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小龍蝦的過程

  龍蝦蝦肉味細嫩,營養豐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而脂肪含量較低,並含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可食部分較高。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是營造良好的龍蝦生長環境。龍蝦屬蟲殼類動物,與蟹相似,有一對特別發達的螯,有掘洞穴居的習慣,一般在水邊近岸掘穴。龍蝦喜陰怕光,光線微弱或黑暗時爬出洞穴,光線強烈時,則沉入水底或躲藏在洞穴中。根據龍蝦的習性,可在河塘邊加設50釐米高的防逃網,防止龍蝦外逃。同時河塘模擬自然條件下龍蝦的生態環境,池邊淺種植10-15%的水草、隱蔽物,營造龍蝦棲息和脫殼的環境,減少相互殘殺。

  水質對龍蝦產量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龍蝦的健康生長和發育,養殖過程中,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之間,透明度為30-40釐米,要經常加註新水,定期潑灑生石灰溶液,調節水質,防止病害發生及脫殼不遂等。

  二是合理投喂飼料。龍蝦在飢餓和食不足的情況下,會自相殘殺,所以投飼量一定要充足。龍蝦的飼料是動植物飼料。植物性飼料為小麥、水草、菜籽餅等,動物性飼料為雜魚、雜肉以及畜內臟等。平時根據龍蝦晝伏夜出的習性及池內蝦的密度來確定投喂時間、投喂量及投喂方法。否則,會增加飼料加本,降低養殖效益。

  三是科學捕撈。在龍蝦養殖過程中,幼蝦在溫度適宜、飼料充足的情況下,一般60-90天即可長到商品規格。3月份放苗,6月左右開始輪捕,賣大留小。由於捕大留小、輪捕輪放,可提高回捕率,賣出好價錢,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

  一般養殖日本沼蝦的池塘均可養殖龍蝦,普通的池塘也可進行養殖,其放苗後的養殖技術與日本沼蝦的相近,包括前期準備工作、飼料投放和水質管理等,但需注意其打穴的習性,並且防逃措施也需要加強。龍蝦的忍耐能力較強,養殖其產量較高,目前市場的需求量也較大,養殖的經濟效益可觀。現以最常見的淺水型稻田養殖為例介紹如下,其它養殖方式可參照。

  稻田養殖淡水龍蝦

  稻田養淡水龍蝦一般每畝的產量可達400~500公斤,產量高時可達600公斤。稻田養蝦可以吃掉田中消耗肥料的野草和其它水生生物,不僅節省了除草的勞動力,還能消滅危害人、畜的蚊蠅。並且蝦在稻田裡不停地行動、覓食,不僅能幫助稻田鬆土、活水、通氣,增加田水溶氧量,同時通過新陳代謝排出大量糞便,起到保肥、增肥的效果。

  1、稻田的選擇

  稻田養淡水龍蝦要選擇水源充足、不受旱災、洪災影響,水質清新、無汙染,土壤肥沃、保水效能好,陽光充足的稻田,有些山溪或泉水的水質雖然比較貧瘠,水溫比較低,但如能有較長流程或穿過不養蝦的稻田,再流入養殖蝦稻田,其水溫將會增高,也適宜養蝦。

  2、稻田的改造

  為了便於生產管理和日常投餌,一般以排水渠間區域為一個養殖區塊。距四周邊埂內側0.6米處挖深0.5~0.6米、寬1.0~1.2米的環流緩衝溝,並把土全部翻到邊埂上,使邊埂達到0.8~1.0米高、頂寬0.6~0.8米。邊埂要夯實,內坡要平整, 同時在埂頂內側用塑料薄膜圍起封閉式防護牆。圍欄地上高度為0.4~0.5米,地下埋入0.1~0.2米。上、下進排水口要設立防逃網。

  為了便於水稻田淺灌、晒田、施化肥、農藥或捕撈,必須在養蝦稻田開挖蝦溝和蝦潭。蝦溝可在插秧後開挖,其開法應視田塊的形狀、面積大小和排水口的方向而定。如水稻田較小,可開成“田”字形;如是長且大的田塊,可開成內“井”或內“田”形,溝的寬和深分別以0.3~0.4米為宜。蝦潭可開在蝦溝的交叉處或田的四角,與蝦溝相通。蝦潭一般1.0米見方深0.8~1.0米。

  稻田養蝦要開好進、排水口,其地點應選擇在稻田相對兩角的土埂上,養殖過程中進排水時均可使整個稻田的水流暢。在進、排水口要設定攔柵,避免逃蝦。

  3、蝦种放養

  放養時間:不論是當年蝦種,還是抱卵的親蝦,應力爭一個“早”字。早放既可延長蝦在稻田中的生長期,又能充分利用稻田施肥後所培養的大量天然餌料資源。常規放養時間一般在每年11月份或來年的3月底。

