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的基本知識

  攝影是人們記錄客觀世界的一種工具,自1837年作為一門科學技術誕生以來,其在各個階段的發展進步與人文和科技的完美結合是分不開的,顯現出了日趨明顯的時代特徵,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世界文化藝術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1:攝影的“立意”

  單反相機模仿人的視覺,你眼睛看到的東西,用單反相機準確還原成照片,傳遞給別人,使他們身臨其境。

  當我們端起相機準備拍照的時侯,問題就在眼前:你想拍什麼?或者說想通過照片傳達什麼,是一個人物,一件事,還是某人某事? 攝影的表達如同寫文章,在下筆之前你就必須為你的文章“立意”,創立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叫趣味中心。

  確立一張照片的“立意”很重要,沒有立意的照片等同一張“廢片”。看一張照片就如同在聽一個“語無倫次”的人說話一樣,你無法明白他到底想說什麼。

  一張照片只能用來說明一件事!

  如果我們試圖在一張照片中表達許多問題,可以說是失敗的。構圖時捨不得許多無用的元素,這也漂亮,那也有意思,許多漂亮的東西在一起,造成觀察者的視覺遊離,從而使得“立意”下降。

  繪畫構圖是加法,簡單的攝影構圖是減法。而真正的攝影構圖是在不影響畫面立意的前提下,儘可能的增加資訊和元素。一切都需視傳達的目的而定***此如證件照或人物肖像類的特殊攝影除外***。

  2:基本知識

  1、正確的姿勢握持相機.能有效的避免相機地抖動。避免單手握持.雙手握持時,一手握持相機手柄.一手用虎口握持鏡頭的變焦或對焦環.兩手不要在一條直線上.而應形成一個夾角,相對更穩定。握持相機時應大臂使勁夾緊身體.小臂放鬆,否則容易產生抖動。兩臂一前一後交錯放置.以形成穩定夾角。:

  2、多使用光學取景器或EVF 取景器。三角形的支撐是最穩定的.多使用光學或EVF 取景器取景.儘量避免使用LCD 取景。因為光學或EVF 取景器取景,人的眉骨可以很緊密地貼在取景窗上.配合雙手形成三角形穩定支撐。

  3、正確的站立姿勢。拍攝時,應一腳前。一腳後.而不要讓兩個腳處於同一條直線上.此外.拍攝中應大腿繃緊、小腿放鬆.以避免根基抖動影響穩定。

  4、學會調整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由於心跳和呼吸.人其實在任何時候都是晃動的.但我們可以在拍攝時先深吸一口氣,使自己穩定下來,然後吐氣.再平穩地吸氣。按動快門瞬間要屏息,將抖動降低到最小。

  5、學會半按快門。不要看到景物就直接按下快門。相機快門的行程分成兩步.即半按快門相機開始自動對焦和測光.再向下全部壓下時快門才會啟動。否則無法正確測光或對焦,影象虛且曝光不準。按動快門的一瞬也應保持穩定和柔和

  6、在安全快門時間範圍內進行曝光。***詳見快門介紹***

  7、手持時,有防抖儘量開防抖。上三腳架時,關閉防抖,避免防抖系統干擾。

  8、不要背攝影包或手裡提東西拍照。若長時間曝光,將身上的裝備全部放下,額外的負重會導致身體失去平衡。容易導致身體疲勞和抖動。

  9、尋找穩定的依託。如果測光值顯示的快門速度遠長於安全快門速度.而手頭又沒有三腳架.這時候.就可以尋找一些穩定的依託物來進行應急拍攝。例如.將身體靠在樹木或牆壁上就要比無倚靠站立穩定。曝光時間在1—3秒之間的情況下.用雙手將相機緊緊的抵在支撐物上使其保持穩定,也經常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 有的時候.可以將相機直接放在地上或牆頭這樣的平面上進行拍攝.其穩定性堪比三腳架。如果拍攝的是風景等物件,還可以把相機放在攝影包或豆袋上用自拍來拍攝。豆袋是一種裡面裝滿豆子或陶粒的布袋,可隨意變形,還不易磨損相機。

