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美術教學方法

  可能對於許多剛入職的美術老師來說,自己雖然擅長畫畫,但卻對於授人畫畫這個概念十分模糊。說到底就是沒有領悟到教學美術的方法,下面小編就將介紹幾種常用的美術教學方法:

  以中小學為主要物件常用美術教學方法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和標準。以學生學習活動內容***領域***來劃分,美術教學法可分為繪畫教學法、工藝教學法、欣賞教學法、創作教學法等。各類教學法還可以再細分。我們根據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得資訊來源及主要活動方式,對當前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大致歸納如下:

  ***一***體驗性美術教學法:以美術感受情感體驗為主,通過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感受鑑賞美術作品的美,情感體驗外化等培養學生美術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包括:

  美術欣賞法。欣賞法是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利用一定的教材內容及藝術形式,使學生通過體驗客觀事物的真善美,陶冶情操,培養其濃厚的學習興趣,正確的學習態度,崇高的審美理想和鑑賞能力。欣賞法的特點是通過教學中的欣賞活動,使學生產生出積極的情感反應。

  在美術教學中組織欣賞活動的方法大致包括:

  一是引起學生欣賞的動機和興趣;二是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反應;三是組織與指導學生參與體驗分析評價等實踐活動,以使學生的審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進一步昇華;四是注意欣賞活動中學生個性、知識、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美術作品欣賞,是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課業。其教學一般有專題欣賞、隨堂欣賞和現場欣賞。對小學生來說,隨堂欣賞是重要的教學方式。由於欣賞的作品與學生所學的聯絡緊密,使其更能領會美術形態特點和藝術美。因此,教師要重視隨堂欣賞教學。對中學生來說,專題欣賞和現場欣賞更適合他們的年齡特點,並能有效地擴大他們的知識容量。適當地穿插一些隨堂欣賞也能活躍學生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

  美術作品欣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介紹藝術形式和內容;二是從生產的作品時代和藝術家本人情況聯絡起來分析作品,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其三,從剖釋形象入手分析作品。其四,抓住作品的特徵,作具有本質意義的分析。最後,從表現技巧與藝術功力去分析作品的藝術成就。

  ***二***演示法。演示法是美術教師配合講授,以示範性地作畫、製作表演或將教具、範畫展示給學生觀看,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深化學習內容的方法。美術教學的許多技法問題僅用語言講述是不夠的,必須藉助於演示,使學生直接獲得直觀視覺資訊。通過直觀感受,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對教師製作、繪畫過程的系列表象活動,使其獲得深刻印象。在演示的同時,教師再配合語言以“畫龍點晴”的講解,讓學生在一目瞭然的情景接受新的知識和技法。美術教學的這種演示過程,對學生具有巨大的魅力,是極受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

  演示的種類包括:實物、模型演示;範畫、範作演示;幻燈、電影、錄影演示;繪畫、工藝製作示範表演。

  按教學內容又分為:繪畫,製作方法步驟演示;工具效能及技法特點演示。

  演示法的運用:一般按演示的準備情況,可分為有準備的演示和即興演示兩種。有準備的演示是指課前做好教具、範畫、幻燈、錄影和演示的安排,進行有序的展示、講解和演示。即興演示指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了學生在繪畫和操作過程中存在著共同性的問題,而產生的即興的“教學機智”,馬上予以示範演示,使得學生存在的共同性問題及時得到解決。

  運用演示法的要求:

  1.演示的準備工作要充分,組織要周密,演示工具應在課前準備齊全,課前應安排好展示的教具順序,不可丟三忘四。

  2.演示內容與講述內容要一致,講述與演示順序安排要得體、配合要緊密,一般情況下邊講解、邊演示效果較佳。例如,寫意中中國畫的如何持筆,如何蘸水,如何蘸墨,如何行筆、畫法等,邊講邊演示,學生理解快、領會深。

  3.展示的範畫、範作要精選,確能起到示範作用。掛圖要大,圖象要清晰,以便後面學生也能看清楚。要注意置放和懸掛演示的教具的位置。

  4.教師示範表演要注意自己的身體位置,不可擋住畫面或實物,要使演示的過程讓不同座位上的學生都能看到。在黑板的右邊教師側身演示為較佳位置。工藝製作教學的演示,如剪紙、泥塑、摺紙等,由於物象很小,教師要注意自己所處位置的選擇,每演示一步驟要適當調換身體之間或向學生靠近展示,以使全體學生都能看清楚。個別輔導時,修改學生作業的演示,要注意學生的位置,使自己的手臂不擋住學生的視線。

