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大學生走向成功的故事

  發奮讀書,用知識來改變父輩的貧困,用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用知識來維護自己的尊嚴。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那一年,我以全縣理科第二名的成績考上了南京一所大學。

  如果你來自一個偏僻而貧窮的小村,突然來到這麼華麗的地方。突然見到這麼巍峨的大廈,甚至見識到那麼驚人的物價,沒有人會仍然鎮靜如常。

  我和父親走下火車的時候,看著火車站那麼多的人,立刻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本來在家就已經打算了很多遍的想法和勇敢的行動都在這一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跟著父親在火車站廣場轉悠了好久,也沒找到學校承諾接待的校車和接待點,我倆像突然被扔進了太空一樣,失去了重心。這裡沒有認識的人,也沒有我熟悉的標誌,所以只好跟在父親身後,想讓他的身影擋住我的窘態和恐慌。但是父親和我一樣,也從來沒來過這個地方。於是我硬著頭皮向一個指揮著停車的交警走過去,囁喏著想問一下36路車站在哪,但是我還沒開口,他就轉到一邊和別人說話去了。我又走向一個賣報的大娘。在我的概念中,大娘應該是比較隨和的。當我向她問起的時候,她有點茫然地我一下,隨即便理解了我的意思,嘟囔著說了一句我聽不大懂的話,就轉身去向別人兜售報紙去了。我儘管沒聽懂她說什麼,但是也不好意思再問了。而且由於慌張我也沒有想起來應該購買她一份報紙。那樣的話說不定她就會耐心地告訴我了。第三次我鼓勵了自己好久。找了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他很熱心,主動帶著我們到了36路車站。

  終於進了學校,我擦了擦路上積聚在臉上的汗水。大路兩邊到處都是自行車。比鎮上廟會的時候存車處擺的自行車都多得多。外邊很熱,這裡卻很涼爽。又高又大的梧桐樹遮嚴了整個路面,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這裡將是我學習的地方,我不禁高興起來,忘記了剛才經歷的尷尬和不快。

  膽怯地來到年級辦公室,裡邊好多人,充滿了歡快的笑聲。我一出現,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我身上,我有點不自在,我擔心我身上什麼地方沾上了很多的灰塵,才引起他們這麼的注意。父親在我身後。因為他也沒經歷過這樣的場面。裡邊一直持續的笑聲和一束束的眼光已經在心理上壓得我透不出氣了,手上滿是汗水。我往裡邊走了一步。我是父親的兒子,在父親眼中應該是很有出息的兒子,也是他的希望,所以我鼓起勇氣對著裡邊的人說我是新生。來報到。他們竟然一臉的問號。直到辦公桌後邊一直坐著的那個很漂亮的女孩笑著對我說:“麻煩你講普通話。”才讓我醒悟過來,我講了將近二十年的家鄉話在這裡是不適合的,也許是他們看到我的窘態,都隨和地笑了起來。他們也大概明白了我是來報到的新生,拿出了登記表給我填。後來我們就被領到了宿舍,裡邊空空蕩蕩的,還沒有人來過。

  因為還不知道這裡有招待所。晚上我和父親就住在宿舍裡。住宿用品到第二天報名後才能去領,宿舍空空的什麼都沒有,一個師兄到他們宿舍給我們拿來一張席子、一床被子、一條床單,晚上父親堅持要睡在那張大桌子上邊,讓我睡在惟一的一張席子上。整個晚上我都沒有睡意。睜著眼睛看著窗外斑斑駁駁的樹影,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情緒。父親第二天上午就去買車票了,說買到車票就直接回去。家裡有太多的事情。

  父親走了,而我就這樣一直坐著。坐了一上午,又坐了一下午,中午也沒吃飯,看著太陽升起在東邊,又墜落在西邊,也和我家鄉的太陽一樣明亮。

  故鄉是無法詮釋的詞目

  我的高中生活是在一個地圖上都難以找到的小縣城裡度過的,這裡缺乏一個現代社會的人應該接觸到的基本資源。那時候瘋狂的只有夢想,就像60年代家鄉父老為了實現共產主義一樣瘋狂。

  我的夢想都印刷在各個大學的宣傳畫冊上,我的希望都寄託在自己不斷脫髮的腦袋上。也許進了大學我就成功了一半,儘管那時我還不能明確說出什麼是成功或者即使是成功最簡單的一些標誌,但我一直期待著鯉魚跳過龍門的喜悅,在家鄉人的眼中,那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傳說而並不是一個目標。

