件相當好,政府很鼓勵大學生創業,成都市有一系列優惠政策支援大學生創業,我覺得這是一個機遇。”陳果累興奮地說起自己的第二次創業路。在第二次創業啟動之初陳果累本打算尋求“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YBC***”合作,最終因為申請手續過於繁瑣而擱淺。

  在猶豫中,陳果累聽說當時成都高新區提供了特別好的優惠政策,煤氣、水電、網費等一律免費。於是陳果累帶著自己的專案直奔面試地點,沒想到第二天就接到了入駐大學生創業園的通知。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還答應為陳果累的公司提供4個工作位的辦公場地,2臺免費的電腦以及各種辦公設施。

  辦公場地、辦公用品等問題已經解決,但是啟動資金應該怎麼籌集呢?

  “對於創業的大學生來說,資金非常重要。”陳果累告訴記者,“當初接到入駐通知時,我跟師弟身上的錢湊在一起就700元。好在高新區要給每一個新進企業一萬到五萬不等的創業資金。而且成都市還有‘大學生一次性創業補助’5000元,所有成都創業的學生都能享受到。”陳果累立即申請了這兩筆資金,申請很快通過,拿著這些錢,陳果累的公司終於辦起來了。

  開辦公司只是開始

  開辦公司只是創業的開始,如何管理、運營才是關鍵。陳果累說:“作為國家級創業園區,每年入駐園區的企業都在200到300家左右,但是能存活3年的不算多,3年就是一個坎,能邁過去就是一個新臺階,我們公司從2009年到現在,也遇到過很多的問題。”

  陳果累所學專業是軟體,但是他並沒有學習過企業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在企業執行中,這些又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最開始還是很難的,除了專業知識和大學累積的一點經驗,啥都不懂。”陳果累告訴記者,“不過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這方面做得很好,只要企業能用到的知識,他們都定期舉行講座,我們受益很大”。

  除了辦講座以外,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還提供包括創業服務、技術平臺、國際合作平臺、創業文化、投融資服務、中介服務、創業導師等眾多服務專案。

  其中,創業服務中心提供的創業導師都是本行業相對成功的企業家或者是學校的專家學者,“他們不定期來做相關的專業技能培訓,也為我們這種剛剛創業的大學生帶來了更高平臺的人脈資源。”在談到企業導師時陳果累說,“我們有啥問題也可以去找導師,他們都會耐心解答”。

  做一個企業會牽涉到很多方面的問題,工商管理、稅收、融資、財務、法律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創業服務中心也為企業考慮到了,他們長期與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定期開展這些知識的專業培訓。陳果累說:“這種培訓我們只要有時間都會去聽,確實從裡面學到了很多東西,少走了很多彎路。”

  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陳果累的公司已經度過了兩年的創業初期,公司現在已經從企業孵化園搬離。談到公司現狀時,陳果累說:“資金已經不是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問題了,高新區有很多的專項資金可以申請,這些資金的申請一般不會超過半年就能得到結果,我們公司剛引進了一個‘海歸’,就因為他的加盟,我們 2012年10月申請了‘高層次人才創業補貼’,12月6日這筆30萬的專項補貼就已經到賬了。現在我們公司要解決的是人才問題。”

  “政策為我們全程護航”

  人才是一個公司的立足之本,但是小公司如何跟大公司爭奪人才資源呢?

  “招人不難,招人才難”,這是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

  陳果累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現在還想招5個人,準備招聘兩個應屆大學生,兩個有3年工作經驗的人,一個5年工作經驗的人。高新區雖然每年會提供很多免費招聘會的機會,讓企業免費設立招聘展臺,也會舉辦專場招聘會,努力為企業搭建招聘人才的平臺。但是巨大的優秀人才缺口還是不能滿足企業對於人才的渴求。

  談起如何吸引優秀人才這個問題時,陳果累說:“每個公司都在出奇招來吸引優秀人才,我們公司不是大公司,競爭力不夠,現在只能提高公司軟實力,提供舒適、自然的辦公環境,打造良好的辦公室氛圍,而且我們公司不排除利用股權來吸引頂級人才。”

  在採訪最後,陳果累告訴記者:“成都的軟體行業在全國排在第三位,僅次於北京、上海,雖然某些方面有待提高,比如希望企業發展環境更開放、技術人才引進力度更強、市場迴圈更良性、企業間的交流更多,但是總體來說,政府的支援和政策很‘給力’,企業無論發展到任何階段都可以享受到相應的政策扶持。有政策為我們全程護航,我對未來很有信心。”

  連線:

  努力實現城鄉群眾充分就業

  ——對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葉壯

  記者:請您談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省就業促進工作面臨哪些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

  葉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我省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加快推進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我省就業促進和社會保障事業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既面臨有利條件,也面臨嚴峻挑戰。

  猜你感興趣:

1.當代大學生如何做好創業準備

2.大學生在校期間如何做好創業準備

3.當代大學生該不該創業

4.關於當代大學生的創業現狀

5.當代大學生的創業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