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我的網際網路思維

  周鴻禕:網際網路思維就是一張紙

>

  現在一些傳統行業受到網際網路的衝擊,所以非常希望瞭解網際網路的執行規律。於是,網際網路思維似乎成了靈丹妙藥,成為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的代表。但仔細想一想,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每個企業其實都是傳統企業。今天你覺得自己很先進,明天你一覺醒來就發現自己落後了。舉一個例子,馬雲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建立了支付寶,看起來牢不可破,然而2014年春節騰訊發起的微信紅包就對支付寶的統治地位形成了衝擊。連馬雲都在焦慮,網際網路圈子裡其他人能不焦慮嗎?面臨網際網路挑戰的傳統企業能不焦慮嗎?

  微軟前任執行長曾對谷歌嗤之以鼻,覺得那就是一幫毛孩子為搜黃色圖片做的一個玩意兒。但今天谷歌在網際網路上已¬徹底地擊敗了微軟。面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衝擊,微軟也不得不宣佈向手機和平板電腦廠商免費提供視窗作業系統,來抵抗谷歌的安卓作業系統。

  其實,網際網路已幹掉了很多行業。它是一個價值的創造者,但它首先是一個價值的毀滅者,它在毀滅很多傳統的商業模式,誰離網際網路最近,網際網路就先毀滅誰。在毀滅的同時,它再去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但請讀者們不要誤會,我這裡說的“毀滅”是一個形象的比喻,並不是真的把你徹底消滅了,而是說你被邊緣化了,你的收入不再上升了,你的商業價值和商業地位在萎縮。

  比如,我曾在一些場合說網際網路摧毀了報紙,我立馬就成了千夫所指的物件。總編們紛紛表示:我們還活得好好的,報紙還能賣,還有廣告收入。但你看,無論你在電梯裡,還是在地鐵裡,幾乎每個人都拿著一部手機在看新聞,而不像10年前人手一份報紙在讀。

  同樣,3年後電視臺一定會有緊迫感。今天的《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看起來好像是一個節目組還必須依託於一個電視臺,但中國的年青一代已經不看電視了,他們看什麼都在網上看。我預計電視機的開機率會進一步下降,即使智慧電視都很難對抗人類貪圖便宜、方便的本性,因為人們坐在床邊看手機,坐在馬桶上看平板電腦,都比看電視更方便。將來出了一檔很好的節目,它會直接跟優酷或者愛奇藝合作,觀眾很快會有上億,節目的製作人可以直接分享廣告收入。一旦這種趨勢形成,電視臺的意義何在呢?

  再說另一個被網際網路衝擊的領域——製造電視機的大廠。過去電視機大廠互相競爭,一個是電視機部件的標準之爭,比如等離子、LCD***液晶顯示器***、LED***發光二極體***之爭,另一個是價格戰。電視機大廠打價格戰是有底線的,不管怎麼打電視機總是要贏利的。但現在,一幫網際網路行業的野蠻人衝進來了,沒有任何底線。對他們來說,賣電視機不再是一個生意。他們把電視機零利潤出售,或者虧本賣給使用者,然後電視機變成了他們和使用者之間的一個介面,他們會用網際網路的服務來掙錢,比如賣遊戲、賣會員資格。傳統的電視機大廠會玩嗎?有能力玩嗎?

  雷軍的小米手機為什麼對傳統的手機廠商形成這麼大的衝擊?很多人都以為我是雷軍的敵人,其實不是。我很早就認識到小米手機的毀滅性。小米的模式其實特別簡單,就是我常講的網際網路硬體免費的概念。也就是說,它的手機會賣得很便宜,價效比會很高,因為它不再把賣硬體看成一個孤立的生意。大家用手機***、玩兒遊戲,***會產生廣告收入,玩兒遊戲可能會付費。所以,小米手機一出來,我就認為會對中華酷聯靠賣硬體賺利潤的模式產生很大的衝擊。

  當時我給這些手機廠商講了網際網路的很多道理,現在來看其實就是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但很可惜,沒有人能理解,覺得這是危言聳聽。所有的人都看不起小米,都覺得老周在開玩笑。但網際網路的發展速度比他們想象的要快得多。今天,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建立了獨立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也試圖模仿小米玩兒飢餓營銷、粉絲文化。但我可以說,這些都是皮毛,是表象。

  從小米對手機的衝擊,樂視對電視的衝擊,再聯想到之前網際網路對音樂、媒體、影視、電商的衝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公司規模越大,業務越成功,它在面臨網際網路衝擊的時候可能就越危險。360算是試水網際網路思維最早的企業之一。2006年,360開始進入網際網路安全領域,到2010年初成為中國第一大網際網路安全公司,打敗了瑞星、金山以及國外的傳統安全廠商。其實,大公司失敗不是因為愚蠢,實際上它們有很多聰明的人才,而往往是因為自大。大公司看不懂新的模式,所以憑藉老經驗,對新生的事物報以嘲笑;但即使看懂了新的模式,它們又因為不願意放棄既有的業務收入而錯失轉型的良機,而這給了小公司足夠的發展時間和空間。以360為例,剛進入安全領域的時候,360不像大企業那樣有實力,更不是安全專家。但360沒有任何歷史包袱,它從出生開始,全部基因都是新的,它的產品一開始就是面向雲的,是網際網路化的。它的營銷是網際網路化的,創造出了“督導委員”這樣的粉絲文化,讓使用者參與到產品的開發和設計中來,讓使用者幫助360持續完善產品。360那時候沒有錢做廣告投放,但能成功利用社會熱點進行營銷,用很低的成本把資訊傳遞到使用者那裡。

  今天,你必須得承認一個事實,傳統的PC***個人電腦***網際網路已經成為過去完成時,甚至今天以手機為核心的移動網際網路也未必代表了未來。在這樣的新互聯時代,怎樣才能把新來的使用者群成功地轉移到新的競爭戰場?更重要的是,怎樣才能在新的戰場上理解新的遊戲規則,甚至建立遊戲規則?

