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在現實教學中,學生質疑問難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大多數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僅僅是做不出來的習題,解不出來的答案,即使是優秀的學生也缺乏質疑的能力。作為中學化學教師,不僅要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好奇心,更要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不斷提出問題。那麼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啟用學生的思維呢?筆者試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究。 
        一、教師首先質疑、反思傳統的教學模式,預設學生的質疑 
        常聽同行發出這樣的感慨:一節課下來累死了!這其實是應試教育思想在現代化學課堂上一個縮影,不難預測這種教學方式實際收效甚微。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是一個雙向活動,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導者、實施者。在教學設計中還要對學生的質疑有充分的考慮,做到以人為本,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教師要求學生不僅要認真聽、主動想,還要大膽地去質疑、去聯想,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產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和動力,才有可能由此引發知識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教育家布魯納指出:“教學不應該奉送真理,而應該教人發現真理。”所以教師在課堂中應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操作、探索、歸納,而不是包辦、代辦,努力做到:凡是學生自己會學的,老師不講,凡是學生自己會做的,老師不代替;凡是學生自己能講的,老師不暗示等。所以說,“問題”其實不是問題,而是解決問題的良好開端。不要害怕問題,放手去做,有時會收穫無法預約的精彩!
        二、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敢於質疑問難 
        首先,尊重學生並努力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生習慣於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不想質疑,也不敢質疑。因此,我們教師應當更新教學觀念,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寬鬆的氛圍,學生才敢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多提問題,教師充分肯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並耐心予以解答,並以不同的方式肯定並鼓勵學生質疑,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給學生的質疑創造良好的機會,讓學生想問、敢問。
        其次,允許學生質疑“出錯”。這是學生敢於質疑的前提,從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提出的問題出現錯誤時,給予鼓勵,決不求全責備,更不諷刺挖苦。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培養每個學生的質疑意識和質疑習慣,讓學生好問、會問。這樣長期堅持,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轉換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更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在化學教學中,應善於指導學生的質疑方法,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敢問”只是質疑的初級階段,“善問”才是關鍵。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的質疑方法,使學生明白“怎麼問”、“問什麼”。我在教學中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學生提問的。
     1.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質疑的願望   
        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展開教學活動:採用圖畫、聲音、動畫等形式,以學生耳熟能詳的諺語、民俗、典故為載體,匯入課堂教學,讓學生產生質疑的願望。例如在學習氯氣性質時,我首先用多媒體展示幾幅圖片:氯水的形成;潮溼的氯氣使有色物質褪色,而乾燥的氯氣不會發生這樣的現象;氯水在光照下分解並釋放出氧氣等。然後綜合利用創設的情境,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問題提出以後,依據情景提出了多種假設,設計了不同的實驗方案。鼓勵學生設計實驗,動手操作,在探究中找到答案。
        2.結合教材,讓學生把握質疑的時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設定問題,提出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的問題,引起學生頭腦中的認知衝突,留下懸念,刺激學生的求知慾,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釋疑而探究的動機。例如,在講“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時,可以這樣設問匯入新課,教師首先演示“滴水生火”的實驗,然後提問:俗語說 “水火不相容”,為什麼剛才的實驗卻用水點著了火?這些問題提出後,會引起全體學生極大的興趣,使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此基礎上,老師因勢利導將學生引到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上。其實每節課只要老師創設的情境適當,都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也就能水到渠成地提出問題了。
        3.合理安排教學各環節,為學生充分交流質疑提供氛圍 
        課堂教學中,除了創設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外,還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特別是剛開始的幾次課,學生還不會提問,應把思考的時間延長些,這樣才能達到提高學生提問能力的目的。老師可要求學生先把問題寫在書本上,然後全班同學一起交流。通過交流讓學生進行對比,相互取長補短。既培養了學生的提問能力,也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收效顯著。我在教學中每節課至少留給學生5分鐘的質疑提問時間,努力創設一種“人人愛動腦筋,個個樂於提問”的氛圍。
        總之,有“問題”就會有希望,有探索就會有發現。學會質疑,學會探索,才能學會挑戰,學會學習。擔負“傳道、授業、解惑”重任的教師更應該把激勵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作為教學工作出發點。讓我們每一位化學教師從日常教學中做起,重視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做激勵學生質疑、教會學生質疑的引路人。指引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體驗“柳暗花明”的喜悅,比起泛泛的說教來,當然更會受到學生們的歡迎,更易達到“無疑處‘教有疑’、有疑處‘卻無疑’”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