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豬的技術

  豬***pig***,雜食類哺乳動物,是五畜之一。在十二生肖裡豬列末位,稱之為亥。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飼養豬的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飼養豬的技術

  豬***pig***,雜食類哺乳動物。身體肥壯,四肢短小,鼻子口舌較長,肉可食用,皮可製革,體肥肢短,性溫馴,適應力強,易飼養,繁殖快,有黑、白、醬紅或黑白花等色。出生後5-12個月可以配種,妊娠期約為4個月。平均壽命20年。是五畜之一。在十二生肖裡豬列末位,稱之為亥。有很多關於豬的典故和習俗。吃拌玉米麵和菜類比較有營養..最好是放養的好 ,不要圈養。由於飼養條件有限,多圈養。

  ,古稱豚,又稱彘豚豨,別稱剛鬣。又名“印忠”、“湯盎”、“黑麵郎”及“黑爺”。甘肅方言叫"舒胖子"。

  《朝野僉載》說,唐代洪州人養豬致富,稱豬為“湯盎”。唐代《雲仙雜記》引《承平舊纂》:“黑麵郎,謂豬也。”

  在華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就已開始飼養豬、狗等家畜。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豬,其圖形與家豬形體十分相似,說明當時對豬的馴化已具雛形。

  豬的圈養介紹

  1 實行保護性飼養。夏秋季節在豬舍外栽植葫蘆、大瓜、窩瓜、向日葵等植物可遮蔭降溫,冬季推廣塑料暖棚飼養技術,並定期搞好驅蟲和免疫注射。

  2 推行高密度養成豬。冬季0.8平方米豬舍養1頭育肥豬,夏季1平方米豬舍養1頭育肥豬。高密度養成豬,不僅建圈少,費用低,而且育肥豬爭搶吃食。沒有活動場地吃飽則睡,愛長肉,增重快,減少飼養費用。

  3 育肥豬超90公斤後,日增重速度明顯減慢,且以脂肪沉積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銷售;不足90公斤屠宰,雖飼料利用率高,但因體重小而出肉率低,經濟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豬90~120公斤屠宰最適。

  4 品種要優。首先要根據市場需求來選擇品種。當前,要推廣多元雜交,至少要三元,最好是五元,如英國PIC豬,五系配套,生長速度快,158天可達110公斤,瘦內率66%,料肉比2.8:1。

  5 欄舍要簡。豬舍不要造得過於豪華,達到防寒保暖通風就行了。

  6 飼料要廉。飼料佔養豬成本的70-75%。飼料配方要隨著市場價格、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不要一成不變。如夏季天熱豬吃得少,飼料要配得營養好些。飼料營養要均衡,以滿足生長需要為宜。

  7 防疫要嚴。重視消毒,既要防止外來的疫病,又要防止糞便的汙染,傳播疾病,還要按免疫程式注射疫苗。

  8出欄要適時。如二元豬體重達到70公斤、內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國PIC豬105公斤時,為出欄的適時體重。此外,生豬市場價格高時,體重相對越重越好;價格低時以體重輕些為好,減少飼料消耗,降低成本。

  9 “倒喂法”養豬,就是針對上述的缺點並結合豬的生育規律和特點而確定的新型養豬法,該辦法在小豬到中豬階段。即50—60千克以前用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為主,配用必要的飼料新增劑和少量青、綠飼料。從中豬到出欄期,適當減少精料投入量,增加青、粗飼料,其比例為:精飼料60%,青飼料25%,粗飼料15%。這種方式既縮短了豬的飼養週期,又充分利用了大量青、粗飼料資源,從而節約了精飼料用量,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10飼養管理:科學飼養,按照豬的不同用途,不同年齡和生長需要合理配搭飼料,加強管理,搞好衛生,防止疾病發生。

  哺乳幼崽

  ①保溫防壓。哺乳仔豬適宜溫度:1-7日齡為31.8℃-28.3℃,8-35日齡為27.7℃-23.5℃,舍內溫度控制在18.3℃-22.1℃,相對溼度49.7%-70.4%,保持空氣新鮮。仔豬應設有保溫箱或保溫室,並在保溫箱底或距保溫室底30-40釐米處掛一隻250瓦的紅外線燈泡。同時做好仔豬護理工作,並在分娩欄內安裝護仔欄。

  ②吃足初乳及固定乳頭。仔豬生後1小時內要人工輔助吃足初乳。生後2-3日齡內要固定好乳頭。固定乳頭以自選為主,個別調整為輔,把初生體重小的仔豬固定在前排乳頭,把初生體重大的仔豬固定在後排乳頭。

  ③補鐵與過仔並窩。仔豬生後2-3日齡內,肌肉注射鐵製劑,每頭劑量100-150毫克鐵。泌乳母豬每頭哺仔10-12頭,對窩產超過12頭或不足7頭的仔豬按先產的仔豬往後產的母豬過仔的原則,把過哺的仔豬過給產期相差不超過3天、產仔少的母豬代哺。仔豬過哺前必須吃足初乳。對產仔過少的母豬,可按過仔的原則,將兩窩仔豬合併1窩,由一頭體質好。乳量充足的母豬哺育。仔豬並窩前必須吃足初乳。

