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運營要怎樣做

  運營經理的角色根據行業的不同而千差萬別,但即使您只是在唐人街開個小吃店,如果用心審視自己的運營狀況也可能從中獲益良多,那麼?下面小編告訴大家。

  企業運營做法:整合:樹立“大資源觀”

  企業的價值是一個整體,由三部分共同創造,第一部分是硬資源,第二部分是軟資源,第三部分是軟實力。國際上有人做過統計:硬資源創造價值約佔14%,軟資源創造價值約佔18%,軟實力創造價值約佔68%,這也符合0.618的黃金分割原理。

  企業中的硬資源,主要包括廠房、裝置、技術和資本等,這些都是企業的有形資產,是創造價值的平臺,起基礎性作用。重視硬資產,無疑是必要的,因為產品生產必須依靠這些硬資產,但是硬資產都是同質資產,每個企業都有,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硬資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所創造的價值也越來越小,這是不可抗拒的趨勢。

  企業中的軟資源,主要包括品牌、專利、管理經驗和企業文化等,這些都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創造價值的能力,起主導性作用。每個企業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經常捫心自問,企業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如果你的核心家當中缺乏軟資產,就要警覺這是企業最大的危機。因為隨著競爭的升級,軟資產作為企業的異質資產,創造價值的作用越來越大,這種態勢將銳不可當。

  因此,企業需要樹立一種大資源觀,不僅要重視物質資源,也要重視人力資源;不僅要重視勞力資源,也要重視智力資源;不僅要重視國內資源,也要重視國外資源;不僅要重視空間資源,也要重視時間資源;不僅要重視現實資源,也要重視潛在資源。

  光重視還顯不夠,最重要的是,企業如何對這些資源進行系統化的整合,並使現有和潛在的資源相互配合與協調,使之達到整體最優。文化軟實力就是企業一種整合特定資源的能力,那些著名企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善用其最具價值的核心理念去整合其內外各類資源。

  企業運營做法:核心:最具價值的關鍵理念

  文化軟實力來源於“核心理念+運營模式”,核心理念是企業最具價值的關鍵理念,深藏於企業中,乃至大隱無形。從表面看,核心理念不會給企業直接帶來幾百萬元的效益,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它能給企業帶來無形的效益遠遠大於經濟效益,不是以百萬、千萬來衡量的。

  西方學者有一個比喻:文化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佔3/4,大體相當於管理組織、制度、技術、手段和方法等有形管理;隱在水中部分,佔1/4,大體相當於組織成員的價值觀念、人際關係、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無形管理。一般人比較看重露在水面3/4的有形文化部分,卻忽視了隱藏在水下、起決定作用的核心理念。核心理念是起到核心作用的關鍵少數,也是決定文化軟實力的最關鍵因素。

  企業文化,每個企業都有;企業軟實力,並不是每個企業都有。從企業文化到企業軟實力,這是一個發揮作用的過程,就是說,企業文化到底能不能給企業帶來實效,衡量的標準就是企業對資源整合的效果。企業文化能否形成文化力,最終化為整合資源的軟實力,關鍵看企業奉行的是什麼樣的企業文化。

  企業運營的核心在於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核心在於核心理念。我們需要保護核心理念,最重要的是,要善用核心理念的黏合作用,將企業內外分散的可用資源進行系統組合,通過或縱向、或橫向、或一體化、或多元化、或積聚、或分拆的戰略運作方式,集中全部力量朝著企業的戰略目標衝刺。這種以核心理念主導資源擴張、快速實現企業目標的力量,就是文化軟實力。

  企業運營做法:文化:最高層次的軟實力

  正如前面談到,經濟全球化喚醒中國社會對企業文化的關注,引起了一股企業文化的熱潮。同時,當前企業文化在理論和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引起了人們更廣泛的思考,也正是在這股熱潮中,一種稱作文化軟實力的企業文化應用模式誕生了。

  文化軟實力的提出,從根本上看,是經濟發展、市場競爭的推動,是21世紀企業發展對企業文化特定的需要。

  這是因為:第一,企業文化是為企業發展服務的,體現了企業文化在企業戰略、企業運營、企業管理上的統一;第二,企業文化具有特定性,這個特定性是從企業需要出發為企業量身定做的,在內容上體現企業軟實力和競爭力特徵的統一,在形式上則表現為企業文化的特定的個性風采。

  “上善若水”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文化看起來柔情似水,動起來卻水滴石穿。這種軟實力,不僅源於其潤物無聲的滲透力,還源於源遠流長的生命力,更源於澄淨堅定的意志力,因而在其柔軟的背後有非常強大的一面。文化具有創造生活方式,引領消費市場的功能。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實力的時候,它就具備了干預市場的能力。而且,在很多領域,商業文化已經取代了民族文化,佔據了文化的強勢地位,而商業文化本質上就體現了商業的企圖,具有企業文化的戰略功能,也體現出企業文化的某些戰略意圖。

  如果簡單總結一下,21世紀的企業發展環境具有這樣的特徵:

  121世紀的企業競爭將具有戰略性,當競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會出現戰略聯盟。許多的成功企業,都已感受到“成功背後代表著揹負甜美負擔”的壓力,開始嘗試跨越不同產業領域的聯合運營,企圖形成另一波競爭態勢。

  2在商品供過於求的條件下,買方將掌握著市場交易主動權,企業之間將展開激烈競爭,企業從管理型向運營型轉變,並進入知本經濟時代。

  3哪裡有競爭,哪裡就表現為對智慧和資訊的渴求。經濟高速發展,使得文化的智力支援、精神動力和思想保障作用更加突出,智慧與競爭將成為21世紀的顯著特徵。

  4企業需要統一的大市場,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則。民族化時代的多元化價值觀念顯然不利於這種統一,在利益同化和文化融合的作用下,這種統一必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形成。

  因此,在21世紀,企業文化建設將必須具有滿足這些需要的能力:企業文化必須體現企業的戰略訴求;企業文化必須滿足企業競爭力的需要;企業文化必須體現智慧特色;企業文化將成為企業的軟實力、軟資本,體現知本經濟的價值訴求;企業文化強大的整合功能,幫助企業建立命運共同體。

  誕生於21世紀的文化軟實力理論,正是站在時代的前沿,領會了時代的特徵,捕捉到了時代的需要,契合了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