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房地產形勢分析最新訊息

  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處於先導地位,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2016年房地產形勢分析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2016年下半年房地產形勢分析

  1、市場繼續回撥,下半年及明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

  本輪房地產市場調整的貨幣邊際效應減弱,需求通過上半年的集中釋放之後,市場難以再出現交易規模的明顯增長。市場降溫後,支援本輪房地產復甦的重要因素之一住房投資性減弱,甚至大部分投資購房人群離場。增量房市場的銷售、開工以及拿地的積極性都會受到影響。

  2、一線城市收縮,二線城市崛起

  一線城市的土地供給量減少,核心位置的地塊幾乎難覓蹤影,人口逐年疏解或自然流失,都決定了未來城市增量房市場的發展空間變小。2016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點燃了核心二線城市,成為了增量房聚焦的新區域。這些城市,或為一線周邊,或為區域中心,土地、人口資源豐富,住房的交易規模將不輸一線。

  3、房地產市場出現抱團效應,“城市圈”市場存在共生關係

  以北京、上海、深圳為代表,在增量房市場外擴、需求溢位的影響下,城市間的地緣聯絡加強。如同北京與廊坊,上海與嘉興,深圳與惠州,在共享購房人群、交通與經濟的條件下,房地產市場存在共生關係,需求會在城市間流動轉移,價格趨勢存在傳導和一致性。

  4、地王倒逼新房高階化,核心城市面臨新的去化問題

  2016年上半年出現了大批地王,土地成本都會反映到將來的房價上。北京新房市場已經出現了非常典型的高階化、豪宅化趨勢,由此導致了利潤減少、去化週期長、產品同質化問題,在品質相近、產品差異化低的情況,會引發一線新的去化問題。但是,在常態的房地產市場中,如果加之充裕資金,地王還是會繼續出現,因為這是現階段房企的生存之門。

  5、調控手段更為審慎,未來政策注重分類施策、因城施策

  目前房地產市場面臨的形勢複雜,已經不僅是刺激經濟的工具,或者滿足自住需求,儘管這些依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有房者”成為多數的情況下,市場重心已經從增量過渡到存量,150萬億存量資產背後對應的是社會財富、中產及高產階級的信心和消費行為。所以對於當前的房地產市場,“穩定”比“調整”更為重要。我們判斷,下半年及未來短期內,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會整體收緊,市場調控的差異性增加。

  6、改善性購房需求成為“新剛需”

  本輪房地產市場週期最大的不同點是改善性需求成為推動房地產市場上升的核心力量。隨著住房自有率的提高,以及二胎政策的放開,改善性需求會成為房地產市場的“新剛需”。這也是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進化,由滿足急迫的居住需求,到改善居住環境。因此,無論未來的房地產政策還是居住產品,都應該重視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釋放。

  2016年我國房地產行業政策形勢分析

  行業政策:中央政策趨穩,地方政策繼續分化

  進入6月份,中央政策趨穩,而地方政策更加細分化,一方面,在"地王"頻現的情況下,熱點城市繼續出臺收緊調控政策,其中合肥針對土地市場"地王"頻現現象,出臺新政,提升居住用地競買保證金不低於參考總價的50%,同時指出各區縣***除縣級巢湖市和廬江縣外***拍出"地王"的,須在合同簽訂後1個月內一次性付清,有利於平抑土地市場過熱現象;而另一方面,對於庫存高企的省市,地方繼續出臺系列政策化解房地產庫存,其中財稅補貼、鼓勵農民工購房等持續有序推進。

  信貸政策:整體信貸寬鬆有限,合肥差別化信貸落地

  本月各地信貸政策相對平穩,但是各城市間信貸執行差距依舊較大,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合肥差別化信貸政策終於落地,政策一方面提高了首套房認定標準,另一方面,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均上升***或實際持平***。而在公積金方面,本月,多個省市頒佈2016年度公積金新政,主要涉及公積金覆蓋範圍、公積金繳存額度、繳存比例和公積金貸款額度調整等,但本月天津出臺公積金緊縮政策,下調了最高貸款額度。

  長效機制:多地明確保障房貨幣化安置目標

  長效調節機制在本月繼續加速推進,保障房方面,本月中央繼續加大對棚改的支援力度,引導居民優先選擇貨幣化安置方式,地方層面,多省、市提出保障房新政,涉及棚改、保障房新建、貨幣化安置、公租房範圍擴大等多個方面。另外,不動產方面,國土部提出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要在基層全面落地實施,今年底前所有市縣頒發新證、停發舊證。

  政策效果:上半年成交高位執行,但二季度逐步回落

  2016年1-6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3億平米,同比增長27.9%,增幅較1-5月份降低5.3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5.71億平米,同比增長28.6%,增幅較1-5月份回落5.6個百分點。整體來看,16年上半年,政策寬鬆趨穩,推動成交高位執行,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創歷史同期新高。

  2016年房地產發展形勢預測

  1、市場分化進一步加大,一二三線城市差距越來明顯

  去庫存的政策下,預計2016年樓市供應整體偏緊。一線城市由於地價高,產量穩,加上房企也偏愛一線城市,預計一線的量價將繼續向上;但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說,人口流入的吸引力不強,需求量不高,房價上漲乏力,甚至面臨高庫存、較大銷售壓力時,存在降價走量,以期減少庫存、回籠資金的可能,各線城市之間市場分化進一步加劇。

  2、樓市政策不斷,走向樂觀

  要想要消化庫存,沒有更多的刺激性政策是不可能的。限購政策一定範圍的鬆綁,首付款降低、減少交易環節稅費、公積金貸款政策進一步放鬆、降息降準等等,由此可見,2016年無論是對剛需還是改善需求的人群來說,都是買房的好時機。

  3、土地成交總量將停滯不前

  目前中國的樓市整體的庫存都存在一個供遠大於求的失衡狀態,要想“去”庫存,首先肯定要控制入市量,這就必然限制土地的成交量。

  4、房地產市場波動大

  當前中國經濟最大的巨集觀背景叫增速換擋和結構調整;樓市主基調要著力去庫存;貨幣政策寬鬆,樓市需求將大量透支,樓市在四季度瘋狂後或將逐步步入調整期;房市向上,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卻向下;地價大漲,土地成交量卻急縮……變數太多,雜糅在一起,預計給2016年房地產市場帶來的波動也比較大。

  5、市場需求結構發生改變

  16年的為了消化庫存,鼓勵農民進城買房,釋放更多的剛性需求。雖然三四城市實施效果並不理想,但從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態度來看,2016年政府會再接再厲通過新型城鎮化等各項政策助力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增強樓市信心。基於此,2016年國內商品住宅市場將向小戶型偏移。

  6、限購限貸政策不會完全放開

  7、一線城市的房價以二手房價格為風向標

  土地成交量減少,新房供應量短缺,存量房成交面積逐年上升,處於定價權掌握在賣方市場的存量房時代,一線城市房價以二手房價格為風向標跡象將更加凸顯。

  8、房企多維度經營變革的時代到來

  房地產市場由“產品導向型”發展為“客戶導向型”,“網際網路+”衝擊,去庫存壓力增大,中央適當降價提議,轉型進入深水區……2016年房企將面臨更加複雜的環境,強者生存,房企多維度經營變革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