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的簡介

  通俗唱法***流行唱法***始於中國二十世紀30年代得到廣泛的流傳,其特點是聲音自然,近似說話,中聲區使用真聲,高聲區一般使用假聲。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通俗唱法的相關知識吧!

  通俗唱法的唱法特徵

  通俗唱法聲音的主要特點是完全用真聲唱,接近生活語言,輕柔自然。強調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時有意藉助電聲的音響製造氣氛,所以很注意話筒的使用方法和電聲效果。

  通俗唱法以青年為中心,可以說是:寫青年,唱青年。青年唱,青年聽。

  古已有之的那種通俗唱法,並非我們現代所指的典型意義的通俗唱法。現代通俗唱法,有兩個重要的特性,一是它風格樣式國標化;二是它與現代高科技電子技術結合。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於政治經濟上的改革開放,文化上的禁錮被解除,國門大開,首先是港臺通俗音樂一擁而進,形成熱潮。這決不僅僅是因為年輕人在經濟上的獨立,而是由於流行音樂有青春活力。展示了人們是如何生活的意願。

  同時,一大批通俗歌手不斷湧現,並風格各異,五彩繽紛。通俗歌曲從此也受到了國家和人民以及音樂界的極大關注和重視。

  通俗唱法的語言特徵

  通俗歌曲中的語言,以質樸為本。它與社會生活聯絡緊密,許多歌曲直接反映社會生活中不同層面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話、直抒情懷的方式出現,一般不過多地修飾雕琢。隨著散文式甚至完全口語化的歌詞的出現,使得通俗歌曲的演唱藝術也增添了新的樣式。但是,絕大部分歌詞仍具有一定的規範性、文學性。

  吐字清晰是通俗唱法中最重要的特徵之一。中國的通俗歌曲中,普通話為通俗唱法中的主流,這包括大陸創作的歌曲,一部分港臺歌曲以及用普通話演唱的粵語原創歌曲。演唱大陸創作的歌曲時,語音大多比較規範,講究“出字、歸韻、收聲”的咬字吐字過程,字字清晰、質樸無華。粵語歌曲的演唱,則應有濃烈的南國風格,但語言不通亦難為內地觀眾所接受,於是有人將粵語譯成普通話演唱,但由於語系不同,字音規律差別甚大,因而仍然難於達到粵語演唱的效果。

  可見,語言之於通俗唱法的重要性。吐字清晰,歸韻收聲準確乃是通俗唱法的重要特徵。也有一些曾經學習過美聲唱法的歌手,往往不注意咬字的力度,或不習慣把字頭***聲母***重咬,而過多注意追求聲音的效果,因而在轉唱通俗歌曲時,便覺風格不濃、韻味不足,乃至大大削弱了歌曲的感染力。

  通俗唱法的歌詞特點

  通俗歌曲的歌詞,一般都比較生活化、口語化,即使是帶有詩情畫意,意蘊較深的歌曲,也都從歌曲的總體氛圍上來刻畫、追求,而歌詞本身也多儘量做到口語化、生活化,因而要注意歌詞的語言性。許多優秀的通俗歌曲表達意境與氛圍十分濃郁,然其歌詞仍十分通俗易懂,不刻意雕琢。如《彎彎的月亮》歌詞:“遙遠的夜空,有一個彎彎的月亮,彎彎的月亮下面,是那彎彎的小橋。小橋的旁邊有一條彎彎的小船,彎彎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嬌……”;又如《濤聲依舊》:“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無助的我已經疏遠了那份情感,許多年以後才發現又回到你面前……”這兩首歌的歌詞,公認是文學品位頗高的上乘之作。它們可以說是詩化了的語言,口語化的表達方式。通俗歌曲中這類有一定藝術功力的歌詞不少。另外,也有一些歌詞是大實話、大白話,甚至不講究格律韻腳,如果沒有音樂的幫襯,那簡直就是在說話了。當然,由於通俗歌曲創作的無規定性,群眾自我參與意識極強,所以,各種創作現象體現了極大的包容性。但是,通俗歌曲的創作還是應當追求一種品位與檔次,以提高創作質量,為廣大群眾貢獻更多更好的好作品。

  基於通俗歌曲歌詞的口語化與生活化的特點,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上,就應當把歌詞的語言特點表現出來。比如歌詞的邏輯重音、感情重音,句與句之間的銜接與停頓,語氣的鮮明與準確以及連貫性與整體性等,都要通過對語言特徵的把握來予以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