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秋季育兒經驗

  眼下正值秋天,是小兒秋季腹瀉的高發季節,不過爸爸媽媽們也不用太緊張,只要在日常生活和飲食中做好護理,秋季腹瀉是可以預防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一

  秋季腹瀉別吃5種食物

  眼下正值秋天,是小兒秋季腹瀉的高發季節,不過爸爸媽媽們也不用太緊張,只要在日常生活和飲食中做好護理,秋季腹瀉是可以預防的。在飲食方面,要特別注意這五種食物,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哦。

  小兒秋季容易患腹瀉,所以爸爸媽媽們要從飲食上嚴加把關。哪些食物不能吃一定要了解,下面小編就帶媽咪們一起來了解寶寶秋季腹瀉要少吃的5種食物。

  牛奶

  牛奶中含有乳糖,消化乳糖要靠小腸黏膜刷狀緣上的細胞所分泌的乳糖酶。而在腸道發生炎症時,這層細胞會受到破壞,於是身體暫時無法分泌乳糖酶。如果攝入的乳糖不能分解,就會刺激腸道,加重脫水、腹瀉等症狀,並在大腸中引起脹氣。不過酸奶不在限制之列,因為其中的乳糖已經被乳酸菌所利用,同時乳酸菌還可以提供乳糖酶,對胃腸消化有好處。

  豆漿

  豆漿中所含的低聚糖物質會促進腸道加速蠕動,對腹瀉患兒不合適。同時,豆漿中還含有少量的胰蛋白酶抑制劑、皁苷、植酸等成分,它們對於消化吸收功能有抑制作用,皁苷對腸胃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在胃腸道功能正常時,則無需擔心。

  甜食

  甜食製作中加入了大量蔗糖,需要在小腸中進行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這兩種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在腸道發炎的狀態下,消化蔗糖的“蔗糖酶”製造也會發生障礙,於是大量不能消化的蔗糖在腸道會造成脫水,在大腸中由於腸道細菌的作用還會產氣,造成腹瀉、腹脹等不良反應。

  高脂肪的食物

  脂肪含量高的各種蛋糕、油條要少吃,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香腸、培根、火腿、烤串之類更需禁止。它們會給腸胃帶來負擔,同時加工肉製品中所含的亞硝胺類致癌物質和其他氧化產物對受損的消化道也是不利的。

  高纖維的食物

  芝麻,各種堅果、黃豆等,還有帶有細小種子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的草莓等水果,它們會刺激發炎的腸道,不利於其恢復。

  寶寶腹瀉時最好吃水分大、看起來比較稀的食物,且質地非常鬆軟,沒有渣子,脂肪很少,以澱粉為主。這樣的食物不會刺激腸道,也特別容易消化吸收。比如大米粥、小米粥、很軟的湯麵、山藥蓮子糊等。

  小兒秋季腹瀉雖然很常見,但也不是不可預防的。那麼,預防寶寶秋季腹瀉要注意些什麼情況呢?

  第一, 要注重寶寶的飲食衛生,不要讓孩子直接吃生的或剛從冰箱中取出的食物,玩具與食具定期煮沸消毒。哺乳期的家長更要當心寶寶的飲食衛生,給寶寶餵奶前最好用溫開水洗淨乳頭,奶瓶和奶嘴等食具都要及時清洗乾淨並消毒。

  第二, 寶寶活動的環境必須保持潔淨衛生,玩具和地板等寶寶經常接觸的地方要經常消毒。同時注意要將寶寶零食的碎屑清除,以免招來蒼蠅等傳播病毒、病菌的昆蟲。

  第三, 吃東西之前要洗手、不要邊吃東西邊玩玩具等衛生的飲食習慣是寶寶避免胃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

  當然,治療寶寶秋季腹瀉也可以從飲食上下功夫。小編為你介紹3種食譜治療寶寶秋季腹瀉:

  1、淮山藥粥:梗米50克,淮山藥細粉20克。同煮成粥,具有健脾的功效。對遷延性、慢性腹瀉有效。

  2、胡蘿蔔山楂煎:鮮胡蘿蔔2個,炒山楂15克,紅糖適量,水煎服。每天服數次,連服2-3天,對傷食腹瀉有效。

  3、苡米仁雞金粥:生苡仁米30克,雞內金1個,粳米25克,同煮成粥。患兒食之,有利溼健胃消食的功效。

  秋季雖然是小兒腹瀉的高發期,但並不是不能避免的,爸爸媽媽除了在生活起居中對寶寶多加註意以外,還要調節好飲食,從這方面也可以起到預防小兒秋季腹瀉的功效,各位爸爸媽媽要多學習一下哦。

  二

  家長要注意別讓孩子患上電視病

  如今,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電視機已經變成了每家每戶都會有的電器,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能夠獲得享受,還讓孩子獲得了很多的知識,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可是如果孩子看電視沒有用正確的方法或者長時間盯著電視看,就會引起一些病症,醫學上稱之為電視病。主要包括接下來6種疾病:

  1、電視眼病

  是因為看電視所造成的一種眼病。長時間地看電視會造成眼睛疲勞,然後視力就會下降,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近視。研究發現,電視螢幕離眼睛距離越近,看的時間越長,對視力影響越大。並且,跟明亮的環境對比,黑暗的環境會大量消耗視網膜中的視紫紅質。要是視紫紅質存在地越少,維生素A就越容易缺乏,這樣在比較暗的環境中就容易看不清楚東西,嚴重時還會成為夜盲症。

  2、電視肥胖症

  現階段美國13歲以下的孩子中,有越來越多的“肥胖症”患者,對比我國,有3%~5%為肥胖症。肥胖症有一個很大的產生因素就是這些孩子每天都花很長時間看電視,然後邊看邊吃糖果、點心、糕餅之類的東西,總是這樣,攝入的熱能遠比消耗的多,所以就造成肥胖。研究發現,每天看5小時電視的孩子比每天看1小時電視的孩子患肥胖症的機率高出1倍。

  3、電視胃腸病

  有的孩子每天放學回到家裡,第一件事就是開啟電視機,而且為了爭取時間,吃飯時狼吞虎嚥或邊吃邊看,看電視全神貫注,目不轉睛,而進食則是漫不經心,食不知味。久而久之,就會引起胃腸植物神經紊亂,使胃液、膽汁和胰液等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功能減慢,引起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誘發胃病。

  4、電視迷綜合徵

  很多孩子都在放假的時候每天沉溺於看電視,吃飯和睡覺的規律都會被打破,所以很容易造成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時候還會發生頭昏、眼花、視力銳減、腹脹、失眠、多夢等症狀。

  5、電視孤獨症

  電視機屬於一種單向傳播形式,孩子不能進行交流,要是孩子長時間單獨地看電視缺少了和他人進行感情交流的機會,同時孩子自制力差且具有較強的模仿力,有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模仿電視人物,然後對身邊的人,甚至是自己的爸爸媽媽都一點不關心,時間長了,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孤僻,行動上變得離群不語,經常一個人做事,醫學上稱為“電視孤獨症”。

  6、電視頸

  有些孩子和青少年看電視時不注意坐的姿勢,一些孩子躺在沙發或側臥在床榻上,或者是搬個小板凳在一旁看,因為頭頸部長時間保持這種過伸過屈的姿勢,所以會造成頸部軟組織勞損,患頸部疾病。

  根據上面所說的,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在看電視時一定要注意,不但電視的內容要注意,同時看電視時間也要進行規範,上學的日子看電視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個小時,實視線和眼睛的水平線一致或略低3~5釐米,同時不能靠電視太近,保持在2米遠差不多。室內的光線應與電視螢幕的亮度協調,最好是開一盞3~8瓦的熒光燈,但是光線不要照在電視機上。孩子的日常生活裡面吃的食物也要注意,可以經常給孩子吃一些胡蘿蔔、豬肝等食物,防止出現夜盲症。

  三

  環保意識,從小培養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獨一無二的地球用它有限的空間與資源養育著無限增長的人類。我們眾多人口所有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要都要向地球索取;經濟發展所需的各種資源與煤、石油以及天然氣等能源也需要從地球上獲取。所以,我們都應該善待養育我們的地球,也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因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地球總是索求遠遠高於愛護。人類貪圖眼前的利益,濫伐森林、濫墾草原、濫捕野生動物以及狂採濫挖礦產等,殊不知,這是在毀滅我們自己的家園!另外,環境汙染、人口急劇增長以及資源與能源緊張,目前已經成為世界性的社會問題。

  在1991年的“環境日”,位於山東省即墨市的一所小學校裡組建一支了“環境小衛隊”。從那天開始,校園及其周圍就不再單單是孩子們遊戲的場地,還是他們關心與保護的樂園。他們不再攀折樹木,到處扔垃圾,還自覺製作“護蛙牌”擺放在河邊與池塘邊,舉行築巢引鳥活動,並且倡導全市少年兒童保護環境。

  少年兒童是跨世紀的公民、新世紀的接班人。21世紀的地球不僅屬於我們,還屬於我們的子孫後代。為保證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我們要讓地球及其有限的資源不但可以滿足我們這一代而且還能夠滿足子孫後代的生存和發展需要。為了現在與未來,為了自己與後代,攜手一起關心地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為動員全世界的所有人,打破民族與國家的束縛,一起關心、愛護及改善自己周圍的環境,聯合國將每年的6月5日確定為“世界環境日”。“一個地球,一個家庭”便是1994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

  我們億萬多人口,一起在同一個地球生活。地球環境的優劣,和所有的家庭、所有的人都緊密相連。並且,種樹植草、不攀折樹木、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等許多事情都是我們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

  保護環境,需要從個人做起,從小事做起。愛護好自己身邊的環境,就是為全球環境的保護出力。

  少年兒童作為新世紀的主人,肩挑重擔,有責任更有義務讓21世紀的地球保持天藍地綠水長清。所以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環境保護意識,讓他們做環境小衛士,從保護身邊的環境做起,從點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