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小畫繪畫美術葫蘆教案

  繪畫是幼兒教育課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繪畫教育在培養幼兒的藝術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小班要畫葫蘆,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小班繪畫葫蘆教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班繪畫葫蘆教案篇1

  【活動設計】

  3-4歲幼兒手指肌肉群發育還不太完善,這一練習畫封閉的圓形的美術活動不僅讓幼兒的小肌肉得到發展,也讓幼兒瞭解各種顏色。這節課以遊戲的方式引導幼兒練習畫封閉的圓形,富有童趣,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畫圓。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正確的方法練習畫封閉的圓形。***重點***

  2、能大膽想象不同顏色水果並均勻地塗色。***難點***

  3、體驗參加美術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豐富幼兒的水果生活經驗,能說出多種水果並認識相應的顏色。

  2、有認識或吃過糖葫蘆的生活經驗。

  物質準備:

  1、太陽娃娃圖案的大開紙一幅,和人數相等的畫有小棒的紙條。

  2、幼兒用油畫棒每人一盒。

  3、Ppt《太陽娃娃的糖葫蘆》

  4、畫架***或移動黑板***

  【活動過程】

  一、出示糖葫蘆圖片ppt1,引起幼兒的興趣。

  寶寶看,這是什麼?***糖葫蘆***吃過糖葫蘆嗎?

  什麼味道?***甜甜的***單擊出現圖片

  二、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1、甜甜的糖葫蘆,是什麼樣的呀?***紅紅的、圓圓的***

  2、紅紅的、圓圓的糖葫蘆,一個一個串起來,真好吃。

  3、圓圓的、紅紅的裡面會包著什麼好吃的呢?

  4、水果:哦,紅紅的水果可以做糖葫蘆,還可以用什麼水果做呢?

  5、哦,圓圓裡面包著各種顏色的水果,黃黃的水果做黃黃糖葫蘆,綠色西瓜做綠色糖葫蘆,用甜甜的糖把各種顏色的水果包起來就成了各種各樣的糖葫蘆。

  三、引導幼兒繪畫太陽寶寶的糖葫蘆。

  師:甜甜的糖葫蘆,誰喜歡吃?寶寶喜歡吃,她也喜歡吃呢?***出示太陽娃娃***你們願意請他一起吃嗎?現在我們大家一起做糖葫蘆請太陽娃娃吃吧!

  1、完整示範

  ***出示小棒紙條***糖葫蘆要穿在小棒上,我請他吃紅紅水果味的吧!

  第一次:選出紅色的小蠟筆,用甜甜的糖把紅紅水果包起來,水果什麼顏色的?***塗上紅紅的顏色***。好,做好一個。

  2、重點引導幼兒畫封閉的圓

  第二次:再做一個,用甜甜的糖把紅紅水果包起來,***示範畫o***做的時候一定要用糖包住裡面的水果,可別讓裡面的水果跑出來哦!***故意畫出缺口***又做好了一個,幾個***2個***小棒還有這麼長,還可以再做呢。

  3、幼兒示範操作

  第三次:這次,那位寶寶願意上來做。***請一名幼兒上來示範***

  還可做,我們一直要把它都做滿,這樣太陽娃娃可以吃好多糖葫蘆的!***貼示範紅色的糖葫蘆***

  4、發散性思維

  剛才我們請他吃的是紅紅水果味的,你還想請他吃什麼顏色水果味的呀?

  四、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製作各種水果口味的糖葫蘆。

  師:我們可以把自己最喜歡的各種顏色的水果做成糖葫蘆送給他吃。注意哦,糖葫蘆一定用甜甜的糖把水果包成圓圓的,不能讓水果跑出來,還要串在小棒上,不然太陽娃娃吃的時候就會掉下來的,好,現在我們來做糖葫蘆吧!

  2、幼兒繪畫,教師指導。找一找,有沒有水果可能會跑出來啊?

  五、作品評價

  1、糖葫蘆做好了,就請太陽娃娃吃吧,想一想要說一句好聽的,有禮貌的的話哦。***幼兒自由送作品***

  2、你請太陽娃娃吃的是什麼水果味的?

  小班繪畫葫蘆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國畫《葫蘆天牛》,瞭解葫蘆的基本形狀,感受中國畫獨特的韻味。

  2、繼續嘗試簡單的構圖方式,表現出疏密、濃淡的變化。

  3、保持良好的繪畫常規。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過葫蘆。

  2、課件:各種葫蘆連著藤蔓的照片和國畫作品,葫蘆圖片。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課件,師幼一起欣賞各種葫蘆的照片和國畫作品。

  ***1***師:圖上有什麼?是什麼樣子的?什麼顏色的?照片上除了有葫蘆,還有什麼?是什麼樣子的?藤是什麼樣子的?有幾個葫蘆?是怎麼構圖的?

  ***2***教師小結:葫蘆是長在藤上面的,藤上有葉子,葉子像手掌一樣。藤是相互纏繞的,有的粗,有的細。葫蘆和葉子的佈局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2、師幼共同討論葫蘆的創作方法。

