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可不可以辟穀

  養生有一定研究的人應該都聽過辟穀養生方法,很多老人相信辟穀可以治百病,那麼這是真的嗎?老年人可以辟穀嗎?下面小編為你介紹。

  

  1、“辟穀”從字面理解,即限制米穀食物攝入之意。不過,真正的“辟穀”並不是完全不吃東西,而是限制飲食,可以吃些粥之類的清淡飲食,並少量食用松子、茯苓、白朮等,將人體新陳代謝調節至較低水平,減輕胃腸負擔,讓胃腸得以休息,從而達到養生目的。

  2、雖說“辟穀”源於中國古代道家的養生之法,傳統中醫吸取了部分道家養生精華,但是這一方法只適合訓練有素、修煉得道的人,一般人並不建議嘗試。

  3、關於“辟穀”,不少人誇大了它的神奇功效,有些人甚至把辟穀描繪為可以醫治百病的靈丹,似乎經過幾個週期的“辟穀”,絕大多數頑疾都可康復,這顯然與客觀事實不符。

  4、老年人、生長髮育期的兒童、孕婦和乳母、體質虛弱的人不適合辟穀。這些人群各個臟器衰退、發育等不健全,長期不進食有礙自身臟器功能正常運轉,不利於胎兒、新生兒和兒童的正常生長髮育。

  5、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不適宜“辟穀”,大致有:

  5.1、患有腎功能、肝功能、心功能等臟器功能障礙的人。採用不得當的“辟穀”,長時間不進食,反而增加臟器受損程度,威脅生命。

  5.2、患有營養不良的人。本身身體就缺乏多種營養素,再加上長期不進食,營養缺乏症進一步加重,各個臟器就不能正常工作,身體代謝紊亂,引起免疫功能受損,出現感染等多種併發症。

  5.3、糖尿病病人。這部分人的血糖穩定是最重要的,而長期不進食食物,會引起血糖的很大波動,就容易出現各種急慢性併發症,有害身體健康。

  5.4、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長期不進食會使人體的消化系統功能減退、腸黏膜的萎縮、腸道菌群的移位等,或加重膽結石、胃潰瘍、敗血症等。

  5.5、患有惡性腫瘤、結核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大手術後的病人。這些人群疾病的代謝特點就是每日消耗的熱量較高,需要所謂的“高營養”,而如果長期不給熱量,這無形當中增加了疾病的程序,有害健康。

  6、“辟穀”是一種極端的養生方法,只適合少數常年修煉有素的人。而常人斷食容易引起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感染病毒,健康更無從談起。對於那些本身患有慢性病、體弱的人士更不可輕易嘗試“辟穀”和斷食。

  中老年人辟穀養生八大原則

  1、服氣是辟穀的前提,練辟穀者必須先練服氣。辟穀層次要逐漸提高,確定辟穀時間要量力而行。

  2、辟穀時要儘量避免不蹲,如下蹲後應慢慢立起,睡在床上也要慢慢的起來,不要急速爬起,避免過分劇烈的動作。

  3、辟穀後舌苔變厚,口中吐臭氣,面板也會有酸臭味,小便變黃變濁,無大便或拉稀便如便似醬油狀、柏油狀,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是身體排毒的表現。

  4、辟穀時會有氣衝病灶反應,在正邪相博之時會把隱病激發出來,出現這種現象時要正確理解,不要害怕有此反應是身體好,氣感強、祛病快的表現。

  5、最好在晚上10時結束辟穀,同時進食少量稀粥,然後立即打坐。這時練功只是放鬆入靜,沒有運用意念,時間愈長愈好。此時打坐效果顯著,有人辟穀時還無氣感,此時才有氣感。

  6、恢復飲食後不要馬上進補,要有三五天的緩慢恢復期後才正常飲食。

  7、辟穀者要樂觀豁達,心平氣和,整個辟穀期間都要保持心情樂觀和情緒穩定。

  8、為治病而辟穀者,並非辟穀時間越長、辟穀層次愈高愈好。病重、體弱者辟穀時應量力而行,適可而止。

  老人辟穀能緩解一些疾病

  對於糖尿病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控制血糖的首選方法就是節食。如果節食和改變生活習慣能夠將血糖維持在合理水平,那麼就不必求助於藥物,這也是不少辟穀推崇者聲稱辟穀能夠“治癒”糖尿病的原因之一;但並非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適用節食的療法,某些糖尿病型別容易在飢餓的條件下誘發酮症酸中毒。因此對於患者來說,節食的具體操作要有明確的計劃和安排,併兼顧自身感受,最好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而不可盲目投身辟穀的懷抱追求“根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對於心血管疾病

  由於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節食和控制體重無疑也將使人們遠離這一人類第一健康殺手的威脅。動脈硬化及粥樣斑塊是冠心病***心肌梗塞***,腦血管病***腦梗塞、腦出血***的直接原因,節食則有助於降低血脂、逆轉脂肪肝,推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故此部分辟穀愛好者認為辟穀能夠“疏通和軟化血管”,其意義實際上也不外乎節食減肥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