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三要訣

  太極拳是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是傳統的養生健身之學,在攻防技擊中最大的特點是柔剛相濟,以柔克剛.因此它有“神拳無敵”的盛譽.太極拳是一種內外俱練、體用兼備、拳醫相通、養練結合、性命雙修、一功兩用的內家武當派拳術.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1.盤架子盤架子是太極拳學習的基礎,也是太極拳中不可避免的一個內容。對於初學者,進行拳架演練時應該注意勻、緩、正、展這四個要素,從而保證自身能夠掌握拳架同時體悟到太極拳的要領。隨著太極拳水平的提高,就可以依據自身的需要進行拳架的演練。

  2.推手架子盤熟功夫稍進則學推手或日搭手,又日靠手。推手者,敵我二人以一手或兩手靠搭,用沾、粘、連、隨四字功夫,劃陰陽兩圈。其法有二 ①甲劃圈乙隨之而走,或乙劃圈甲隨之而走。 ②甲乙兩人各劃半圓圈,合成一整圓圈。然無論一整圓圈或兩半圓圈.均於此圓圈上研究搠捋擠按四字要訣。應注意者,甲乙二人,各有一重心;甲乙兩人靠手時,又於靠手之交叉點自成一重心,此第三重心點由甲乙兩人互相爭奪,得重心者勝,失重心者敗,此一定之理也。

  3.發勁與化勁推手練習純熟,然後練習發勁與化勁。初學者,可練手上發勁,所謂合掌或日補手。功夫較深者,練習腰勁或足跟之發勁,所謂發於足根、行於手指是也。發勁宜直,化勁宜圓,化之不盡而發之不遠。初學化勁,方向宜斜。上乘功夫,則向自身化之,所謂引進落空是也,或曰“以夫子之道反制夫子”,即借敵人之力以打敵人,借敵人之勁以還制敵人也。然發勁、化勁,必須沾、粘、連、隨、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合而運用,否則不克生效也。上面我們瞭解了太極拳的三個要訣,應該能夠幫助練習者更好的掌握太極拳。



 

  延伸閱讀:

  太極拳八字要訣

  太極拳八字要訣是:慢、圓、勻、靜、輕、鬆、柔、剛。太極拳以慢為形式練功階梯。以圓為特徵自身獨有,以勻為要點自控能力,以靜為條件神斂氣順,以輕為手段過河渡船,用意不用力,以鬆為原則關鍵.體用兼備,以柔為靈魂極柔軟,然後極堅剛以剛積柔成剛.柔剛相濟為目的。八字要訣實為太極門中獨有的傳統練功方法。

  慢:太極拳如行雲流水,緩緩而行。此種練功法一具養生之效,又為活步樁功,它能提高練功者的體力.耐力等身體素質,是太極門中必不可少的階梯根基功夫。太極拳慢的原則是慢而不滯,最忌遲呆之象,要求是外形緩慢,內神活潑,凝神固氣,虛靈不昧功夫出焉。因此太極拳前輩們提出盤架子時越慢越好是有一定道理的。

  圓:練太極拳處須走弧形.曲形.螺旋.纏絲.抽絲.亂環,勿使有缺陷.凸凹.斷續處,如環無端.周而復始等等,其實質不外都是求一圓形運動而已。只有圓運動才能使各個關節活動範圍達到全方位的最佳狀態。不但有最理想的健身效果,還是達到“人剛我柔為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的太極門必須條件.

  勻:是太極拳的要點,它能培養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冷靜分析事物的能力,不慌不忙從容不迫的待人接物能力。均勻的練功方法可對每一個細小的動作如開合.虛實.起落.旋轉等等,都會想的周到.做的細微合乎要領法度,所以它是提高太極拳盤架子質量不可缺少的訓練功法。

  靜:盤架子首先要心靜心不妄動,靜而後能定有目的、有方向、不亂動,定而後能安體態自然.八面支撐,安而後慮潛心研求慮而後能得有所收穫。練拳心靜才能保證意識集中,精神貫注到每個細小的動作中去靜在養生上能神斂氣順.開智健身。在功夫上心靜才易體鬆,由鬆入柔,柔中寓剛。

  輕:武禹襄在《太極拳論》中說:“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由須貫串”。又在《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邁步如貓行,運動如抽絲”。‘輕’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用力的習慣矛盾很大,最易被人忽視,或者認識膚淺,這是很多人練太極拳多年進步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須知輕是鬆的前提,不能輕就哦不能鬆,那就永遠沒有走向鬆柔的可能所以說輕是過渡到鬆的渡船與橋樑。

  鬆:楊澄甫在《太極拳說十要》中說:“此全是用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初學太極拳者大都渾身緊張,緊張就會滯重,故要放鬆,但要鬆而不懈。放鬆就是要將骨節拉開,筋腱拔長。手.腕.肘.肩.跨膝.踝.足.背柱等關節都要拉開拔長。鬆是太極門獨特的功夫。只有全身充分放鬆氣血才能流暢.經絡才能疏通.關節才能靈活.觸覺才能敏銳.聽覺才能準確,才能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技擊效果。所以說鬆是太極拳健身與技擊即體與用的原則和關鍵

  柔:武禹襄在《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往復須有折迭,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在盤架子時特別要注意對前六字要訣有一個深刻認識,要由鬆入柔,立身中正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沉肩墜肘,鬆腰落跨,屈膝圓襠等,所有這些基本要領都是對鬆柔的要求,在盤架子中不能馬虎。如太極起勢,最易犯抬肩毛病,這時就要特別注意墜肘沉肩鎖骨下降這個要領。摟膝拗步一勢最易尖襠,這時要特別主意鬆腰落胯這個要領,使全身向下鬆沉。只有這樣練功,才能提高鬆柔的質量。柔是太極拳推手.攻防技擊必備的功夫。但柔不是軟,如果軟那就成了健身開智型的太極拳了,柔是攻防技擊型太極拳的靈魂。

  剛:武禹襄在《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運動如百鍊鋼,何堅不摧”李亦畲在《五字訣》中說:“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方能奏效。》楊澄甫在《太極拳說十要》中寫道::太極拳功夫純熟的人臂膊如棉裹鐵,分量極沉。“太極拳中的”剛“是盤架子中由鬆入柔,積柔而成的剛,柔剛相濟中練出來的剛,而不是一般常識中所說的鋼鐵之‘鋼’剛不是硬,硬易斷破太極前輩留有“柔裡有剛攻不破剛中無柔不為堅‘“的說法太極拳是柔剛相濟.以柔克剛的拳術。其術以柔曲為體,以剛直為用,不柔曲不能化去彼之巨力,不剛直不能發放彼之身軀。

  太極八字要訣前三個字是太極拳運動的特點,後五個字是太極拳運動的規律。八字之間有密切,如欲開智檢鍵體著重演練前六個字即可;如欲的內在聯絡求太極拳攻防技擊功夫,對柔剛二字必須精心研究。如此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