  ***1***師:今天我們要畫葫蘆。你知道先畫什麼?藤怎麼畫?葉子又怎麼畫?葫蘆呢?用什麼毛筆比較合適?

  ***2***教師小結:可先畫葉子,再畫葫蘆。用提鬥側鋒三五筆畫出一片葉子;用提鬥按著轉兩筆畫一個圓***上面的圓小,下面的圓大***,上下兩圓累加即成一個葫蘆;用小號筆濃墨、中鋒勾葉脈,畫藤。

  3、幼兒創作,教師巡視,鼓勵幼兒先想好構圖方法再動手繪畫。

  創作重點:先畫葉子,注意葉子的大小、濃淡、重疊變化;再畫葫蘆,有大小、高低、顏色深淺變化;最後再點蒂,勾葉脈,畫藤。

  4、展示幼兒作品,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見解。

  師:你喜歡哪幅葫蘆圖?為什麼?你是先勾葉脈還是先畫葉子的?

  ●欣賞、評價應側重於葫蘆的造型和整幅畫的構圖。

  【評析】

  絲瓜、葫蘆是“藤蔓植物”主題活動的代表。這兩個活動著重讓幼兒瞭解藤蔓植物的長勢和疏密的構圖方法。教師可引導幼兒遷移此經驗,繼續嘗試繪畫葡萄、黃瓜、紫藤這些植物,為下一節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參考資料

  葫蘆天牛

  以工筆畫蟲,粗筆寫花草,一般稱之為“工蟲花卉”。作品中普通的天牛和葫蘆在白石老人的筆下顯得那麼生動、可愛,富有生活氣息,飽含著老人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

  大班幼兒在欣賞這幅作品時,可由葫聲引入,再結合天牛充分發揮想象。欣賞重點是葫蘆的造型,特別是那個被擋住了一半的葫蘆;枯筆畫的葉子可作為幼兒學畫的參照。

  小班繪畫葫蘆教案篇3

  [案例背景]: 我園是一所具有濃厚民間藝術的幼兒園,泥塑活動也是我園開發的一項園本課程,開展泥塑活動可以鍛鍊幼兒小肌肉的靈活性,手眼協調能力以及創造、表達能力等。在泥的選擇上選用了麵粉、凡士林、透明色彩進行加工,是天然材料製成,沒有毒害性。我們開展這一活動從託班開始並初步延續到大班,使幼兒得到持續性的發展。

  [案例描述]:

  在美術泥工活動中,我和寶寶們為一起製作好吃的“糖葫蘆”。每一位孩子都得到了泥工材料專注地搓著、團著,這時有幾個孩子偷偷地在一旁講著悄悄話,為鼓勵孩子就說:“誰做的又快又好,我就給他先拍照片,還發五角星。”武文月從一開始就是那麼地認真,她小心地從大塊泥中分出一小塊在泥工板上團,不一會兒武文月團好了幾個“糖葫蘆”,現在要將幾個“糖葫蘆”連線好,串在小棍上,她的小臉露出了微笑,離成功僅是一步之遙,武文月更加小心地拼插著,到了最後一個連線處,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因為用力過猛棍子斷了,“糖葫蘆”也滾了一地,武文月頓時皺起了眉頭,再看看,有的“糖葫蘆”已被踩壞了,要串好就必須從頭再來了,如這樣就不可能拿第一了,她再也按捺不住了,帶著哭聲大聲的叫了起來:“教師,我的棍子斷了,怎麼辦?”“再拿個棍子試試吧,別的小朋友能做好的事你也能行的。”我用信任的目光鼓勵她,可武文月沒有了再繼續做下去的勇氣,她一直哭泣著,任憑我怎樣勸他,她的嘴裡一直喊:“我不要做了,我要媽媽。”最後,武文月拿著我做好“糖葫蘆”的安靜了下來。

  分析:武文月小朋友是託班幼兒,聰明活潑,性格開朗。在班級中算是一個各方面發展都較好的孩子,因此在集體面前經常受到教師表揚,孩子們更是以她作為學習的榜樣,漸漸地武文月有了一種優越感,做任何事時她總是認為自己是做的最好的,同時在心裡埋下了脆弱的種子。另外,她在家中也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的小寶貝,百般呵護、寵愛有佳,當武文月有什麼要求時家長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她,聽慣了讚揚聲的武文月,變得即自尊又脆弱,做任何事時如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她就會發脾氣,直至在家長的幫助下滿意後才罷休。熟不知,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怎能等同於溺愛遷就得小家庭呢?要知道人在生活與工作過程中,漫長的人生之路,無論你怎樣設計、安排,失敗與挫折總是伴隨著你的左右。在上次手工活動中,武文月的作品被教師貼在了教室的牆壁上,所以,同樣製作“糖葫蘆”的這次手工活動中,武文月得到讚揚的願望更加強烈了,然而,事與願違。因此此次活動成了韞嫻日積月累無法面對挫折心態的導火線,同時也給我敲響了警鐘,要關注孩子的成長,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我覺得可以採取的教育策略是:

