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腳是怎麼形成的

  長短腳分成實質上的長短腳和結構上的長短腳,前者是指兩側腿骨實際量的長度不同,後者是指兩腿量的長度相同,但看起來有差異,是因為髖關節的錯位所致。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長短腳的相關知識。

  :

  長短腳是源自於後天的不良姿勢習慣、摔跤、骨折等症狀引起的骨盆旋轉、肌肉痙攣而產生的。長短腳越嚴重,說明骨盆腰椎的問題就越大。經常性翹二郎腿、久坐、久站、兩鞋跟磨不一樣平等不良姿勢都會引起長短腳的產生。

  如果沒有骨折、劇烈撞擊,那麼長短腳就是提醒骨盆健康。長短腳不會引起疼痛,對日常生活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不能僅僅看錶象,而是它能反映出脊柱骨盆不穩、腰部肌肉痠痛、婦科、前列腺、下肢迴圈不良等症狀。要想擁有健康體魄,就要有一個健康穩固的脊柱。

  “長短腿”***長短腳***原因有很多種,如外傷性骨折***車禍或意外***,或神經受損導致肌肉張力不協調***如,腦性麻痺、中風***,或感染性疾病***小兒麻痺***都會造成“長短腳”***長短腳***,但卻有很多是平常忽略的雙足壓力不均,而造成雙腿不等長的“長短腿”***長短腳***。“長短腿”***長短腳***容易導致骨盆高低進而“脊椎側彎”卻是公認的事實,雖然“脊椎側彎”還有很多因素造成***原發性、或神經性、脊椎關節退化等***,但臨床上對“脊椎側彎”患者作足底壓力檢測時,會發現很多是雙腳掌的結構是高低不均的。如果人類的腳如同房子的地基,地基不平,房子結構一定扭曲***如同堆積木理論***。如果腳底壓力不平均的功能性長短腿***長短腳***而導致的“脊椎側彎”,在作“測彎”矯正時,若其腳底不均的結構不隨同矯正,其矯正的效果一定有限。所以父母若發現小孩“脊椎側彎”時,若無其他“疾病”因素時,建議最好同時檢查其是否腳底也有問題,找出正確的原因,對於“矯正”才能事半功倍

  長短腳分成實質上的長短腳和結構上的長短腳,前者是指兩側腿骨實際量的長度不同,後者是指兩腿量的長度相同,但看起來有差異,是因為髖關節的錯位所致。一般人的長短腳都是屬於髖關節的問題,而只有像小兒麻痺這樣的生長障礙,才會有實質上的差距。

  相關閱讀:

  關於骨盆的健康

  很多人包括不少醫生,對骨盆的重視十分不夠。骨盆在身體裡頭有多重要呢?骨盆就像是地基,如果你地基歪了,整個脊椎也會歪。骨盆任何傾斜與旋轉,都會對整個脊柱的形狀與結構力學的走向造成很大、很長遠的影響。

  正確的、正常的骨盆形狀應該是什麼樣子呢?下圖就是比較正常的骨盆形狀,骶髂關節在股骨頭所在地的後上方,在骶髂關節和股骨頭之間,有一個水平方向的前後距離,也就是說支撐這個骶骨乃至整個脊柱的骶髂關節是在股骨頭的後方,骶骨和脊柱下頭是空的,骨盆與軀幹的股骨頭在前方,所以骶骨就有一個向下墜的傾向,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維護一個正常的骨盆的形狀,就頗富挑戰性。

  脊柱與骶骨在股骨頭的後方,有優點、也有弱點。優點是避免了來自軀體對股骨頭的直接衝擊;缺點是就承重方面很吃力,所以需要強大的肌肉與韌帶來保證它的穩定性,這就是為何我們的臀部肌肉是全身最厚、最發達的部位。

  很多人在負重的時候容易將姿勢擺成這樣一個狀態:把這個骶骨豎起來,收著肚子,抱著東西。為什麼他要這樣?就是他本能地讓脊柱、骶髂關節儘量移到股骨頭的正上方以減輕骶骨下墜的力。

  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女士,都希望自己有個“翹屁股”,像好萊塢女星一樣,翹得越高越迷人。事實上,臀部高主要應該是肌肉厚實而發達的結果,而不是肉沒多厚,骶骨倒翹了起來。

  胡亂追求時尚演變為一種折磨,甚至是一種病,如果骶骨翹得過高的話容易形成腰椎過彎的生理彎曲,更需要強勁、發達的臀部肌肉,可是盲目減肥卻造成了肌肉的薄弱,形成了與正常生理結構、生物力學的合理需求完全相反的結果。

  所以這種女士很容易出現腰痛、腿痛,站長了腰痠,坐久了腿痛,電腦用多了背痛,年齡大點兒後就會塌腰、駝背、探頭、腿彎,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所以“翹臀”要靠鍛鍊,不是靠“翹骶骨”,持這樣一個錯誤的觀點,會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