  ④開食與補料。仔豬生後5日齡訓練飲水,7日齡訓練開食,至20日齡應全部開食。一仔豬開食後,補喂全價配合料,採用生溼料型***料水比為1:0.5***,日喂5-6次。

  ⑤去勢與斷奶。仔豬生後25日齡去勢,35日齡斷奶。

  ⑥衛生與消毒。每天清掃圈舍除糞2次,每週舍內通道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它消毒劑消毒1次。

  ⑦疫病防治。仔豬生後20日齡接種豬瘟疫苗。平時經常觀察豬群採食、排糞情況及精神狀態,發現疫病及時隔離治療。

  豬斷奶幼崽

  ①進豬前準備。仔豬培育舍在轉入仔豬前1周要檢查維修圈舍裝置,並清掃圈舍,然後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藥消毒。

  ②飼養。仔豬入舍後,2周內仍餵給原仔豬料,l周內控制採食,日暖5-6次,自由飲水。2周之後逐漸過渡到肥有前期料,採用生溼料型***料水比為1:0.5***,日喂4-5次,自由飲水。

  ③管理。仔豬斷奶後原窩轉入仔豬培育舍,要及時進行調教,逐漸養成在固定位置排便、睡覺、進食和飲水的習慣。舍內溫度控制在25℃-20℃,相對溼度50%-70%,保持空氣新鮮。每天清掃圈舍2次,每週會內通道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藥消毒1次。仔豬生後55-60日齡接種豬瘟、豬丹毒、豬肺疫及仔豬副傷寒疫苗。仔豬在轉群前用驅蟲精、四咪吐等驅蟲藥驅除體內寄生蟲,或用蟲剋星驅除體內外寄生蟲。當仔豬在仔豬培育舍飼養5周時轉入生長肥豬育舍。

  生長肥育

  ①進豬前準備。生長豬肥育舍在轉入斷奶仔豬的前1周,要檢查維修圈舍裝置,並清掃圈舍,然後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藥消毒。

  ②飼養。斷奶幼豬入舍後,採用生乾粉料或生溼料型***料水比為1:0.5***。肥育前期,日喂3-4次,不限量飼餵,自由飲水。肥育後期,日喂2-3次,不限量飼餵,自由飲水。

  ③管理。斷奶幼豬轉入生長豬肥育舍,按豬的品種、體重、體質強弱等相近的原則組群,每群10-20頭。斷奶幼豬轉入生長豬肥育舍後,舍內溫度控制在21℃-16℃,相對溼度50%-70%,保持空氣新鮮。每天清掃圈舍和除糞2次,每週舍內通道用2%火鹼溶液或其它消毒藥消毒1次。平時經常觀察豬群採食。排糞情況及精神狀態,發現疫病及時隔離治療。當肥豬體重達90-100公斤時出欄。

  農家飼養豬

  ⒈生喂與熟喂

  在農村,許多養豬戶有飼餵熟食的習慣,認為熟喂可以縮小飼料體積,軟化粗纖維,豬可以多吃,又可以提高消化率。據試驗,飼料的型別不同,生喂與熟喂有所區別,青、粗料型別日糧熟喂比生喂好,幹物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也是熟料組高,蛋白質和粗纖維的消化率二者無顯著差別。精料型別日糧中,豆料籽實熟喂比生喂好。但多數精料型別日糧,生喂比熟喂好,一般煮熟後的精料要損失5%~10%的營養成份,生料飼餵肉豬,平均日增重比熟喂提高10%,每增一公斤毛重可節省精料0.2~0.3公斤,幹物質消化率二者無差別,蛋白質消化率生喂比熟喂高。此外,生料餵豬可以節省許多人工和燃料。然而,有些有毒或易汙染飼料,如菜籽餅、棉籽餅、泔水等經過蒸煮可以起到解毒或消毒的作用。

  ⒉稠喂與稀喂

  稀喂因含水量多,稀湯灌大肚,導致消化液分泌減少,加速胃排空,使飼料在胃內停留的時間縮短,勢必降低飼料營養成份的消化率。稠喂特別是生幹喂和生溼喂,能加強豬的咀嚼機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延長飼料在胃內停留的時間和提高營養成份的消化率,因此提倡稠喂,幹飼料拌水或幹飼料拌青飼料漿水的乾溼程度以捏得攏、散得開為宜。

