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邊茶製作工藝技術

  每種茶葉都有自己獨特的製作工藝,四川邊茶也不例外,四川邊茶的製作工藝如何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四川邊茶提取物的作用

  四川邊茶***康磚***是黑茶的一個主要品種,所含茶多酚與綠茶和紅茶不同。本研究利用酶動力學方法測定了邊茶萃取物對脂肪酸合酶***Fatry Acid Synthase,FAS,E.C.2.3.1.85***的抑制作用,近幾年研究報道該酶是減肥和抑癌的雙重潛在靶點。

  結果表明,邊茶萃取物對FAS有可逆和不可逆抑制雙重作用,最佳萃取溶劑為50%的乙醇,在常溫下5h即可達到最佳萃取效果。用開水泡茶的方法經兩次浸取可提取出近60%的抑制FAS有效物,比綠茶的浸出效率約高1倍,但需較長的浸泡時間。邊茶的新茶對脂肪酸合酶的抑制能力並不強,存放數年的邊茶抑制能力最好,其後有所下降,但大部分抑制活性可保持20年以上,而30年以上儲存期可能會使抑制能力明顯下降。邊茶提取物與底物乙醯輔酶A和丙二酸單醯輔酶A的競爭性質都是競爭性與非競爭性的混合型;對FAS中的酮醯還原反應的抑制不明顯,這說明酮醯還原酶結構域並不是其主要作用位點;這些和綠茶及紅茶都有不同。

  由實驗結果分析邊茶中的抑制劑不同於紅茶和綠茶,可能是茶多酚中的茶褐素,其抑制能力高於兒茶素而接近茶黃素。這些結果表明邊茶在減肥、抑癌等方面可能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南路邊茶的製作工藝

  做莊茶的製造工序依次為:殺青、初堆、初晒、初蒸、初踩、二堆、初揀、二晒、二蒸、二踩、三堆、復揀、三晒、篩分,三蒸、三踩、四堆、四晒。

  1、殺青傳統殺青法是用直徑93釐米的大號鍋殺青,每次投葉量15—20公斤,投葉前鍋溫約3000C,方法是先悶炒,後翻炒,翻悶結合,以悶為主。時間10分鐘左右,鮮葉減重約10%。一般使用川一90型殺青機殺青,鍋溫240—260℃投葉量2025公斤,悶炒7—8分鐘,待炒到葉面失去光紙葉質變軟,梗折不斷,並有茶香散出,即可出鍋。

  2、扎堆扎堆即渥堆。其目的是使茶坯堆積發熱,促進多酚類化合物非酶性自動氧化,使葉色由青綠變為黃褐,並形成南路邊茶的特有品質。扎堆是做莊茶的重要工序,多的要進行四次扎堆,少的也要進行三次。第一次扎堆在殺青之後,殺青葉要趁熱堆積,時間8—12小時,堆溫保持60℃左右,葉色轉化為淡黃為度。以後每次蒸踩後都要進行扎堆,時間8—12小時,作用是去掉青澀味,發出老茶香氣。堆到葉色轉為深紅褐色,堆面出現水珠,即可開堆。如葉色過淡,應延長最後一次扎堆時間,直到符合要求時再晒乾。

  3、蒸茶目的是使葉受熱後,增加葉片韌性,便於脫梗和揉條。方法就是將茶坯裝入蒸桶內,放在鐵鍋上燒水蒸茶。蒸茶用的蒸桶,俗稱“甑”。上口徑33釐米,下口徑45釐米,高100釐米,每桶裝茶12.5—15公斤。蒸到斗笠形蒸蓋汽水下滴,桶內茶坯下陷,葉質柔軟即可。

  4、踩茶蒸好茶坯趁熱倒入麻袋中,紮緊袋口,兩人各提麻袋一頭,將茶袋放在踩板上端,然後兩人並立於茶袋上,從上到下用腳蹬踩,使茶袋滾動,促使茶坯緊捲成條。兩人腳步要齊,用力要勻,茶袋以緩慢滾動為好,不宜過快。踩板用6—7釐米厚的木板製成,長約6米,寬約1米,裝成30度斜坡,兩邊安置竹竿作扶手,以便於操作。蒸和踩緊密相連,一般是三蒸三踩,少的也要兩蒸兩踩。

  5、揀梗、篩分第二、三次扎堆後各揀梗一次,對照規定的梗量標準,10釐米以上的長梗都要揀淨。第三次晒後進行篩分,將粗細分開,分別蒸、踩、扎堆,然後晒千。

  6、晒茶每次扎堆後,茶坯都要攤晒。攤晒厚度6—10釐米,並做到勤翻,力求幹度均勻。每次晒後茶坯都要移到室內攤一、二小時,使葉內水分重新分佈均勻,方能進行下一次蒸、踩。如茶坯乾溼不勻,蒸後含水量也不同,蹬踩時葉片容易破爛。攤晒乾度適當是做好做莊茶的關鍵之一,必須認真掌握好每個工序的幹度。根據實驗,第一次晒茶,晒至六到六成半乾***含水量25-35%***為宜,第二次晒至七成到七成半乾,第三次晒至七成半到八成幹,最後一次晒至八成半到九成幹,毛茶含水量為10-14%。

  莊茶新工藝

  這項新工藝是雅安茶廠和蒙山茶場等單位60年代末期共同研究的成果。

  新工藝的製造工序依次為:蒸青、初揉、初揀、初幹、復揉、握堆、復揀、足幹。

  1、蒸青蔗青就是用蒸汽殺青。就是將鮮葉裝入蒸桶,放在沸水鍋上蒸,待蒸汽從蓋口冒出,葉質變軟時即可,時間約8—10分鐘。如在鍋爐蒸汽發生器上蒸,只要1一2分鐘。

  2、揉捻揉捻分兩次進行,現已推廣機揉。鮮葉殺青後,趁熱初揉,目的使葉片與茶梗分離,不加壓,揉1—2分鐘即可。揉捻後,茶坯含水量為65一70%,經過初幹,使含水量降到32—37%,趁熱進行第二次揉捻,時間約5—6分鐘,邊揉邊加輕壓,以揉成條形而不破碎為度。

  3、渥堆渥堆方法有自然握堆和加溫保溼渥堆兩種。

  自然渥堆是將揉捻葉趁熱堆積,堆高1.5—2米,堆面用席密蓋,以保持溫溼度。約經2—3天,茶堆面上有熱氣冒出,堆內溫度上升到70℃左右時,應用木叉翻堆一次,將表層堆葉翻入堆心,重新整理成堆。堆溫不能超過80℃,否則,堆葉會燒壞變黑,不堪飲用。翻堆後,再經過2—3天,堆面又出現水汽凝結的水珠,堆溫再次上升到60—65℃,葉色轉變為黃褐色或棕褐色,即為握堆適度,開堆揀去粗梗進行第二次千燥。

  加溫保溼握堆是在特建的握堆房中進行的.室內溫度保持65—70℃,相對溼度保持90—95%,空氣流通,在製品的含水量為28%左右。如能具備如此條件,握堆過程只需36—38小時,即可達到要求,不僅時間短,而且握堆質量好,可提高水浸出物總量2%,色、香、味均佳。

  4、乾燥渥堆後的茶坯,含水量在30%以上。而做莊茶含水量要求達到12—14%。所以,渥堆後的茶坯必須經過乾燥處理才能達到要求,且能固定品質,防止變質。

  乾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初幹葉含水量達到32—37%,再幹葉含水量為12—14%。一般採用機器千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