  那時候的一切生活都圍繞著大學這個話題在轉,為了這個所謂的理想,我12歲就開始離家住校,在各種大大小小、美麗或殘破的校園裡度過了我一半多的童年和青春。

  高中所在的小縣城裡資源的貧瘠像北方的麥地,資訊的傳遞不斷在途中逗留,所以我那時候還在瘋狂地喜歡著鄭智化和傑克遜,以至於在不久之後大學裡一個討論會上,一個女生問我喜歡哪個歌手的時候,我自豪的聲音立即引來了一片喧譁,這時候鄭鉤都要過時了,唐朝的大廈也已經開始倒塌。

  儘管家鄉很窮,天氣很乾燥,麥地也很貧瘠,但它的天很高、很藍,秋天躺在路邊看銀河的感覺很舒服。它養活了一代代的家鄉父老,也養育了我。俗話說,兒不嫌娘醜,狗不嫌窩窮。每個人都無法迴避自己的家鄉,家鄉有我的親人。還有我18年的記憶。所以一放假我還是迫不及待地離開了這個漂亮的城市,坐在列車上想著家鄉忽悠忽悠的雲和大地,還有母親慈祥的笑、村小學裡用炮彈殼敲出的清脆鈴聲。

  奮鬥就是美麗

  一直很喜歡簡·愛的那句話:“我貧窮,低微,不美麗。但當我們的靈魂穿過墳墓站在上帝面前的時候,我們是平等的!”畢竟這只是一句安慰自己的話,在現實中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在生活中我們不能靠精神來活著。

  但在現代的都市裡。貧窮是一個標籤,就標在你的臉上。

  國慶假日我一直呆在宿舍裡,把金庸的小說從頭到尾重新一遍。人總有一種尋求躲避的本能,當一個人在現實中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的時候,就會不可避免地走到一個虛幻的角落通過心理上的成功和幻想來安慰自己。大學裡絢麗的色彩令我感到一種危機感,一種來自靈魂深處不可剷除的情緒。我貧窮,很多東西都不屬於我,這裡的4年可能對我來說長過我過去的18年。

  宿舍有個人來自上海,整天掛著一張不可一世的肥大的臉,他對著我們吹噓上海的霓虹燈和酒吧,用嘲笑的話重複著另外一個同學的尷尬,因為那個同學來自西北一個貧困的地方,而他的父親給他匯錢的時候把地址寫成了:南京xx大學xx收。我聽了無語,不知道是想哭還是想笑,這是真實的事情。沒有知識甚或是常識在人們心裡的認同就是愚昧,而愚昧是一種侮辱性的表述。

  我開始企圖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來掩蓋現實中的失落,瘋狂地看很多書,瘋狂地參加各種我認為有意義的活動,也瘋狂地強迫自己鄙視那些拿金錢來構築自己理想的人。我的心態已經在重壓之下嚴重偏離了正常的軌道……

  我力圖在平時表現得很快樂。可以為了尊嚴而把微笑一直掛在臉上,一直到肌肉僵硬,一直到連自己都無法認識自己。

  可一旦到吃飯的時候,我又開始不安。四食堂總是那麼多的人,而我的飯盆總是那麼的淺,八毛錢一份的菜在飯盆裡耀眼得令人眩目,打飯師傅的眼神也令我抬不起我尊貴的頭。

  我一直認為,當一個人為了生存而放棄尊嚴的時候,自己是無須頹廢與自棄的,別人亦無責備與嘲笑的權利,一切均會付諸水流風塵而了無痕跡。但在萬分之一的可能中,你走上了榮譽的頂端,當初放棄尊嚴的行為終將成為你最耀眼和銘記人心的榮耀。所以我還艱難地活著,為了榮耀,為了成功,為了夢想。

  也許在別人眼中這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甚或自欺欺人,但是在我寫下這樣的話的時候。我明白這就是我一貫認為正確的真理,我也相信可以經得住任何實踐的檢驗。

  我在等待中守望著。也在等待中追逐著,守望著我的理想。追逐著我的未來!

