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綜學習方法

  文科綜合是令很多考生頭痛的部分,它的分值大而且主觀題比重大。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一、拓寬知識面

  文綜的學習要多看書,尤其是文史哲方面的書,要形成一個寬泛的知識面。學習文綜最好的方法就是儘可能拓寬自己的知識廣度。高一高二時擴大知識面。選取一個喜歡的專題進行深入的瞭解,也可以通過閱讀通史建立基本的歷史框架。

  二、背誦目錄

  充分掌握課本主幹內容的基礎上,把目錄背下來。無論碰到哪一道主觀題,首先想到的都應該是那一張目錄。依照目錄,一節一節去回想內容,去發散。課本看得越熟,迅速回想、發散到的就越多,短時間內想到的內容就越廣。政、史、地,都是按觀點給分。比如一道題12分,要答4個觀點。如果你短小精悍地寫了四句話,每句話都踩著一個點,你的分數肯定比只答一個觀點更高。這需要平時的訓練,一道政治大題回想目錄的時間只需要10--15秒鐘。

  三、文綜主觀題解答技巧

  在文科綜合的主觀題前,總是默唸六個字:“教材、材料、熱點”。

  教材----根據目錄回想、發散;

  材料----聯絡材料上的具體事例,一些觀點甚至可以從材料上搬下來用。許多答案用的都是材料裡的語句;

  熱點----聯絡上幾個熱門詞語,如“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等。

  四、圍繞課本

  文綜的學習必須緊緊圍繞著課本。在平時的複習過程中仔細做好筆記,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知識點。還要掌握每一個知識點的背景,每一個知識點與全書其他知識點間的聯絡。最好能夠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將各個知識點納入自己構建的體系中,這才算吃透課本。還要把幾本參考資料的延伸知識或者精闢見解,都抄錄在課本中,翻閱課本時也會一起復習。

  五、政治

  主要要對課本上的黑體字部分進行熟記。可以掌握知識框架。黑體字部分是主觀題答題的關鍵和中心,是踩分點。

  六、歷史

  1、歷史學習,在多讀教材的基礎上作出有必要的整理。

  將每個歷史階段的起止時間、階段特徵、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意義作出掌握、比較。

  2、將整個歷史劃分為不同的“塊”,作出橫向比較,同時也可以整理小專題。

  如從水利工程、科技、會議等角度,從歷史發展角度一條一條地拉下來,從整個歷史來看某個知識點的發展。這樣的橫向、縱向的知識網中,每個歷史知識點,就能很好地掌握了。

  七、地理

  1、首先,要對地圖熟悉。一定要訓練自己,把地圖裝在心中,裝在腦海中。這樣做題時能夠定位快而準,節約很多時間。

  2、地圖的記憶,要包括地形、氣候、交通、文化、行政等方面,要對單獨區域進行綜合記憶。

  3、把世界地圖的每個方塊的圖都剪下來,放在袋子裡,有時間就看。

  二

  一、歷史要有“網”,學習要有“方”

  在歷史學科的複習中,要高度重視邊角知識,在開放性試題中,要以公認的史學觀評判事物,在老師指導下養成以史為據、論從史出的思維,並掌握相應的方法,以史鑑今。歷史可以說是“純文科”,很多學生都認為只要願意背,就能夠拿到高分。但從近兩年高考的歷史分數來看卻並非如此。歷史近幾年的高考命題方向更傾向於“比較”式的發問,如何從眾多的文科生中脫穎而出,需要的就是歷史的“網”。

  什麼是歷史的“網”?其實歷史最直接的一條脈絡是史年脈絡,也就是歷史發展的軌跡。每個朝代每個時期都會有相應的或者說是具有時代特點的政治、經濟、文化、人物、戰爭等史實,這些就是縱向脈絡,那麼這些史實的意義、影響、價值,就需要熟記了。當這些史實都熟練了以後,學生就要將政治這一條線都貫穿下來,經濟、文化等也都以此類推,這樣,當你學完一個階段的歷史,也就擁有了一張自己的歷史網。將網上的點和線都熟悉以後,無論問到哪考到哪,都不會再有生疏感了。

  歷史學習要有“方”。老師經常開玩笑說文科的學習是“死去活來”的過程,也就是指,只有把該背的該記得記住,才能夠靈活起來,不會走就想跑是不可取的。有的同學對中國近現代史很頭疼,一直覺得很亂,但這個部分又是高考的絕對重點。其實只要理出三條主線,就能清晰地看到歷史的發展程序:1.封建地主階級走向沒落;2.民族資產階級尋找民主救國道路;3.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這三條線如果清晰貫穿始終,那麼對中國近現代的學習肯定就能事半功倍了。

  二、地理要有“圖”,“脈絡”找不足

  1、學會讀圖。高考地理中,大部分的題都會配有相關的圖,地理的學習其實就是學習看圖的過程,那麼能從圖中讀出多少資料或隱含條件,就代表著學生對整體地理知識結構的掌握程度。在圖中能夠讀出的條件越多,也就證明對地理學科的理解越深入,隨著不斷地學習和鞏固,相信在高考中地理將不再是“攔路虎”。

  2、搭建知識脈絡。地理是一門講究知識遷移和知識點之間聯絡的學科,我們在學習地理中最重要的是要注重知識點之間的串聯,如何讓點與點之間連成線,線與線之間拼成面,最後若干面結合成為整體脈絡,這是難度所在。其實書只是基礎,重要的還是自己的總結歸納。還是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如氣候這樣的一個關鍵詞,可以聯絡到多個關鍵詞,如氣溫、降水、經緯度、地形、水文、自然環境、農業型別、工業型別、人文景觀等等。那麼當你能用一個關鍵詞聯絡到越來越多的知識點的時候,學習地理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寬了,知識脈絡也自然而然的豐富了。

