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

[拼音]:Yangjiawan Hanmu

西漢文景時期的兩座大墓(原編號為4號墓、5號墓)。在陝西省咸陽市郊楊家灣村附近,距漢高祖長陵(見漢代帝陵)較近,推測是長陵的陪葬墓。墓主是當時的高階將領。1970~1976年陝西省文管會、博物館和咸陽市博物館發掘。

兩座墓南北並列,形制相似,都有墳丘,墓道呈曲尺形,墓坑和墓道的邊壁有多級臺階。4號墓墓坑平面近方形,長、寬各約20米,深24.5米,墓道長80餘米。墓坑和墓道內有複雜的木構建築,連同棺、槨全遭焚燬,原貌不明。在墓道填土中和墓道外有陪葬坑7個,用磚砌或用木材壘成“槨箱”,儲存完好。其中1個坑放置漆器、食品等祭奠物品,3個坑放車馬模型,另3個坑放陶倉和日用陶器。5號墓規模略小,墓坑長16米,寬15米,深17米許,墓道長65米。一棺一槨,槨室周圍填木炭。墓口四角有柱洞,故推測原來有木構建築掩埋在墳丘中。兩墓各遺有玉衣片200餘枚,在5號墓的玉衣片上存有銀縷。

1965年曾在4號墓南面約70米處,清理隨葬的兵馬俑坑11座。其中騎俑坑6座,步俑坑4座,分左右兩列、前後5排,都是帶豎井坑道的洞室,共有騎兵俑580多件,步兵俑1800多件,舞樂雜役俑100多件。戰車坑1座,居於兩列之間,已被擾亂。這批模擬送葬軍陣的俑群,造型逼真,步伍嚴整,人馬都經彩繪,衣甲、武器以至頭巾、髮式都描繪得十分細緻,表現了漢初軍陣的真實形象。車坑居中,表明當時仍舊沿襲把戰車放在主要位置上的傳統軍制。騎俑數量雖不及步俑,但已集中排列,自成方陣,表示騎兵已成為有獨立戰鬥力的兵種。與秦始皇陵東側的秦兵馬俑坑相比,戰車數量減少,而騎兵得到加強,反映出秦漢之際在軍制、戰陣和兵種配合方面的一些變化。

從墓中殘存的銀縷玉衣片和兵馬俑陪葬坑看,兩墓的主人地位不低於列侯。有人依北魏酈道元著《水經注》所記方位,推測為漢初名將周勃、周亞夫父子的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