  放養密度:每畝稻田按30~40公斤抱卵親蝦放養。也可待來年4~5月份放養幼蝦種,每畝稻田按1.2~1.5萬尾投放。注意抱卵親蝦要直接入外圍大溝內飼養越冬,秧苗返青時再引誘蝦入稻田生長。一般的養殖和放養殖模式有以下兩種:

  ***1*** 夏季放養:以放養當年人工繁殖的稚蝦為主。放養時間為7~9月份。每畝養蝦溝放養稚蝦1.5~2萬尾。

  ***2*** 冬季放養:通常在12月份進行,每畝蝦溝放養3釐米左右的蝦種1~1.5萬尾。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進行兩季蝦養殖,7~10月養一季青蝦,12月至翌年5~6月養一季淡水龍蝦。

  4、飼養管理

  ***1***投餌:稻田養蝦也要定時、定位、定量、定質投餌。早期每天分上、下午各投喂一次;後期在傍晚6點多投喂。投喂餌料品種多為小雜魚、螺螄肉、河蚌肉、蚯蚓、動物內臟、蠶蛹、配喂玉米、小麥、大麥粉。還可投喂適量植物性飼料,如水葫蘆、水蕪萍、水浮萍等。日投喂飼料量為蝦體重的3~5%。平時要堅持勤檢查蝦的吃食情況,當天投喂的餌料在2~3小時內被吃完,說明投餌量不足,應適當增加投餌量,如在第二天還有剩餘,則投餌量要適當減少。

  ***2***清除敵害:稻田養蝦敵害較多,如水蜈蚣、蛇、水鳥、鱔魚、水老鼠等。在放蝦初期,稻株莖葉不茂,田間水面空隙較大,此時蝦個體也較小,活動能力較弱,逃避敵害的能力較差,容易被敵害侵襲。同時,淡水龍蝦每隔一段時間需要蛻殼生長,在蛻殼或剛蛻殼時,最容易成為敵害的適口餌料。到了收穫時期,由於田水排淺,蝦有可能到處爬行,目標會更大,也易被鳥、獸捕食。對此,要加強田間管理,並及時驅捕敵害。另外,當蝦放養後,還要禁止家養鴨子下田溝,避免損失。

  養殖龍蝦的注意事項

  一、注意親蝦的消毒方法。

  常規的消毒方法是用3%的鹽水浸泡小龍蝦親蝦,這對帶水運輸的親蝦來說是正確的。但對離水運輸的親蝦而言,用鹽水進行消毒將加重其脫水症狀,不利於放養成活率的提高。建議用高錳酸鉀溶液替代鹽水對親蝦進行消毒。

  二、注意親蝦的放養時間。

  目前小龍蝦苗種的來源基本是投放親蝦自繁蝦苗養成。小龍蝦的產卵和孵苗高峰期大多在9~11月,蝦卵經 9~15天的孵化,即可孵出蝦苗。因此適宜在8~10月份投放親蝦,就可以通過自然繁殖培育出供養殖所用的蝦苗,有利於小龍蝦養殖產量和效益的提高。

  三、注意蝦池的水草管護。

  蝦池的水草起隱蔽和做為蝦飼料等多種作用,如果管護不當,導致水草死亡不僅減少了蝦苗的飼料來源,還會導致水體自淨能力下降和環境惡化,最終使生物飼料培育效率及飼料利用率降低。因此,在小龍蝦養殖過程中應對水草的種植和利用予以足夠的重視。

  四、注意魚蝦混養的作用。

  小龍蝦與魚混養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養殖模式,這是因為魚蝦混養可以互利共存,魚吃剩的殘餌和排洩物均可被小龍蝦利用,減少飼料浪費,不僅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可以減少對水體的汙染。因此利用小龍蝦的攝食特性開展魚蝦混養,可以達到互利共生的目的,同進有利於效益的提高。

  五、注意小龍蝦自相殘殺。

  小龍蝦的自相殘殺特性是阻礙養殖產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規格蝦苗對幼蝦的殘食率高達60%以上。因此,生產中應重視人工隱蔽物的設定,如投放水草、石棉瓦、塑料管和竹筒等供蝦苗和成蝦棲息與隱蔽,可起到降低自相殘殺率和提高養殖產量的作用。

  六、注意蝦池的水質調節。

  一些養殖戶認為小龍蝦可以在汙水溝中生存,對水質要求不高。事實上,在人工養殖條件下,水質汙染是小龍蝦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適量換水不但有利於改善水質,而且可以刺激小龍蝦蛻殼,有利於加快生長速度和提高產量,但過於頻繁的換水也會增加電費或油費支出。合理的方法是高溫季節每半個月換水1~2次,每次換水1/4左右。若水質狀況較差,可以施生物有機肥替代普通有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