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培養幼兒觀察能力隨筆

  感覺知覺是幼兒認識世界、獲取資訊的主要途徑,幼兒園大班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需要調動各方面能力。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清河區機關幼兒園 王蕙婷

  [摘要]:觀察是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它有用力於豐富孩子的知識,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同時也是發展兒童智力的前提。周圍環境每時每刻都向幼兒提供大量資訊,其中一些對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有重要意義。觀察力像是心靈的門窗,可以讓陽光照進來,把風沙控在外。

  作為教師和家長,在對於幼兒觀察力培養方面有哪些捷徑呢?我們應該給幼兒提供怎樣的指導,在生活中,許多教師與家長往往忽視對幼兒觀察力的培養,常常忘記提示、輕易不做引導。那麼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從多角度去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關鍵詞]:觀察能力、幼兒觀察能力、培養方法

  有人說:觀察力是一個人智力結構的眼睛,而人的多種感官是觀察力不可缺少的結構基礎。因為智力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的掌握和積累,而知識必須通過聽、看、講等感知活動,多看、多聽、多做、多動腦才能獲得。因此,要想開發幼兒的智力,首先要從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入手,利用各種機會和條件,讓幼兒多認識周圍事物和環境,開闊視野。

  一、幼兒觀察力在幼兒心理髮展中的意義

  嚴格的說,觀察力不是一種心理過程,而是伴隨其他心理過程的一種積極狀態,但這種狀態卻構成了心理過程的動力特徵,觀察力的動力特徵來自它的基本功能。一是選擇功能,二是監督和調節功能。正因為如此,觀察力對人的生活有重要意義。它使人能隨時察覺外界變化,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動,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更好地適應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

  1.觀察力使幼兒從周圍環境中獲得資訊。

  感覺知覺是幼兒認識世界、獲取資訊的主要途徑,但觀察力在其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說,感知是認識的第一級通道,那麼觀察力就相當於認識第一道大門。如果沒有觀察力的選擇和調控功能,兒童的感知便不會集中指向於某些特定事物,自然也不會獲得清晰全面的認識。

  2.觀察力是幼兒活動成功的必要條件。

  任何成功的活動都需要一些基本條件,如知識經驗的準備程度、相應能力的發展水平等,還需要一種“精神上”的準備和堅持到底的品質。觀察力可以“啟用”幼兒的意識,使進入活動的準備狀態,活動中,則可以保持“警覺”,使精力始終指向活動任務,加強與完成任務有關的行動的力量。

  二、培養幼兒觀察的興趣

  培養幼兒觀察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幼兒的知覺主要是無意的,自覺的觀察更是在對事物產生興趣之後才開始的,幼兒喜歡觀察什麼呢?

  1.幼兒喜歡活的、動的物體,不喜歡靜的物體。例如:他們喜歡去動物園,因為動物園裡的猴子會剝香蕉皮,會剝花生米,熊貓會表演雜技,鸚鵡會學人說話。相比之下,幼兒對圖片上的動物就不那麼感興趣了。

  2.幼兒喜歡色彩鮮豔的東西,不喜歡無色彩或不鮮豔的東西。例如:帶孩子去商店,最吸引幼兒的是五顏六色的玩具櫃檯。老師如果穿上一件漂亮的花衣服,會吸引全班幼兒的注意,如果穿一件灰色調的,幼兒就會毫不在意。幼兒園的自然角里放上幾盆鮮花,或者各種顏色的水果,幼兒就喜歡去觀察,如果只是綠葉類植物,幼兒就不大去觀察。

  3.幼兒喜歡大而清晰的物體和影象。大花朵比小花朵更容易吸引幼兒去觀察,在圖片裡也是這樣,比較大而清晰的形象,容易被幼兒觀察。為幼兒提供圖片人物要大些,畫面要清楚才能使他有興趣觀察。

  4.幼兒喜歡新奇的、未見過的事物。幼兒知識貧乏,但是好奇心強,凡是他們生活中所接觸新事物,他們都要去摸摸、弄弄,還要問“是什麼”、“幹什麼”、“為什麼”。好奇心是激起兒童觀察的動力,也是教師在培養幼兒觀察興趣中所必須利用的有利條件。

  三、教幼兒觀察的方法與技巧

  觀察方法是影響幼兒觀察效果的重要因素。有的幼兒觀察得很仔細,看得很認真,但是觀察的效果並不理想,這與他沒掌握必要的方法是相聯的。5-6歲的幼兒觀察的目的性明顯提高了,且觀察的持續性延長,此時教給他正確的方法和技巧就更重要了,也顯得更加迫切。

  1.從裡向外的觀察方法。

  當幼兒認識一些物品時,可以採用從外向裡的觀察方法,如蘋果、番茄、香蕉等,讓孩子先看看它的外部結構,裡面都有什麼,每種水果的特點不一樣,這種由外向裡的方法使孩子的認識更深入。

