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粽子的做法

  很多人都知道經常吃糯米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好處的,但是你知道嗎?糯米不僅營養豐富,還有一定的藥理價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棗粽子的材料準備

  紅棗粽子的步驟

  1.糯米淘洗乾淨,加水泡一晚上;

  2.紅棗和紅豆洗乾淨,加水泡2小時;

  3.蘆葦葉洗乾淨;

  4.鍋裡水燒開,放蘆葦葉煮2分鐘,使蘆葦葉變軟有韌性;

  5.撈出晾涼;

  6.用剪刀剪去蘆葦葉頭部結痕;

  7.2片蘆葦葉並列放一起,捲成漏斗形狀;

  8.漏斗中裝進7分滿的糯米,再放入1個紅棗,一點紅豆,再加少許糯米填平漏斗,然後將蘆葦葉摺疊過來,順著蘆葦葉方向纏繞,直至繞完蘆葦葉,形成四角型;

  9.用面線繩子捆住;

  10.鍋里加半鍋水燒開,放入粽子,水漠過粽子,煮1.5小時;

  11.撈出即可。

  粽子的古代製作方法

  漢代,粽子是“蘆葉裹米”;到了西晉,變成了“菰葉裹黏米,雜以粟”。

  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更為詳細:

  《食經》曰:“粟黍法:先取稻,漬之使釋。計二升米,以成粟一斗,著竹內,米一行,粟一行,裹,以繩縛。其繩相去寸所一行。須釜中煮,可炊十石米間,黍熟。”

  經過40萬年的春秋更迭,進入石烹時代,先人們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墊獸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燒燙的石子使水沸騰,煨煮用植物葉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這就像粽子。

  到了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

  “糭,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糭櫚葉心之形,故曰糭,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為節物相饋送。或言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

  可見,明朝的時候,糯米已經成為粽子的主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