  具體而言,你是不是還像以前那樣,認為搞網際網路免費就是瘋子,是傻子?你是不是還像以前那樣,搞出八大亮點、十大功能,然後重金投入軟文、廣告進行地毯式轟炸?你是不是還像以前一樣,跟顧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再也不想與顧客打交道了?你是不是還像以前一樣,做出來一款產品說不上哪兒好,也說不上哪兒不好,然後差不多就供貨了。

  如此等等,還有很多,問題是,你是不是感覺哪兒出了問題,但是好像又看不出來哪裡有問題。是啊,按照傳統的經驗來判斷,哪裡都沒有錯,但是你可能沒感覺到,這個時代在發生變化。

  這個時代是網際網路的時代,你需要網際網路思維,當然不是那種越來越成為玄學的網際網路思維,而是一種迴歸常識的網際網路思維。

——《周鴻禕自述:我的網際網路方法論》
 

  周鴻禕談網際網路思維 使用者至上不是空洞標語

  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新書《周鴻禕自述:我的網際網路方法論》釋出會在北京舉行,這本被行業人士冠以“網際網路思維第一書”的作品,在剛剛上市就售出10萬冊。在釋出會現場,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發表演講,他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使用者至上才是硬道理,只有找準用戶的剛性需求,才能獲得更多的使用者的支援。待使用者量壯大,獲得收益是遲早的事情。因此作為企業來說,切勿讓“使用者至上”成為企業的空洞標語。

  周鴻禕在演講時指出,360是試水網際網路思維最早的企業之一。2006年,360開始進入網際網路安全領域,到2010年初成為中國第一大網際網路安全公司,顛覆了傳統網路安全的商業模式。而之所以能獲得成功,就是因為找準了使用者的剛性需求。在網際網路發展初期,流氓軟體橫行,而普通使用者對此束手無策,而免費安全的理念出現後,自然獲得了廣大網民的歡迎,使用者量也因此水漲船高,此後360才能建立起基於免費安全的商業模式。

  相比網際網路企業,傳統企業擁有的是客戶,而非使用者,更缺乏海量的使用者基礎。周鴻禕認為,傳統行業可以在一個小地域劃分出一塊市場,再把它守住。但在網際網路時代,想固守一塊市場、一個客戶群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大成者甚少,死掉者居多。因此有很多企業贏利模式特別明確,卻由於過早掙錢,反而不能做大。

  “使用者至上”四個字貫穿了周鴻禕的整場演講。他指出,不要讓使用者至上成為依據空喊的口號,也不要成為企業通用的標語。使用者至上是能否找到真正的剛性需求,有沒有魄力為使用者少掙兩個億的收入,從而贏得更多使用者的肯定,這才是對使用者至上最好的詮釋。

  在周鴻禕的演講過程中,現場座無虛席,氣氛非常熱烈。由於內容非常精彩,演講過程被觀眾的掌聲中斷多次。由於演講時間比較長,更有熱心粉絲為周鴻禕送上礦泉水。原定1個小時的演講在觀眾的要求下數次延期,直至結束很多觀眾依舊意猶未盡,在現場迫不及待的交流心得體會。

  另據瞭解,在新書釋出會前,中信出版社、京東和360公司聯手發起了針對本書的眾籌活動。活動上線僅3天,就達到了100%完成度。截止8月9日眾籌專案結束,總金額突破160萬元,打破出版物眾籌的最高紀錄,也重新整理了京東眾籌上線後的單專案點贊和關注人數的歷史紀錄。

  除此之外,《周鴻禕自述:我的網際網路方法論》上市一週銷量就突破十萬冊,這個成績在中國企業家出版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周鴻禕演講經典語錄:

  我一直堅信如果有一天誰顛覆了360,我希望是自己公司的小孩,是我培養的。要麼是外面的創業者,是我投資的。我覺得公司被顛覆,行業新陳代新是一種交替,我不希望市場、使用者永遠被一個公司長期壟斷,從70年代到00後的年代,還是一幫網際網路的老同志和大家講網際網路,這是不對的。

  我經常說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我結婚了,要不然我什麼時候也弄個90後的妹妹搞點緋聞,一個緋聞就值幾億的廣告,基本上公關部就不需要了。

  我寫這本書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確實中國很多企業家包括一些偉大的企業家都病了,這種病就叫做網際網路焦慮症。過去在他們眼裡網際網路是一幫小屁孩搞得泡沫經濟,只知道燒VC的錢,網際網路離自己遠著呢。

  很多企業在規劃產品的時候都不可能一上來就高瞻遠矚,我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一步步推演過來。你連產品的問題都沒解決,你連使用者都沒有呢,你就在那裡琢磨賺錢,就像你還是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就琢磨入洞房,我覺得你有點操之過急。而且我在中國見到最最可笑的事情,就是收到很多商業計劃書,不客氣的講,有很多計劃書上來就和我談模式,說老周,我這個模式既不是B2B,也不是B2C,而是被B2B2C2B,我一聽就暈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