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紅忍冬種植技術

  淡紅忍冬為常用中藥,花蕾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悄腫、通經活血的功能。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育苗地,選擇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和灌概方便、有水源的地方。深翻土壤30釐米以上,打碎土塊,整平粗細,施足基肥。

  ***二***繁殖育苗

  ①懺插繁殖:春季杆插成活率較高。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2年生枝條,剪成約33釐米長的插條,然後在旺上按行距27~30釐米開橫溝,每溝放插條10~15根,插條2/3埋入土中,填土壓緊。如遇乾旱,在早晨或傍晚,應淋水保苗,春插的半個月後便可生根。

  ②分株繁殖:選用株形健壯、發棵均勻、株根圍徑大、莖葉深綠、無病蟲、2~3年生的宿根,直接分株作為種苗。保留2/3老株,連根帶土分出1/3作為種苗,宜在“立冬”至翌年的“驚螢”間植株未發芽之前移裁,成活率可達90%以上。

  ③種子繁殖:11月採摘果實,放在水中搓洗,取成熟種子晾乾備用。翌年4月將種子放入35~40℃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取出拌2~3倍溼沙催芽,種子裂口達30%左右時,即可播種。播種後保持地面溫潤,旺面上可蓋一層雜草,每隔2天噴1次水,約經10余天即可出土。秋後或第二年春季移栽,每畝用種子l千克左右。

  二、定植

  秋季和早春定植均可,春季在4月上中旬,秋季在8月上旬。

  通常利用荒坡、隙地或退耕還林的山區耕地栽種。按150釐米×;120釐米挖穴,寬深各30~40釐米,每穴施入土雜肥5千克與底土拌勻。然後,每穴栽壯苗1株,填細土壓緊、踏實,撓透定根水。成活後,通過整形修剪,使匍匍藤形成直立單株的矮小灌木。增加分枝,擴大樹冠,由l年1茬收花變為1年3~4茬。

  三、田間管理

  ***一***中耕除草、培土栽植後的3年中每年中耕除草3次,發出新葉時進行第1次,7~8月進行第二次,最後一次在秋末冬初霜凍前進行。並結合中耕進行培土。

  ***二***施肥栽植後的1~2年,追肥偏重於人畜糞、草木灰、尿素、硫酸伺等含氮、擁量較高的肥料。栽植2~3年後,每年冬前或春初,應多施畜雜肥、ft肥、餅肥、過磷酸鈣等肥料。

  ***三***剪枝每年早春發芽前,將枝條頂端剪去。生長旺盛的要輕剪,生長弱的老花墩要重剪。

  ***四***排灌春季乾旱需適當灌水,雨季要注意排水。

  ***五***常見病蟲害病害主要是褐斑病,蟲害主要是蜘蟲、天牛和金銀花吃虎蟲。

  ***六***越冬管理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能自然越冬,但在寒冷地區注意保護老枝條越冬。在地封凍前,將老闆平臥於地上,加蓋富草6~7釐米厚,草上再覆蓋泥土,次年春天萌發前,去掉覆蓋物。

  淡紅忍冬簡介

  淡紅忍冬***學名:Lonicera acuminata***是忍冬科忍冬屬的植物。別名:巴東忍冬、大金銀花藤、大銀花、肚子銀花、黃毛忍冬、漸尖忍冬、金銀花、野金銀花。分佈在臺灣島、菲律賓、緬甸、喜馬拉雅山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雲南、湖南、福建、西藏、湖北、江西、陝西、貴州、甘肅、廣東、安徽、四川、浙江等地,生長於海拔500~3,2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山谷、林間曠地、林中、山坡和灌叢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淡紅忍冬生長習性

  產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安徽南部、浙江***龍泉、慶元、遂昌***、江西西部和東北部、福建***崇安***、臺灣、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廣東北部***乳源***、廣西東北部至北部、四川、貴州、雲南東北部至西北部和西部及西藏東南部至南部。生於山坡和山谷的林中、林間空曠地或灌叢中,海拔 ***500-*** 1000-3200米。喜馬拉雅東部經緬甸至蘇門答臘、爪哇、巴釐和菲律賓地區也有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