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骨菌菇湯怎麼做

  豬骨湯很多人都在日常生活中在做的一道湯,特別是孕期的寶媽們,因為豬骨湯營養價值豐富,而筒骨菌菇湯是豬骨湯其中的一種。那麼你們知道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筒骨菌菇湯的做法

  材料:筒骨三塊、海鮮菇一小把、白玉菇一小把、香菇5個、鹽適量、玉米半個、純牛奶2湯勺。

  做法:

  1、準備好所有食材,香菇、白玉菇、蟹味菇洗淨瀝乾。

  2、香菇切片,玉米切小塊,枸杞提前泡發。

  3、筒骨洗淨,冷水下鍋,焯水後撈起,筒骨焯水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備用。

  4、重新放入冷水鍋中,用高壓鍋燉半小時。

  5、燉好後倒入炒鍋裡,加入兩片生薑,適量蔥段,加入一湯勺料酒。

  6、加入兩勺純牛奶,加入菌菇,加入香菇和玉米,大火燒開轉中火將菌菇燉熟。

  7、菌菇熟時放入枸杞,加入適量鹽和胡椒粉調味,喜歡雞精可以加入適量,成品。

  豬骨頭湯的營養價值

  豬骨頭湯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黏蛋白等。豬骨頭湯中含有的膠原蛋白,能增強人體制造血細胞的能力,所以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喝些豬骨頭湯加以調理,可以減緩骨骼老化;同樣,豬骨頭湯也能有利於青少年的骨骼生長。

  煲湯時常犯的錯誤

  1、加水少

  水是煲湯的關鍵,它既是傳熱的介質,更是食物的溶劑。人們在煲湯時容易犯的第一個錯誤是加水不夠,導致中途加水,影響湯的風味。一般情況下,煲湯時的加水量應至少為食材重量的3倍。如果中途確實需要加水,應以熱水為好,不要加冷水,這樣做對湯的風味影響最小。

  2、煲太久

  如果是煲肉湯,時間以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為最佳,這樣既能保證口感,也能保證營養。時間過長會增加湯中嘌呤的含量,進而增加痛風的風險,同時食物中的營養也會慢慢流失。如果是燉骨頭湯或豬蹄湯,時間可適當延長,但也不要超過3個小時。

  3、亂加“料”

  不同的中藥材特點各不相同,煲湯前,必須通曉中藥的寒、熱、溫、涼等各性。比如,西洋參性微涼,人蔘、當歸、黨蔘性溫,枸杞性平。另外,要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中藥材。比如,身體寒氣過盛的人,應選擇當歸、黨蔘等性溫的中藥材,但體質熱的人吃後可能會上火。因此,在煲湯時如果想要加中藥材,最好根據自己的體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