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應如何利用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也稱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為主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資訊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後得到的資訊對於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

  宗奇珍是某大學一年級的班主任。開學之初,他在學校大門口接待前來登記報到的新生。有一位名叫林子云的新生,報到時衣冠不整,頭上的帽子也歪到了一邊,站在桌前報出自家名字時,左腿還一抖一抖地製造著"人造地震"。林子云留給宗老師的"首因效應"可以說是糟透了。宗老師想:這個學生肯定是一個調皮搗蛋、不愛學習的學生。於是,宗老師帶著不悅的心情,非常嚴肅地對林子云道:"請把你的帽子戴好,腿如果沒有病的話,請不要抖動!"

  面對這麼一個吊兒郎當的林子云,宗老師自然特別留意:他是否有逃課的壞毛病?是不是常在班上拉幫結派、打架鬧事?在選班幹部的時候,林子云根本不在宗老師的考慮範圍之內。幾個月過去了,宗老師才發現這位林子云並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麼壞,他既不曠課也不打架,且遵守學校紀律,熱心為班上做好事,課餘時記日記、寫文章,還在校報上發表了幾首小詩呢!宗老師決定找林子云談一次話。經過交流,宗老師又瞭解到:林子云性情溫和,待人有禮貌,與同學的關係相處得十分友好融洽。他在報到那天之所以衣冠不整、歪戴帽子、左腿抖動,是因為他那天感冒了,又在長途汽車上顛簸了大半天,頭暈腦漲的。行車時,他把腦袋伸出窗外嘔吐,為了安全起見,他把帽簷兒拉向了一邊。下車後,他又沒注意自己的“光輝形象”,因此給班主任的"首因效應"太差,竟然成了老師密切"關注"的物件。鑑於林子云半年來的良好表現,第二個學期,宗老師讓他擔任了班幹部。後來證明,林子云乾得很出色。試想,假如林子云一開始就注重給老師一個良好的"首因效應",也就不至於成為班主任"監督"的物件,影響了自己的進步。

  一般來說,"首因效應"主要體現在衣著穿戴方面,其次才是言談舉止。有的人生性散漫,懶得花大量時間去考慮自己的服裝。有時,一件外套一穿就是一個月,袖口和領子上積了一層厚厚的汙垢,自己也習以為常,照樣穿著出門、上街、逛商店、會朋友甚至出席宴會。他們認為,服裝不過是遮體禦寒的工具,沒必要花太多的心思去侍候它。這種想法全錯!要知道,一個人的服裝代表著這個人的形象,別人可以通過這個人的穿戴,推斷當事人的文明程度、精神狀態等,切不可等閒視之。

  比如,我們單位的方小姐就很看重自己的衣著,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都挺有講究:出席朋友宴會時,她愛穿莊重的長裙;與男友約會則穿青春活潑的短裙配外套;出門旅遊或上街購物愛穿乾淨整潔看上去精神利落的牛仔服;晴天愛穿粉紅色的毛衣,陰天則穿淺綠色的女式西服……她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明快靚麗,無論是上班還是走在大街上,她都是人們心目中一道美麗的風景。她漂亮而不妖冶,引人注目卻不張揚,男女同事都喜歡和她交往。

  當然,穿戴也不應當過分,要儘量大眾化。所謂大眾化,就是自己的穿戴不要與他人格格不入,否則,就容易使自己鶴立雞群顯得難堪。有位丁姓大學生,招聘進了某公司。他第一天去上班,有點緊張,為了增添自信,他把自己打扮得西裝革履,一身光鮮,滿以為這樣打扮,別人就會把他當做公司裡的老員工了。一上午無話。中午在公司餐廳吃午餐時,同事們微笑著問他:"你是新來的吧?穿得這麼整齊!"小丁羞紅了臉,他用眼睛掃了掃周圍的同事,只見別人的穿戴都很隨意,只有他穿著筆挺,彷彿要去參加什麼盛宴似的。他這才感到有些後悔:過分的打扮使自己離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