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青扛

藥材名稱:腐巴

名稱出處:《綱目拾遺》

概況

異名:鍋炙(《藥性考》),豆腐鍋巴(《慈航活人書》)。

基源:為煮豆漿時鍋底所結之焦巴。

原植物:大豆Glyine max(L.)Merr.

餘項參見“黃大豆”條。

藥性

功效:開胃,消滯,逐積。

主治:翻胃,痢疾,血虛淋濁,腸風下血,血風瘡。《綱目拾遺》:“治淋濁,補血。”

用法用量:內服:入散劑。外用:研末調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五效丸(《慈航活人書》)治淋濁:腐巴30g,川連3g,同搗丸如桐子大。每服15g。赤帶蜜糖滾水吞下,白帶砂糖湯下,熱淋尿血湯下,腸風下血陳酒下。

單方應用:①《神方珍記》:“治翻胃:腐巴黃色者佳,炒研末,每服9g,沙糖湯調服,白湯下。” ②《神方珍記》:“治痢疾腐巴、陳冬末(炒),2味各等份為細末,空心白湯調服6~9g,服後宜餓半日。” ③《慈航活人書》:“治血風瘡:先將豆腐泔浸洗去靨,以布拭乾,用川連、腐巴粉末,真麻油調搽,幹則再塗。”