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閒(1858~1932)

[拼音]:Xingguo Diaocha

[英文]:A Survey of Xinɡɡuo

毛澤東1930年10月所作的江西省興國縣永豐區的農村經濟調查報告。這一調查是為了瞭解農村經濟和階級狀況,制定符合實際的政策,實行土地革命。

《調查》共有七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農村家庭的狀況,第二、三、四部分為農村的土地佔有關係、階級關係和土地革命,第五、六、七部分為土地革命後的稅收、政權和農村軍事組織的情況。

關於農村家庭,毛澤東專門瞭解了八個家庭的經濟情況。他認為“沒有這種調查,就沒有農村的基礎概念”(《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第183頁)。關於農村的經濟狀況,毛澤東主要調查了土地佔有關係、地租剝削和高利貸。地主和富農以6%的人口占有土地80%,其中富農佔有土地30%。若不平分富農的土地,多數人土地不足的問題便難以解決。中農人口占農村人口的20%,佔有土地15%,平分土地並不損及中農利益。貧農以60%的人口則僅佔有土地5%。在高利貸剝削問題上,借錢的只有貧農,而出借的80%是富農,富農往往又是從地主那裡以低利借來,再以高利轉借給農民。所以,“土地革命中貧農與富農的決鬥,無疑要劇烈的”(同前,第202頁)。

毛澤東指出,許多地主和富農堅決反對土地革命。中農在土地革命中得到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貧農分得了土地,分了山,廢了債,取得了政權。貧農是農村政權的主幹,是農村中的指導階級。僱農是農村最苦的一個階級,勞動時間長,沒有家室,生活困難。毛澤東在1941年回憶說:“貧農與僱農的問題,是在興國調查之後才弄清楚的,那時才使我知道貧農團在分配土地過程中的重要性”(同前,第23頁)。

《調查》為中國土地革命初期的政策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