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功效與禁忌

  玉米的歷史非常久遠,很早就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了,那麼吃玉米有哪些功效與禁忌呢?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玉米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玉米的功效和作用

  1、健脾益胃:玉米在北方是粗糧,在南方則為飼料。但從藥食同源角度說,玉米的性味甘、平,歸胃、膀胱經,有健脾益胃、利水滲溼作用。

  2、抗衰老:玉米以其成分多樣而著稱。例如玉米含有維生素A和E及穀氨酸,動物實驗證明這些成分有抗衰老作用。

  3、防止便祕,防止動脈硬化

  玉米含有豐富的纖維素,不但可以刺激胃腸蠕動,防止便祕,還可以促進膽固醇的代謝,加速腸內毒素的排出。玉米胚榨出的玉米油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亞油酸佔60%,可清除血液中有害的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

  4、防癌:玉米不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而且胡蘿蔔素的含量是大豆的5倍多,也有益於抑制致癌物。

  5、美膚護膚功效:玉米還含有賴氨酸和微量元素硒,其抗氧化作用有益於預防腫瘤,同時玉米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等,對保護神經傳導和胃腸功能,預防腳氣病、心肌炎、維護面板健美有效。

  6、降糖功效:玉米鬚有一定的利膽、利尿、降血糖的作用,民間多用以利尿和清熱解毒。如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徵患者,可用乾燥玉米鬚50~60克,加10倍的水,文火煎開,每天分3次口服,對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十分有益,只是作用遲緩,以經常飲用為宜。

  7、通便功效:玉米渣及玉米梗芯有良好的通便效果。取玉米渣100克,涼水浸泡半天,慢火燉爛,加入白薯塊,共同煮熟,喝粥吃白薯,可緩解老年人習慣性便祕。

  雖然玉米的功效眾多,更是抗眼睛衰老的佳品。專家提醒,吃玉米時應注意嚼爛,以助消化。另外,腹瀉者、胃寒脹滿者、胃腸功能不良者一次不可多吃,並儘量吃新鮮玉米。

  8、預防腫瘤功效:玉米含有賴氨酸、微量元素硒,有預防腫瘤的作用。玉米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煙酸等,對保護神經傳導和胃腸功能,預防腳氣病、心肌炎是有效的。

  9、利膽、止血功效:玉米鬚製劑能促進膽汁排洩,降低其粘度,減少其膽色素含量,因而可作為利膽藥用於無併發症的慢性膽囊炎、膽汁排出障礙的膽管炎患者。它還能加速血液凝固過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元含量,提高血小板數,故可作為止血藥兼利尿藥應用於膀胱及尿路結石。

  玉米的禁忌

  黴壞變質的玉米有致癌作用,不宜食用;而且,患有乾燥綜合症、糖尿病、更年期綜合症且屬陰虛火旺之人不宜食用爆玉米花,否則易助火傷陰。

  玉米的植物學史

  玉米原產地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祕魯一帶 ,人類栽培玉米的歷史大約有七千多年,從野生狀態改造成栽培型別約四、五千年。玉米的起源問題是個有爭議的問題。因為一直未找到玉米的野生祖先。1954年巴洪的報道,揭露了一點祕密。在墨西哥城的70米以下的巖芯中***據判斷約為八萬年以前地層***,發現了九千年前的玉米花粉化石。另外還發現了約七千年前的玉米果穗標本。這個玉米果穗,穗長3.5釐米,’穗粗0.7釐米,軸色和粒色為淡褐色,籽粒有黍粒大小,粒行整齊,齒窩很深,兩個籽粒平行地連在一起,兩排平行籽粒之間,有一較寬的間隙。據此發現,可認為玉米的祖先是一種野生玉米,且可斷定玉米起源於拉丁美洲的可能性很大。

  玉米起源於美洲大陸,原產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把玉米帶到了西班牙,隨著世界航海業的發展,玉米逐漸傳到了世界各地,併成為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近來有的國家把玉米奉為“國寶”。玉米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作物之一,從北緯58度到南緯35—40度的地區均有大量栽培。

  1492年哥倫布在古巴發現玉米,以後直到整個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玉米帶回西班牙後,逐漸傳至世界各地。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種植已達十餘省,如吉林、浙江、福建、雲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陝西、甘肅、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距今大約已有460年的歷史。發展到現在,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在我國分佈很廣,南自北緯18度的海南島,北至北緯53度的黑龍江省的黑河以北,東起臺灣和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及青藏高原,都有一定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