  2:

  3年前,霍捷可謂是重慶最窮的大學生,學費全是父母挨家挨戶借來的;可誰能想到,一邊讀書一邊創業的他,只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不但還清了家中欠下的鉅額債務,還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百萬富翁。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手下的員工除了重慶各高校的貧困大學生,還有這些貧困大學生的父母。年僅21歲的他帶領著300餘名窮大學生、600餘名大學生的無業父母轟轟烈烈地創業……

  真窮!重慶的窮父母供了個大學生兒子

  今年21歲的霍捷是重慶人。霍捷七歲時,父親開車撞傷了人。為了給傷者湊藥費,家裡只好賣掉房子,在外面租了一間10平方米的小屋。春節時,一家人擠在冰冷的小屋裡,體會不到一絲新年的快樂。新年聚餐時,大家都有說有笑,只有霍捷一家一直悶著頭,不敢說話——因為別人都是帶著禮品來的,只有他們是空著手,霍捷看著縮在角落裡的父母,他覺得自己和父母太可憐了,看起來就像是來要飯的。那一刻,他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想辦法賺錢,讓父母抬起頭做人。

  中考前,霍捷向父母提出輟學打工,卻遭到了父親的堅決反對。經過一番權衡,霍捷放棄了重點高中,而選擇了當地的一所普通高中——巴縣中學,因為這所中學不僅能夠為優生減免部分學費,還有幾千元錢的獎勵。

  就這樣,霍捷進了高中。雖然他在學校裡是穿得最差、吃得最便宜的一個,但他覺得自己已經很對不起父母了——他知道,他的學費和生活費是父母從牙縫裡硬省出來的。想到父母常年穿著舊衣裳,一年到頭沒吃過一頓早餐,他心裡就特別難受。他發誓,自己將來一定要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2004年8月,霍捷被重慶醫科大學錄取了。一家人歡喜之餘,卻為5000元的高額學費犯愁了。無奈之下,父親又挨家挨戶去借錢……開學前,拿著父母東拼西湊的5000元錢,霍捷含著淚對父母說“你們別為我的生活費操心,我一定可以養活自己的。”他想盡量為父母減輕一點負擔,可做父母的哪有不心疼自己孩子的’霍捷到學校後一個星期,就收到父母匯的100元錢。錢雖然不多,但霍捷彷彿看到了父親在工地上頭頂烈日揮汗如雨,他拿著匯款單的手在顫抖……

  眼下對霍捷來說最緊要的事,就是找一份兼職以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他在老鄉的介紹下,得到了一份推廣信用卡的兼職。他挨家挨戶地敲門推銷,碰了很多釘子,也第一次親身體會到了生存的不易。許多人一見他是推銷的,趕緊把門關上……這讓他沮喪極了,幾乎想要放棄,但一想到自己曾經許下的讓父母過上好日子的誓言,他還是咬咬牙堅持下來了。後來,有一位老闆看著瘦小的霍捷起了憐憫之心,便辦下了他的第一張信用卡。那個月,霍捷憑著一種信念掙了200元錢。

  奇蹟!貧困大學生的事業一路攀升

  當別人都在享受著衣食無憂的大學生活時,霍捷卻在為溫飽而焦慮。他時刻尋找著能改變自己和家庭命運的機會。入學不久,他就發現每到晚上,總有許多同學餓了,跑到離宿舍很遠的超市買方便麵;而許多條件好的同學,不願意親自己去買,便讓其他同學代買,為此,他們寧願出一些“勞務費”。

  霍捷覺得這是一個商機。他拿出推廣信用卡時賺的200元錢,從批發市場批了些小零食——他這次是弧注一擲了,如果賣不出去,他就得吃一個月的方便麵。

  剛開始,除了隔壁宿舍少數的人買,基本上沒人過問他的方便麵。霍捷這下急了,因為他已經連續吃了一個星期的方便麵。由於打一瓶開水要一角錢,捨不得用開水泡麵的他就幹吃,幾天下來,他吃得滿嘴都是泡,看見方便麵就想吐。

  霍捷冷靜下來分析原因,隨後,他在海報欄貼出廣告。沒過幾天,很多人都跑到他這來買方便麵。為了進一步開啟銷路,霍捷決定提高服務質量,實施全套服務——凡是來買面的同學,都免費送開水泡麵。這樣一來,為同學們省了許多麻煩,大家都願意來買方便麵。霍捷信心大增,又批發了好幾箱方便麵。

  從此,每到打水時間,霍捷就提著6個水瓶,往返於宿舍和開水房之間,同學們都知道那就是霍捷,甚至有同學戲稱,霍捷打水已成為校園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霍捷的努力下,他的生意越來越火,生意最好時每天可以賣2箱方便麵——一袋方便麵有0.5元的利潤,每天能收入70元錢。此時的霍捷生活費已經完全能自理了,但他依然擔心家鄉的父母,不知道年邁的父親是否還在工地上揮汗如雨,母親是否還是捨不得吃飯。他將賺到的3000元錢,一大半寄給了父母,只留下小部分論自己做生活費。