  2.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的觀察方法。

  對於一些平面的東西或無法解剖的東西不可能再由外向裡觀察了,這時可以採取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的方法。例如一幅畫、一些機器等,可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上面有什麼,依次有什麼,左邊有什麼,依次還有什麼。通過這樣的觀察,使孩子對事物的認識更全面。

  3.從近到遠的觀察方法。

  對於那些層次性強的可以採用從近到遠的觀察方法。讓幼兒看看近處是什麼,遠處是什麼,這樣觀察符合孩子認識發展的規律及視覺的特點。

  另外,對於那些複雜事物的觀察也可以採用幾種結合的方法,通過耐心的指導和幼兒的不斷實踐,他們的觀察技巧會得到提升,對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也會有所幫助。

  四、在生活中培養幼兒觀察力

  對幼兒觀察力的培養應隨時進行。在生活中,父母常會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如:有的幼兒經常把剛買的小汽車拆得七零八落,家長會認為是“敗家子”的行為。其實,這是幼兒觀察力發展的表現,他已不滿足於小汽車的外形,還想去觀察小汽車的外部結構。這時,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利用節假日培養幼兒觀察力。

  每逢節假日,家長要經常帶幼兒到社會,自然界各個領域去認識、觀察世界的事物。如散步時,讓幼兒觀察各種花草樹木生長情況;走在街道上,教幼兒區別各種型別的車輛;到公園遊玩,指導幼兒觀察公園花草和有趣的動物;到市場時,讓幼兒認識各種蔬菜等。父母與幼兒邊看邊說,幫助他們增長知識。

  2.利用故事激發幼兒觀察力。

  組織幼兒觀察時,講一些有趣的故事,激發他們的觀察興趣。如在晴朗的夜晚,家長可讓幼兒觀看星空,同時講述星空的故事,如《嫦娥奔月》,還可以講述古代天文學家張衡小時候的故事。給孩子講述星辰的變化,太陽東昇西落,月有陰晴圓缺,星星形態各異,使孩子對星空有一個科學的認識。

  3.有計劃地培養幼兒觀察力。

  “有心育苗苗茁壯”,父母要做發展幼兒觀察力的有心人,隨時隨地引導幼兒留心生活,關心各種事物。比如大人去洗衣服、洗菜、洗魚肉時,幼兒都會很感興趣在旁邊看,問長問短,父母要抓住這個機會,要有耐心,熱情地為幼兒講一些知識,這們持之以恆,幼兒小眼睛會變得敏捷,從一件事情上“看到”更多的東西。父母還要有目的的讓幼兒動手觀察實驗,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在家中輔導幼兒栽培一些植物,觀察植物生長過程中有趣的現象,觀察種子發芽、出土的過程,還可以用圖畫下來,寫觀察日記,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觀察力的習慣。

  4.以物引次來激發幼兒觀察力。

  幼兒接觸的日常用品很多,每件物品都有各自的用途,家長首先可引導幼兒觀察每種物品的基本用途,再創造機會,讓幼兒看到它的其他用途。如茶杯是盛水的,但也可以來盛花生、插花。筷子是用來吃飯的,但也可以用來攪拌漿物,也可充當風箏的骨架……這樣有助於幼兒觀察力的發展和想象思維的靈活性。

  五、在教學中培養幼兒觀察力

  幼兒園教師在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應抓住哪些關鍵點來有效地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呢?

  1.語言活動中,先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中有哪些人物,看見了什麼?多鼓勵幼兒通過對畫面的觀察進行想象,然後用較完整的語句把它描述下來,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2.科學活動中,對於一些種植植物的生長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後,用繪畫的方式吧植物生長過程記錄下來,養成勤觀察、勤記錄的好習慣,養成科學的態度。

  3.健康活動中,如要求幼兒瞭解保護面板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先讓幼兒觀察被刀劃過的香蕉、蘋果等,有蒼蠅叮咬的圖片,讓他們說說看過以後的感覺,猜測它們的味道。聯絡到我們面板如果被劃傷厚就會有細菌感染。

  4.啟發幼兒在觀察過程中多問“為什麼”。對於飼養一些小動物,如貓、狗、鳥、金魚等等,然後讓幼兒觀察它們生活習性的不同。如幼兒看到金魚在水中自由游泳,提出:“金魚為什麼能浮上來,沉下去?”“金魚的眼睛為什麼都睜著?”……一邊讓幼兒認真觀察,一邊用生動通俗的語言耐心解釋其中的道理,使幼兒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事物千姿百態,觀察是人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家長應教孩子各種觀察方法,從小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是十分重要的,應當通過日常生活和教學,有意識地組織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觀察,以促進幼兒觀察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