  10、善用三腳架 、獨腳架。“三腳架看出攝影師的態度”。剛開始接觸相機的人,最大的困擾就是無法保持拿相機的手穩定不晃動。雖然很多相機都有防抖功能,但也應付不了較大的晃動。尤其在夜間拍攝時,晃動更容易造成對焦不準和照片模糊。除了多拍多練習外,將相機裝在三腳架上拍攝是最可靠的。

  11、善用RAW格式!儲存卡夠大,風景,就用RAW格式.這樣可以保留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細節,白平衡、色調也更容易糾正,為後期處理提供最大的空間。

  3:光圈

  鏡頭內,口徑可變的圓形通光孔,這個結構我們把它稱為光圈。組成光圈的葉片就稱為“光圈葉片”。***理論上葉片數越多,焦外越自然,越圓***。光圈在機身上通常以f—來表示,比如F5.6,F8,F16 。我們把它稱為光圈值,簡稱光圈。數字越大,光圈越小。

  形象地講:光圈就是瞳孔。

  光線暗,瞳孔放大,增大進光量。光線強,瞳孔縮小,減小進光量。

  光圈大小,決定單位時間通光量的多少。f值越大,通光越多

  光圈的作用,類似下圖“閥門”的開合,水龍頭為光線***

  iso一定,光圈越小,快門越慢,光圈越大,快門越快。

  結論:

  大光圈,淺景深,背景虛化。同條件下提高快門速度 ***多用拍人*** *** 例如 F1.8 ***

  小光圈,深景深,前後均清晰。同條件下降低快門速度 ***多用拍大景****** 例如 F22 ***

  理論上,光圈孔徑愈大,影像質素會愈好,但由於像差會隨著孔徑的增大而急劇增加,使影像質素變差。另外,光圈太小則會產生衍射現象***在數碼攝影中,小光圈更會增加曝光時間,使影像出現噪聲現象***令影像像質降低。因此,最佳光圈值便是避免以上兩種現像出現的平衡點,亦即最大光圈值低1至2級。例如50 F1.8,縮到F4銳度最佳!

  最佳光圈:

  最佳光圈的意思是,任何一隻鏡頭,無論是定焦還是變焦鏡頭,都有成像質量最好的那一檔或若干檔光圈。在這一檔或這幾檔光圈下,鏡頭的解析度可以發揮到極致,即達到最大的解析度。最大解析度指的不是前後清楚的範圍***即不是景深***。

  普通鏡頭的最佳光圈往往在f5.6-f11的範圍內,所以才有那種“f8下無狗頭”的說法。而高階鏡頭,即所為的“牛頭”,其最佳光圈往往比較大,即使在全開的情況下,也可能很銳利。這就是人們為什麼要花高代價購買牛頭的原因之一。他們進牛頭,除了焦外成像好看之外,同時也是為了追求大光圈下的高解析度。

  F1.2-F1.4的標準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4;

  F1.8-F2的標準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4-F5.6;

  F2-F2.8的定焦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4-F5.6;

  F2.8恆定變焦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5.6;

  F3.5-F5.6的變焦距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8;

  F4.5-F5.6的變焦距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8-F11。

  ***資料僅供參考***

  注意:

  ——A檔光圈優先***攝影師多用此檔***

  1.不管拍什麼.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門,不然別開最大光圈拍。

  2.拍風景請儘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靜物特寫可使用最大光圈縮1~2級之光圈。

  4.安全快門請儘量控制在焦距倒數以上.廣角端快門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較保險.若快門不足請提高光圈或ISO。