  霍捷的生意越做越上手,在學校的名聲也越來越響,許多老師都知道了這個自強不息的窮學生。2005年3月,大一下學期剛開學,霍捷就被調到助學辦公室當起了辦公室主任。

  許多商家都知道,大學生勞動力既便宜又固定,還好管理,因此,他們都願意聘請大學生打工。漸漸地,霍捷接觸的商家多了,他也看到了許多商機——他想到從每個學校組織一個團隊,進行促銷、市場調查、家教等,並且代理報酬不菲,他從中可以抽取一部分回扣。霍捷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比賣方便麵有“前途”多了,信心滿滿的他彷彿看到父母不久就可以安享晚年了。可就在這個時候,不幸的事情卻發生了。3月28日,霍捷接到母親打來的電話,得知父親在工地上千活時,被傾斜下來的樓板壓傷了腿。霍捷四處找同學借錢,好不容易才湊齊了父親的醫療費。

  為了還清欠同學的債務,霍捷馬上行動起來。他決定從本校開始做起——這對他來說,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因為學校至少有50%的學生知道他,而且他的經歷讓大家深信,跟著他肯定有錢賺。沒幾天,霍捷就在學校召集了100多人,他又印了許多份廣告,但是效果卻不明顯,因為很多同學並不知道招聘內容。霍捷覺得自己必須主動出擊,於是他直接跟學生聯絡,尤其對於那些家境貧困的學生,他更是勸說他們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讓父母過上好日子。一個月時間,他的隊伍就壯大到200多人。

  為了便於管理,霍捷跟學生達成一個口頭協議,每5個人為一組,選出一個組長,他只需跟組長直接聯絡。大家選出的組長基本上都是各個學生會的,跟他是朋友,管理起來容易。就這樣,一個200多人的大團隊逐步穩固下來。

  人員齊了,接著就要出面談生意了,霍捷將第一筆單選擇在著名的可口可樂公司。4月29日,他早早等在可口可樂公司樓下,希望見人力資源部經理。當見到經理時,經理卻對臉上還帶著稚氣的他不太信任,以不缺人為由拒絕了他。霍捷的第一筆單以失敗而告終。

  隨後,霍捷又振作精神去跟百事可樂談判,卻再次被拒絕。他意識到,單單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於是,他發動各組的組長們去聯絡業務。

  重慶華納電影院是霍捷所接的第一單生意。他找到電影院時,那裡還沒開業,需要一些勞動力,因此,電影院一次就向霍捷要了30個學生。霍捷興奮得像個小孩子一樣,連忙安排指揮,選出家境最貧困、急需工作的30位同學,給他們開了一次激動人心的動員會。此時的霍捷,已儼然是個“老道”的“商人”了。

  第一次合作,華納對霍捷所帶的團隊很滿意,希望可以長期合作。這無疑又增添了霍捷的自信心。幾次生意做下來,霍捷很快還清了債務,並把剩下的錢又寄給了父母。他還在電話中一再囑咐父親,別再去建築工地幹活了,因為自己已經可以養活全家了。

  精彩!帶著300窮學生、600窮父母轟轟烈烈創業去

  2005年9月,剛開學,霍捷就接到前程無憂的合作函,希望從他這裡聘用一部分學生零售報紙。霍捷大致算了一下:一個學生一天賣50元錢的報紙,一次就需要100人,分佈在重慶各個城區,一天就可以收入幾千元。接下這筆業務後,人員開始出現短缺,於是,霍捷開始向其他學校招人。他先後和重慶交通大學等12所高校建立了聯絡,然後在每個學校找一個人專門負責招人工作,形成固定團隊。這樣,他的“隊伍”漸漸壯大起來了。

  一個週末,霍捷去一個同學家玩,發現同學的父親在批發市場當“棒棒”,由於過度操勞,只有40多歲的他看上去像個60來歲的老頭。同學家中的困境,讓他想起了自己貧困的父母,霍捷的心被刺痛了,他突然產生了一個強烈的願望我要讓同學的窮父母也擺脫困境!