  5.教師示範表演要注意工具的選擇。例如,素描塗調子的技法示範表演,用細鉛筆演示就不合適,因為後面學生看不清細細的鉛筆線條,可以改用大炭精棒代替鉛筆演示,但要向學生加以說明。

  6.演示時機的選擇。演示時機和教學效果密切聯絡,在教學過程中,出示教具、掛圖和技法、製作的演示時機要適當,出示過早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集中精力聽課時,大腦皮層出現聽課的優勢興奮灶,也叫優勢中心。如果教具出示過早,學生就會不自覺地去看教具、掛圖。造成優勢興奮灶的轉移,學生的聽覺優勢興奮灶被破壞,結果在視覺區上又出現了視覺優勢興奮灶。這就剝奪了其它區***如聽區、運動區等***的耗電量,於是就影響了其它區的正常功能。如果學生只顧看掛圖、教具,就分散了聽課的注意力,教師講課的內容就被忽略了。教具、範畫等出手過遲,也會降低其效果。因為講述的中心已過,教師一般不再詳細講解這些內容,而使講述內容與教具脫節,效果更差,甚至起反作用。因此,出示教具的時機掌握應恰當,同時還要注意出示教具的順序。注意技法有難度的侷限性,要先易後難,先簡後繁,可以調動學生思維過程的遷移能力。自然的接受所有教具的內容和加強對作畫技法步驟的理解。第七,運用演示法教學,在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應注意課堂紀律的組織。

  ***三***觀察比較法。觀察比較法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研究而直接獲得知識、感受、教育的方法。這種方法打破課堂和書本的約束,使教學與生活聯絡緊密,擴大學生視野,從現實社會生活中接受教育。美術教育離不開觀察,觀察又總是伴隨著比較。沒有觀察,便沒有視覺和感知。觀察獲得感性的認識。沒有比較,不可能有正確的感知和準確的判斷。比較是進行思維地去認識事物。

  美術教學的觀察比較物件,

  1.對客觀景物、物象世界的觀察比

  物象特徵:包括形體、結構、比例、色彩、明暗等。

  神情、動態、活動情景及情調。

  物象的關係及空間位置。

  2.對畫面及其表現形象的觀察比較。

  形象的特徵、形象與畫面的比例。

  位置佈局、形象間的關係。

  黑白灰關係、虛實關係。

  色彩的對比諧調、造型特點等。

  無論是對物象的觀察,還是對畫面的觀察,都是在比較中進行的。例如對物體比例的觀察,無比較便得不出自身的或相互間的比例關係。明度的觀察,不進行物象間明度的比較,就得不出黑、白、灰之間暗度差別的變化關係。色彩的觀察,不進行相互間純度、釋度的比較,就不能正確感知其色相特點。虛實的觀察,不進行比較,則看不出虛實、強弱的對比關係。畫面構圖的觀察,不進行表現物象與畫紙的比例關係的比較,便無從判斷構圖佈局的好壞。因此,觀察比較法是美術教學的最基本的方法。

  觀察比較法的要求:

  1. 指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通過引導觀察、比較,使學生獲得對客觀事物的正確感知和提高對事物分析的綜合能力。因此,每節課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的目的性要明確。

  2. 指導學生按順序觀察比較。當學生寫生時,往往首先被物件的色彩和感興趣的區域性所吸引。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按作畫步驟、順序,有計劃地觀察比較,即先觀察比較什麼,再觀察比較什麼。

  3.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察比較法。繪畫訓練的任務之一是觀察方法的訓練,即樹立正確的觀察方法,也就是“整體內容”的觀察方法。“整體觀察”是從整體觀念出發,首先觀察事物的整體,保持對事物整體的印象,再觀察細小部分,以便更好區域性整體的辯證地觀察地反映整體,是整體。這中間離不開比較。因此,也可以說“整體的觀察即伴隨比較的觀察”。

  4. 引導學生明確比較的標準。比較是相互對比中進行的思維判斷。無論是寫生還是臨摹,都是在其物件與自己畫畫之間,不停頓的互相對照比較之中進行觀察的。其標準就是寫生或臨摹的物件。寫生畫的形象比例的觀察,則以物體的自身的長與寬為標準,得出長、寬的比例關係。物體間的比例,則以其中一物***一般多以大物體***為標準得出其間的比例關係。物體的傾斜角度則是以垂直、水平線為標準進行比較、觀察……包括品評作業的好差亦應以優秀作業作為比較標準。第五,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注意引導方法。低年級往往並不注重看繪畫物件,也不必要求學生看一眼畫一筆的觀察比較,可任憑他們直觀感受地去畫,不必過多地與實物對照比較。對高班學生則可按寫生要求引導其觀察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