  一、耐心教育 、冷靜引導。《綱要》指出“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當孩子哭泣時,一定要保持耐心,既不能責罵、訓斥,也不能妥協、順從,最好的方法就是冷處理。教師可以暫時不予理睬,冷眼旁觀,讓孩子盡情地宣洩心中的不快,待她發現哭並不能解決問題時,哭聲漸漸地停止時,這時就應抓住事機,引導她想辦法解決問題,讓她體會到只有自己不斷努力去做才能達到最終的成功的道理。

  二、榜樣薰陶、激發動力。可以利用琅琅上口的兒歌、聲情並茂的故事、向孩子介紹張海迪、海倫·凱勒以及保爾的故事,他們用那種不屈的精神和堅苦卓絕的意志,克服無數多常人無法理解的困難,最終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成功者。讓她意識到自己所碰到的困難微乎其微,只要有信心就不怕任何的困難。

  三、家園配合、步調一致。家庭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資源,它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正如《綱要》所說“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我想利用家訪等形式與孩子的家長交流孩子所存在地問題,探討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如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當認為孩子確實是需要的,那麼就要給孩子提出,要想得到這個東西,就必須要自己付出。讓孩子知道只有經過自己努力獲得的東西,才會最珍惜。

  四、挫折訓練、保持愉快。古人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孩子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除了給予孩子的愛以外,還應該有適當的懲罰手段,不能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怕苦,怕累的壞習慣***實際上這也是一種挫折訓練***, 注意鍛鍊孩子經受考驗、經歷失敗、總結教訓、克服困難的能力。在家園配合的前提下,還要鼓勵孩子學習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可以經常交給她一些完成有一定困難的任務,給予她充分的信任,即使做壞了或者造成一定損失,我們都應該鼓勵她,積極幫助她找出問題所在,再重新開始。告訴孩子:你一定能成!教師家長的信任,孩子的自信,就一定能夠完成教師家長交給的任務。在堅持不懈地適當地挫折訓練的同時還要鼓勵孩子講出每天,每件事的感受,對於積極的情感給予讚揚,對於消極的東西給予疏導。保持終日的好心情有助於孩子迎接不同的挑戰。

  [案例反思]:案例所呈現出的現象其實在我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比比皆是,教師常認為這是孩子獨有的天真,可愛,不以為然,有的教師姑且遷就順其發展,而有的教師則態度生硬嚴厲批評,未曾從孩子的角度感受思考,可想而知多少幼小的心靈被摧殘。案例中,我顯然做到了第一步,去關注了這個孩子,只有接近和融入孩子的世界,傾聽孩子的聲音,才能觸控孩子的心靈。但是我如能早些察覺如武文月這樣的孩子,主動同她進行心靈的碰撞,也許這時教師所起的作用是我們未能預料的,在孩子眼裡認為教師是他們到底成功彼岸的扶梯。蒙臺梭利指出:“兒童使我們認識到與成年人完全不同的心理生活內容。”我們看到孩子眼裡的那個童話世界了嗎?也許,不管是遊戲還是教學,我們都不應該忽視孩子的種種表現,我們所做的不都是為了孩子嗎?傾聽孩子的聲音才會發現孩子問題;傾聽孩子的聲音才會更理解孩子的心理。因此,教師應將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地位置上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理解他們的行為動機,真正成為孩子學習生活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使孩子人生起始的每一步都與我們緊緊相連,走得那麼美好。

  通過案例不難看出武文月所表現的情緒有著它的必然性,“教師反覆勸說無濟於事” 教師的妥協也反應了教師在平時忽視了對孩子如何面對挫的教育,以及折挫練習的缺乏毅然顯露出來了。日本人曾說:“非常羨慕中國的孩子,他們享受了世界上最好的待遇。”可這種“最好的待遇”的結果是:孩子的依賴性太強,獨立性和適應能力太差,跌倒了就無法爬起來。其實一個人的意志力堅強與否,承受挫折的能力強與弱,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環境影響。我們希望孩子摔跤時不哭,更希望他在生活的考驗面前微笑。如果永遠都將孩子置於自己的羽翼之下,幫他擋住傷害與失敗,那他就永遠也學不會如何在打擊到來時獨自承受。所以,作為教師應剋制 “想幫他一把”的衝動,給孩子一個瞭解挫折的機會。在平時的遊戲學習中循序漸進地創設一些挫折訓練的機會,逐漸增強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能夠發揮最大的潛能,克服種種困難,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