  回到宿舍,霍捷在思考著,自己手下300多名窮學生團隊,如果每個同學都叫上他們的父母也加入到自己的團隊中,那就多了60人了。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解決眼前的人力短缺,還能為這些貧困家庭增加些收入。霍捷一說出自己的想法,就受到了很多同學的擁護。這些窮學生的父母,大多下崗或無業,生活無以為繼,現在聽說能找到工作,個個興奮不已。沒幾天,600個窮學生的父母幾乎全到齊了。霍捷很快就為他們安排了合適的崗位,有的安排去賣報紙,有的去守店鋪,有的去發傳單。於是,重慶街頭很快又多了一景:學生和家長,一老一少一起賣報紙,蔚為壯觀。

  僅開學那一陣子,霍捷就掙了7萬多元錢。臨走前,他又將一張存有兩萬元現金的銀行卡交給母親,母親並沒有放在心上——她以為這張卡里頂多也就幾百元錢。然而幾天後,她無法相信兒子是怎麼掙到這麼多錢的,擔心兒子做了什麼不正當的事,急忙給兒子打電話。當母親聽說霍捷的“生意”越做越大,還幫助許多貧困學生和貧困家長賺錢以後,感到十分安慰,哽咽著說:“兒子,你長大了……”

  2006年4月,各式各樣的旅遊卡和打折卡風靡校園,這些卡主要針對大學生實施優惠。霍捷又從中看到了商機,他開發出來兩種卡:一是打折,二是兼職,他找到各個商家進行談判,憑著他開發的兩種卡團體購物、代購火車票等可以享受最低的折扣,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順利和商家達成協議。霍捷開發的卡很快就銷售一空。他還代理銷售新生開學的英語資料等,從中又可以獲得一部分利潤。移動公司也主動找到他代理手機卡,每張手機卡近50元的提成,為霍捷帶來了空前的利潤。

  穩固的團隊需要有更多的業務支撐,霍捷不斷尋找更多的商機。他發現,大學畢業時,學生們通常不會把所有東西都帶走,而是隻帶走一些用得著的物品。霍捷決定將畢業生的物品以適當的價格回收,然後再賣給低年級學生,這樣就能更大地發揮這些“家當”的價值。大二下學期,霍捷就組織專人收購畢業生帶不走的物品,然後再由專人銷售。短短一個月,霍捷就從中獲利8000多元。

  霍捷的生意越做越大,有了自己的公司和網站。擴大規模後,他開始按照每個員工對公司的貢獻大小進行分紅。他的公司裡所有的員工都是貧困學生,而他一直在給同學灌輸自己的理念——賺錢就是為了盡孝。如果他發現有的同學違背了這個原則,就一律開除。有一次,他發現一名姓張的同學,每次拿到工資就立刻給自己添置奢侈品,而他的父親還在做搬運工。瞭解到這些情況後,霍捷立即開除了這個同學。此後,公司所有人都以霍捷為榜樣,學習他“百善孝為先”。在他的感染下,這些同學都多了一份責任心、一份孝心。

  2006年對霍捷來說是輝煌的一年,僅一年的時間,他的純利潤就高達20餘萬元。他不僅早已還清了家裡所有的債務,還利用手上的積蓄在學校附近買了一套大房子,把父母接過來住。在重慶,霍衛夫婦見到了不少兒子的“手下”,他們有的是兒子的同學,有的是同學的父母。他們從事不同的工作,惟一相同的是,他們都把霍捷當作恩人一樣看待。霍衛夫婦見昔日連學費都發愁的兒子不但自己賺了不少錢,還拯救了那麼多貧困家庭,心裡感到十分欣慰。他們知道,兒子長大了,他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回報父母,也回報著社會。

  霍捷的成功,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許多家長都鼓勵孩子拿他做榜樣。有一個副局長在聽說霍捷的事情後,非常欣賞他,想到自己的兒子從小養尊處優、只知道享受、不懂回報,便想讓兒子也接受一下“磨難教育”,讓兒子到一個賓館裡刷一個月馬桶。可霍捷卻不認可這種想法,他說:“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靠的是一種責任感——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這是一種自我遵守的意識,不是靠逼出來的。正如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責任感,說到底就是一種孝心和感恩心。”

  這就是霍捷的成功帶給我們,尤其是80後青年的啟示。我們呼喚孝心和感恩心的迴歸,其意義不僅僅是道德範疇內的,它所帶來的力量可以創造出驚人的奇蹟!讓我們期待,在大學校園裡,在貧困學生中,出現更多的霍捷、更多“霍捷式”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