  ⒊少餐與多餐

  必須根據豬的類別、年齡、季節和飼料性質來決定餐數,不能一概而論。哺乳仔豬胃容積小,消化力弱,從7日齡開始主要是誘食,可不限餐數;20日齡起至斷乳,每天可喂6頓以上;剛斷乳的小豬對飼料的消化機能正處於日趨增強的階段,每天可喂4~5頓;帶仔母豬和妊娠後期的母豬,需要養分多,每天可喂4頓;架子豬、大肉豬、空懷母豬、公豬日喂3頓即可。夏季天氣炎熱、晝夜夜短,豬的活動時間也長,可酌情加喂1~2頓稀食,以防餓補水。冬季寒冷,晝短夜長,則早晨第一頓要喂得早,晚上一頓要喂得遲,以適當拉開了頓的間隔時間。而且晚上一頓還要喂得稠,以防餓禦寒。

  ⒋定時

  餵豬決不可以今天遲喂,明天早喂,每天應該固定餵豬的時間。這樣會使豬養成習慣,一到時間就想去吃食,並有規律地分泌消化液,吃食特別香,也容易消化,不易鬧腸胃病,如果餵食時間不固定,打亂了豬的生活規律,就容易引起消化機能紊亂,每頓吃起來不香,消化不良,導致豬患胃腸病,時間一長,豬就會消瘦,生長髮育遲緩。

  ⒌定量、定質和定溫

  定量餵豬時飢一頓、飽一頓,同樣會使豬消化不良,增重緩慢,所以,當摸***大致的採食量後,應確定一個大體的喂量。但同一群甚至同一頭豬的食量大小,往往因氣候條件、飼料適口性、飼餵技術等而有差異。飼餵者掌握了豬的食量後,還要根據豬體的營養狀況、飼料情況和食慾情況,靈活掌握飼料的喂量。一般以飼餵後槽內不剩食,豬不舔槽為宜。如槽內有剩食,下次可減少點;如果不夠吃,下次可多喂點。豬的食慾規律一般是傍晚最旺,早晨次之,午間最差,一天的喂量應大體根據這個規律來分配,豬始終保持旺盛的食慾。

  定質豬的飼料最好來於正規飼料廠,根據不同型別不同生長髮育階段豬的飼養標準配製的配合飼料。如果農家自配, 也應根據飼養標準大體確定混合料的消化能水平和蛋白質水平,每次配料的品種和配比不宜變化太大。

  定溫溫對豬的健康和增重也有較大的關係。春、夏、秋季一般以常溫飼餵,冬季應酌情用熱水調製飼料和喂溫水。如果食溫太低豬吃下去後,消耗很多體熱,才能把飼料升高到與體溫相等的程度,而體熱必須由飼料中的營養物質氧化後產生的熱能來補充,無形中要浪費許多飼料,對妊娠母豬還可能引起流產和胃腸炎。健康豬吃食時有搶食的習慣,所以給豬餵食時,不能喂滾熱的燙食,否則容易燙傷豬的口粘膜甚至食道。長期喂燙食,還會引起脫毛症,使豬發育受阻。

  日糧配製

  ⒈仔豬日糧配製必須考慮哪幾方面的問題?

  ⑴日糧中能量、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素含量高,且平衡性好,營養滿足仔豬的需要,仔豬才能健康生長。

  ⑵消化率高,由於仔豬消化系統不健全,在原料選擇上應採用易消化原料配製日糧,減緩仔豬營養性腹瀉。

  ⑶適口性好,改善日糧的適口性,提高仔豬採食量。

  ⑷注意能量採食量,提高仔豬的體重。

  ⒉生長肥育豬日糧配製應遵循哪些原則?

  ⑴按豬品種和性別配製多階段日糧,滿足豬不同階段的營養需要,提高飼料效率。

  ⑵注重日糧中能量和氨基酸的平衡,在滿足能量需要的基礎上,配以合適比例的氨基酸。

  ⑶根據日糧型別,按照豬的營養需求新增適當數量的人工合成氨基酸,滿足豬對氨基酸的需要。

  ⒊後備母豬的營養水平要求是什麼?

  飼餵後備母豬營養素平衡的日糧是很重要的。從開始選種到配種,應採用自由採食的飼餵方式,建議日糧中有關營養素的含量為,粗蛋白16.0%,賴氨酸0.75%-1.2%,鈣0.7%-0.8%,有效磷0.35%-0.4%。

  ⒋妊娠母豬日糧配製有哪些要求?

  由於妊娠期母豬採食能量過高會引起母豬產仔和產奶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妊娠母豬宜使用低能量、高蛋白日糧,適當增加日糧粗纖維含量、飼餵青綠多汁飼料等可減少母豬便祕。妊娠母豬的營養水平為:消化能2900-3000千卡/千克、賴氨酸0.55%-0.6%,鈣0.85%-0.9%,有效磷0.45%。

  ⒌哺乳母豬日糧配製有哪些要求?

  哺乳母豬日糧應分為初產母豬和經產母豬日糧,初產母豬營養需要量高於經產母豬。初產母豬日糧營養水平為:消化能3400千卡/千克、賴氨酸1.0%以上,鈣0.85%-0.9%,有效磷0.45%;經產母豬日糧營養水平為:消化能3200-3400千卡/千克、賴氨酸0.85%以上,鈣0.83%-0.9%,有效磷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