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與經濟生活的關係

  茶文化與茶葉經濟就像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要使茶葉經濟得到健康、快速發展,離不開茶文化的宣傳。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中華茶文化是多元的,也是逐漸演化而融合的。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茶葉從茗菜、藥用變為飲用,又從單純的解渴、保健,提升為重視高尚禮儀的茶藝、茶禮、茶道、豐富了人類的物質生活與精神文明,是上天賜給人類的兼具生活性、藝術性及文化性的瑰寶。

  經濟富有之後的大眾生活,已從物質需求轉為精神生活的需要,必然尋求休閒,舒解身心壓力,旅遊在生活規劃中益形重要。

  文化是無形的,但能催化、改造及創新社會潮流,引領社會活動,而經濟的發達是源自社會活動,因此茶文化是創造茶產業經濟的根基,要發展茶產業就要先弘揚普及茶文化,使茶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中。配合地方茶文化資源興建具有地區茶文化特色的茶博物館或文物館,設立觀光茶園配合旅遊發展休閒茶業,使茶文化與旅遊相結合是促進茶產業經濟發展的途徑之一。

  弘揚文化就得依賴文化行銷,教育與研習是文化行銷的重要手段,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最貼切大眾的生活,可以促發大眾的學習,充實生活內涵,也是很自由的學習場所,因此茶博物館具有極大的茶文化行銷功能,是弘揚茶文化的重要媒介。天福茶博物院為突顯其茶文化行銷,弘揚茶文化的功能,而著重的措施為:

  ***1***建構良好的終生學習環境與機會;

  ***2***積極參與茶文化活動,強化社會的互動;

  ***3***重視與媒體的互動,及善用博物館的媒體本質發揮無形效用***宣傳效果及形象塑造***。

  博物館的古典功能是展覽、研究、教育及典藏,而現代的博物館須兼有娛樂、休閒功能。把文化由室內推出室外,與大眾共享,與環境共有,與生活相融,是現代博物館必須兼有的功能。天福茶博物院區景觀規劃理念就是秉持茶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發揮以茶文化旅遊發展茶經濟的功能,是以茶文化為基調,以結合旅遊為主軸,以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經濟為目標。

  中國有豐富的茶文化資源,極具發展茶文化旅遊的潛力,進而藉由茶文化旅遊開發新的消費市場,促進茶文化產業化,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經濟。

  茶文化與茶葉經濟的關係

  1、“茶為國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

  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茶文化的產業需求,正在不斷趨向成熟 。這種關係的表現特徵,即是以“茶文化”為媒介,形成茶栽培、製茶工藝開發、茶飲、茶禮、茶儀、茶會等多種茶經濟產業鏈,不斷擴大中外市場佔用額,不斷提升品牌,拓展規模,在所在地已備具了相當的經濟實力,推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以“中國白茶之鄉”的安吉為例。安吉不僅是名副其實的竹鄉,而且也是聞名遐邇的茶鄉。當地通過發現和推廣白茶,帶動了經濟發展,並形成了一個產業規模。白茶,原生長於天目山北麓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之顛,僅此一叢野生。相傳樹齡已逾數百年。上世紀70年代末,經安吉茶葉科技人員發現後潛心研究,終獲無性繁殖成功。到2008年止,白茶己發展到5萬畝,形成白茶生產產業化和規模化,白茶已成為安吉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一大新興的支柱產業。

  與此同時,為了弘揚茶文化,使安吉白茶發揚光大,安吉縣已連續舉辦了多屆“中國安吉白茶節”,節慶活動歡快明朗,富有茶鄉韻味,進行茶藝表演,白茶仙子評選,白茶主題公園遊園、白茶街開街和白茶村揭碑儀式。該縣的白茶產業經濟仍呈上升態勢。這足以證明:一個新穎的白茶產業,牽動了一個成熟的產業基礎,其滲透力是無限的,經濟回報也是無限的。

  2、“茶為國飲”促進人民生活消費理念的時尚化

  目前,人民生活消費指數不斷提高,生活需求量逐步上升,對茶文化的消費需求,在不同層次的消費人群中,呈現了不同的消費特徵。細分這種市場,可概括為普通消費型、美容消費型、休閒消費型,社交消費型、保健消費型、學術消費型及外交消費型等。鑑於多種消費關係,就為我們擁有各種經濟成份的茶飲經營者,拓展了施展才藝的空間,為經營構築了各種不同的市場模式;為我們精心經營,也提供了豐富的創造力。

  3、“茶為國飲”促進優秀文化旅遊大都市的國際化

  當前,我國各地正在建設文化經濟大省、城市正在打造優秀旅遊文化國際化大都市兩張名片。目前茶葉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茶文化的提高,茶經濟的發展,也同時促進了茶旅遊業興起和發展。由於中內外交流的頻繁進行,內外部市埸環境條件的變化,由此更多地吸引了不同的消費群,從而引起新的消費形式的變革,或應運而生。當前,正在各大城市盛行的早中午茶和下午茶,正是“分時消費” 和“茶餐結合”的一種典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