  大綱中對於考生地理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尤為突出,考生要學會從地理學科本身的內在邏輯入手,以“人地關係”為主線,分析說明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絡。以圖示材料作為載體提供資訊,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圖文資訊的能力,是近年來地理試題命題的重要形式。考生要以不同空間尺度的區域地圖為載體,以熱點問題為切***,多角度展開綜合分析評價。

  三、政治要學“活”,熱點要關注

  政治科目的複習中,注重理論聯絡實際,關注時政熱點。政治考試每年都以最新時事政治作為背景材料,今年普遍二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一帶一路”、天津海港爆炸、與馬英九會面均是考生應注意的高頻考點。政治是最難記憶的一門學科。從這幾年的高考試卷來看,政治越來越側重於理解,純記憶性的東西越來越少,這就要求同學們應該把政治課學活。

  要學好政治,必須有一個關心政治的頭腦,平時應該多注意收看新聞,關心國家大事,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問題,要多向大人請教。理解能力是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而增長的,一般來說,成年人的理解能力要比孩子要強許多。因此,作為中學政治老師,一定要多為孩子創造條件,儘可能讓孩子“學懂”政治,而不是“記住”政治。

  三

  1.啃書本

  高考文科綜合對課本已有知識的掌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視。所以,要與高考針鋒相對,課本是法寶。我的方法是一遍遍地看。歷史5本書我七八遍,可能不能完全背下來,但是做題時能準確回憶課本幾乎所有知識點。關於看書,我有幾點建議:

  ***1***抓住書本框架,背熟目錄和小標題。我們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知識的整體,背熟目錄才能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絡,為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奠定基礎。考場答題時,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巨集觀概括,儘量避免因遺漏觀點而失分。

  ***2***不放過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還有批註,插圖及其說明等。還要適度涉及未列入考試大綱的內容。因為高考試題“超綱”現象常有發生。

  ***3***注意整理筆記,抄錄書裡。我沒有單獨的歷史和地理、政治筆記本,因為我覺得把筆記記到書裡是最好的,方便和課本知識緊密聯絡。我把幾本參考資料的延伸知識或者精闢見解都抄錄在書中,翻閱課本時也會一起復習。這樣在考試中你的歷史語言表達會更加完善和專業,且涉獵面和跨度也更廣,進而得分更高。

  ***4***分專題總結。這個在第二輪複習中老師也會有所概括,但是自己如能總結效果最好。比如世界之最,中共會議之類的。這樣不僅可以讓讀書看書更加有趣,還可以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2.地圖

  地理的關鍵是地圖。我的辦法是填充圖畫,即拿一張空的圖自己標上山川、城市、河流還有等值線之類的,這樣考試時就會有快速反應了。而經緯線的圖我是花了很大工夫,我把世界地理的每個方塊的圖都剪下來,放袋子裡,有時間就看,看多了,就非常熟悉了。?

  3.注重熱點

  高考文科綜合中,基礎知識和解題方法的準備最終的目的都是能分析熱點和解決熱點問題。所以,我建議大家在複習過程中應該注意熱點分析。我的方法是,先弄清近年,尤其本年度有什麼重大熱點,然後弄清每個熱點可能的命題角度,再以這些角度為線索歸納整理相關書本知識,運用相關知識分析熱點,最後是拿一些“重點預測”來訓練自己的應試能力和檢測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

  4.研究真題

  近幾年的高考真題是我們所見到的所有高中試題中信度最高的試題。要有計劃地逐題深鑽細研,對各類題型題目,不同的設問方式等的解題方法進行總結歸類。研究標準答案、試題背景材料和考試要求間的關係,總結出命題人構思答案的方法。答題時要做到段落化、要點化、序號化,概念的表達要準確,史實的表述要準確。而且要善於利用材料,有很多答案都可以在題目所給材料中直接找到,而這點卻容易被許多考生忽視。

  歷史要進行筆記,這是必不可少的。歷史知識點繁雜,如果單靠閱讀教材,不但費時,而且記憶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要進行筆記。筆記要記兩次,上課時,對老師的講解和板書進行筆記,課後要整理筆記,在整理的過程中,又是一次對所學知識的鞏固複習。

  政治主要是對課本上的黑體字部分進行熟記。因為這樣可以掌握知識框架,而且在答題時,這些黑體字部分是主觀題答題的關鍵和中心,是採分點。相信熟練背誦黑體字部分並不是難事。

  地理,眾所周知,要對地圖進行熟練掌握。這是每位考生都要做到的,如果你連地圖都不去記憶,那地理幾乎可以說就沒辦法考了。地圖的記憶,要包括地形、氣候、交通、文化、行政等方面,要對單獨區域進行綜合記憶。世界地圖的每個區域都是一樣。在掌握了地圖上的知識的前提下,進而是對教材中知識點的掌握。

  文綜的學習必須緊緊圍繞著課本,因為文綜的出題面很大,書中每一個角落都有可能考到,這就要求文科學生在平時的複習過程中仔細做好筆記,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知識點。除此之外,還要掌握每一個知識點的背景,每一個知識點與全書其他知識點間的聯絡。最好能夠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將各個知識點納入自己構建的體系中,這才算吃透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