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

  學生學習困難是怎麼回事?明明學習已經夠努力了,成績就是上不去。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1、上進心不足

  我們這裡正值舊村改造,老百姓生活富裕了,各家有吃有穿有存款,孩子不用奮鬥這輩子便衣食無憂,家庭優越感逐漸增強,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增多,使得同學間互相攀比、擺闊氣的現象更為突出。他們沒有遭受過挫折,凡事沒有危機感,缺乏上進心,覺得學習搞得好壞無所謂,這從根本上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2、自信心不足

  或許是對數學的天生畏難情緒,或許是基礎薄弱,自信心明顯不足。他們對學習只有被動接受,疲於應付,時間一長,導致自主學習能動性差,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困難也就越來越大。於是產生自卑心理,悲觀失望,缺乏自信,最後形成惡性迴圈,從此一蹶不振。

  3、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習慣不好

  課前不預習,課堂上精力不集中,課後不復習;學習有惰性,只依靠老師或別人幫助解決困難,而不去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和困難;部分同學死要面子遇到不會的問題不問老師、同學,問題越積越多,最後問題像小山一樣堆在面前無法翻越;自制力偏弱,老師看著就學一會,老師不在便我行我素;部分同學精力過剩出現沉溺於上網或早戀現象。

  4、家長的影響。

  由於部分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他們期望過高,一切都是“高標準、嚴要求”,使得學生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達到他們的目標。而且,對他們學習停滯下降的原因 ,不作認真分析,而是一味的批評指責,處理問題的方式簡單粗暴,結果造成了他們的逆反心理、逃避心理。有的家長整天沉迷於打麻將,對子女的學習不管不問;有的家長則對孩子過分溺愛,什麼都大包大攬,結果導致孩子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缺乏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決心和毅力,所有這些都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不良的後果。

  5、師生及同學間的關係不融洽

  部分教師上課方法落後,教育方法方式簡單,師生間缺乏情感交流,教師沒有運用人格的魄力去感染學生,所以學生也就“不親其師,不信其道”,學生認為老師管自己就是為了老師的個人成績,不能和教師產生共鳴。同學之間關係淡漠,找不到可以交流思想的知心朋友。

  6、新的“讀書無用論“的影響

  當前許多農村出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這種情況也使部分學生、家長產生了一種“讀書沒有什麼用”的錯誤認識。他們常常產生疑問:學習究竟有什麼用,他們首先從思想上就徹底失敗了,失去了學習動力,更談不上理想前途了。

  由此可見,導致,有來自學生自身的,也有來自學校、教師、家長及社會的。因此,作為教師,對待學習困難的學生,就要注意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採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學生學習困難怎麼辦?

  1、激發動機,體驗成功

  首先是學習目的的教育,通過引導,讓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形成以掌握知識為目標,培養克服困難,永不言敗的意志。其次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教師可以通過很多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倍感快樂、幸福,從而加倍努力學習獲得成功。再次是要給學生提供明確而具體的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方法。

  2、精心指導,形成良好的學習策略

  對待學習困難的學生我們要揚長避短,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改正他們的不良行為、習慣,往往需要一個“醒悟、轉變、鞏固、穩定”的過程,所以,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宜採用不同的方法。要和他們一起討論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持之以恆,這是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3、糾正心理,分類實施。

  尊重人格、施以厚愛,以矯治學習困難學生的不健康心理。情感具有移情作用和調節作用,任何特殊情況的學生都會在情感的感召下受到觸動,接受教育,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情通則理達”。沒有情的滋潤,沒有情的感召,沒有友好、愉快、輕鬆、和諧的人際心理氣氛,就沒有健全人格的發展,從而也就沒有教育教學的成功。

  4、傾注愛心,尊重“困難生”。

  要偏愛“學困生”,對他們要多鼓勵、少批評,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的點滴進步都持以成功積極的態度,鼓勵他們,期待他們成功。對他們要奉獻愛心,要“察言觀色”,儘可能去發現他們心靈的“閃光點“,耐心細緻的做工作,完成由“要我學好”到“我要學好“的轉化過程。

  5、重視家訪,優化育人環境

  重視家訪,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合力,形成一個立體教育網路,讓學校、老師、家長齊抓共管,整體實施,以便達到統一、互補、互促、互進的作用。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為學習困難的學生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建立小組互助式學習模式,創造一個有利於他們進行自我教育團結互助的教育環境。

  我們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優美的教育環境、和諧的人際關係、寬鬆的課堂教學氣氛,使他們的人格及個性特徵得到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我們要多給他們一些熱忱、關心、激勵和寬容,少一些冷漠和苛求,讓他們多接近老師,溝通師生情感,增進師生情感交流,消除心理障礙。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才能激發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才能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助他們駛向學習成功的彼岸,使他們成為社會的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