  4:快門

  快門就是相機裡控制曝光時間的裝置。

  其實快門是一個簡稱,全稱叫快門速度。所謂快門速度,就是在按下快門,反光鏡翻起,快門葉片開啟使感光元件感光,到快門葉片關上,感光元件停止感光 其中這一段時間間隔叫做快門速度,簡稱快門。 在攝影術最初發明的那些年,拍張照片曝光時間一般都需要好幾分鐘,大部分照相機是不需要快門的,開始曝光的時候把鏡頭蓋取下,然後看錶,五分鐘後蓋上,照片完成。

  後來,膠片的感光速度越來越快***ISO越來越高***,曝光時間變為一分鐘,幾秒鐘,1/10秒甚至幾百分之一秒,這時候用手取鏡頭蓋就不夠快了。我們需要一個能準確控制曝光時間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快門。 快門有機械快門,電子快門,以及電子機械聯合快門等很多種類。

  安全快門: 安全快門約為——焦距的倒數。

  例如:使用35mm鏡頭,快門速度不得低於1/35秒,使用200mm鏡頭時速度不得低於1/200秒,否則圖片就可能糊了。***某些鏡頭有防抖功能,安全快門下,仍可降低快門速度1-2檔***

  快門和光圈是配合的。

  若抓拍,需要快門優先。***提高iso,短焦段,大光圈,三腳架,等一切可以提速的工具***

  拍舞臺注意安全快門。

  1/4000快門可以抓拍瞬間。

  夜晚的車水馬龍 10s+,小溪流水快門稍長,0.5s、1s。

  b門功能,從按下到鬆開,快門開閉時間你自己掌握。:

  5:ISO感光度

  ISO感光度:指的是感光元件的感光本領。感光度在膠片時代是恆定的,一個膠捲只有一個感光度,因為一個膠捲從工廠裡生產出來,膠片上的銀鹽數量已經決定了,是不可變的。數碼時代,CCD/CMOS是感光元件,感受光後產生的電流大小可以通過放大器來調節,因此感光度是可變的。感光度的英文縮寫是ISO。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的感光本領越強。同樣的光圈快門條件下,感光度越高,畫面越亮。

  相同條件下,ISO越低,畫質越好!ISO越高,快門越快!

  高ISO雖然速度快,放大後,影象顆粒粗***即噪點大***,不能精細出圖。所以風光攝影要用最低感光度!高ISO萬不得已的時候才用!

  對於D3100:建議晴天100、200。陰天200—800,夜晚手持、抓拍1600,上三腳架可用100.

  6:測光和曝光

  測光,就是機器去判斷光的強弱明暗。

  測光方式:一般為矩陣,中央,點測光。

  1.測光不要對著天空,不要對著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間值。

  2、因為機器為方便後期,自動曝光會欠曝,導致灰濛濛的,白的不白,黑的不黑。所以,遇到白色要加曝光,遇到黑色要減曝光!

  3.依照你拍的題材,善用測光模式***權衡測光.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

  4.若遇到測光抓不準的時候,請用AE lock 對身邊灰色的東西曝光鎖定後再來拍攝。

  5。對於M檔,測光無效,但是會影響液晶屏直方圖資訊提示。

  手動測光:

  1. 尋找畫面中接近18%灰的區塊 。

  當拍攝經驗逐漸累積之後.我們就很容易在一個畫面中找出接近18%反光率的地方.它可能是監天.可能是大太陽下的柏油路面.可能是青綠的草叢,也可能是沒有粉刷過的牆面。經驗可以幫助我們確認進行點測光的地方.應當多多拍攝.然後觀察結果並修正自己的判斷。

  2.使用灰卡或是手掌來測光

  如果判斷中間調的經驗不足或是環境混亂.可以直接將灰卡置於環境光源下,直接對著它來測光。 如果沒有灰卡.可以用自己的手掌來取代。人的膚色接近18%的灰調.所以自己的手其實就是一張很好用的灰卡。不過要記得別用被太陽晒得很黑的手背.那樣會影響測光結果。

  曝光的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