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青銅器

[拼音]:fanwuzhi

[英文]:anti-matter

一切反粒子及其集合的總稱。反粒子是相對於“正”粒子而言的。按照量子場論,反粒子和它所對應的正粒子都是同一場的激發,它們之間以確定的方式相聯絡。粒子和與它對應的反粒子有某些物理量完全相同(如質量、自旋等),有些物理量大小相等但符號相反(如電荷、磁矩、奇異數等)。對於某些粒子來說,用於區分正反粒子的所有物理量為零,這些粒子的反粒子就是它們自身,這種粒子被稱為真中性粒子。例如,正電子是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反質子是質子的反粒子(質子帶正電,反質子帶負電),光子則是一種真中性粒子。正粒子和與它對應的反粒子相碰可以轉變成光子或介子,這個過程稱為正反粒子對湮沒,其反過程也存在。例如,正、負電子可以湮沒成光子,光子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變成正、負電子對。

20世紀60年代以來,關於強子結構的夸克模型獲得重要進展。按照夸克模型,強子由夸克和反夸克組成,例如重子由 3個夸克組成,介子由正、反夸克組成。另一方面,現代宇宙學中有一種假說,運用反物質和正物質對稱的觀點研究宇宙的起源和結構,推測可能存在大量反粒子集中的反物質區域,認為反物質和由正粒子組成的物質體系相碰,也會發生湮沒,並認為這種湮沒及其反過程在宇宙的演化中起著重要作用。

反物質的發現和有關物質的物理學說的發展,說明了物質形態的多樣性和統一性。但自然科學中所說的反物質是關於物質形態和結構的概念,不是同哲學的物質範疇相對立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