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橋製造

[拼音]:Zhongguo shuiyun jiaoyu

[英文]:water transportation education in China

中國設有為水路運輸事業培養各種專業人才的各類院校。中國水運教育事業的發展可分中華民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華民國時期

開始創立從事水運教育的院校。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主要有下列幾所:

(1)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其前身為1908年建立的上海南洋公學航政科,1912年分出單獨建校。

(2)東北商船專科學校,1927年創建於哈爾濱。此外,集美水產航海學校、廈門大學海洋學校、潮汕高階商船職業學校、汕頭商船學校、上海交通大學等分別設有航海科(即駕駛科),學制一般為3~4年。集美水產航海學校是愛國華僑陳嘉庚於1920年創辦的,自成立到1949年,共培養畢業生約400人。40年代後期,全國水運類專業的學生每年在校約700人,畢業生約200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水運教育得到全面、迅速的發展。一方面對原有學校進行了調整、改革,另一方面建立了一批新校。現有全日制高等學校、全日制中等專業學校、全日制技工學校和職工學校或培訓班等四個層次。

全日制高等學校以培養水運部門的高階技術人才和高階業務管理人才為主要目標。全國有大連海運學院、上海海運學院、集美航海專科學校、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武漢河運專科學校、南京航務工程專科學校、鎮江船舶學院、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等院校。此外,還有11所大學設有水運類專業。高等院校設定的專業主要有四類:

(1)船舶技術管理類,即船舶駕駛、輪機管理、船舶無線電通訊、船舶電氣管理等專業;

(2)與船舶有關的陸上專業類,即船舶自動化、船舶無線電技術、電子計算機、船舶內燃機、船機制造工藝、裝置及自動化、船舶設計與製造、造船工藝與裝置等專業;

(3)港口與航道類,即港口機械設計與製造、港口與航道工程等專業;

(4)運輸管理類,即水運管理工程、遠洋運輸業務、水運經濟、水運財務會計等專業。截至1983年9月底,各校共有專任教師4200多人。學校的主要教學裝置有實習船舶、航海模擬器、內燃機艙模擬裝置、電子助航儀器、衛星導航接收機等,還有游泳館和海上訓練基地等設施。

高等院校以教學為主,同時開展一定的科學研究工作。各院校中有許多專業及科研機構歷年都招收一定數量攻讀碩士學位的研究生和攻讀博士學位的博士生。有些院校還分別出版《大連海運學院學報》、《上海海運學院學報》、《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學報》和《武漢河運專科學校學報》。上海海運學院還主編出版《水運管理》和《遠洋運輸》期刊。

全日制中等專業學校以培養水運部門的中等技術人才和業務管理人才為主要目標,全國有大連海運學校、上海海運學校、廣州海運學校、南京海員學校、上海港灣學校、青島港灣學校等15所。

全日制技工學校是以培養水手、輪機工等技術工人為主,由各水運企業舉辦,全國共有21所。

職工學校或培訓班以提高在職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業務管理水平為主要目標。職工學習有全脫產、半脫產和在職業餘學習等多種形式。學校有本科、專科、中專、技工等多種層次以及文化補習班。進修學院和職工大學佔有重要地位,經主管部門批准建立的有青島遠洋船員學院、交通部幹部進修學院、武漢交通政治管理幹部學院等。這些學院都有固定的師資和校舍、教材、實驗裝置、實習基地等。

中國水運教育還逐步發展到面向世界。1983年10月24日,亞太地區海事培訓中心在大連海運學院成立;有11個國家和地區的學員參加的首屆輪機模擬培訓班也同時開學。它們的任務是為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培訓航海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